王雅
【摘要】現在世界經濟發展迅猛,在利益的驅使之下,人們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造假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本文就是基于其中一種原因——內部控制問題進行探討。企業內部的情況來看,企業在生產和管理的各個方面都要受到企業內控制度的影響,所以企業內部控制薄弱是導致由于會計造假致使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我們只有加強了企業的內部控制,才能降低會計造假的可能性。
【關鍵詞】會計造假 內部控制 缺陷
1980年左右我國政府開始了對內部控制的正式管理和研究。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我國先后發布了《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加強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原則》、《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等一系列法規,為我國內部控制的建設及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據。2008年我國第一部內部控制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面世。它的發布不僅代表著我國內部控制基本框架的確立,同時也代表著對內部控制的定義、原則、目標、基本內容、管理與檢查等方面科學的進行規范。
一、關于內部控制與會計造假概括
(一)會計造假的形式
1.會計資料的造假。會計資料不僅是會計核算的重要產物,同時也是企業內外投資者做出是否投資的決策、管理經營者做出經營管理決策、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會計憑證的失真必會導致財務會計報表的失真,然而除此之外,還存在偽造賬單、采取不當的會計計量方法,及偽造、竄改財務報表數據等。
2.稅金核算的造假。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存在一些企業為了偷稅、漏稅,不惜通過隱匿資產、利潤、虛增負債造成企業經營狀況不佳,做假賬等不正當的方式使會計報表虧損,已達到偷漏國家稅款的目的。
3.會計報表編制的造假。會計報表既是財務報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企業與外界溝通的信息之窗。企業的內外界信息使用者從會計報表中獲取所需信息,并根據所得到的信息進行決策。它的一系列用途就可以顯示出其重要性,也因此勾出了人們為達到某些目的而利用它的心思。有些企業為了達到某些利益,隨意變更會計報表數據,針對不同的使用人群,偽造出不同的會計報表,以達到欺騙使用者的目的。
(二)內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
不管內部控制執行的多么嚴格、多么有效,最后也只能為企業在實現其財務目標的過程中提供的一個“合理保證”而已,這一現象的發生是由于內部控制在執行過程中會受到其固有限制的影響。這些固有限制包括:第一,在進行決策時由于人為判斷錯誤或者發生失誤致使企業內部控制失去其應有的作用。第二,由于多個人員之間相互勾結或者管理層人員對規定熟視無睹,利用職權使內部控制對其失效。第三,內部行駛控制職能的人員素質無法滿足或者不適合所處崗位的要求。
二、有效內部控制對會計造假的正面影響
(一)企業內部控制的目標之一是預防會計造假,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可靠
會計信息真實可靠離不開有效的內部控制,如眾所周知的巴林銀行倒閉案,正因為哥頓·鮑賽向里森下達的在新加坡新建一錯誤賬戶“88888”這一指令,處理里森之外,連銀行高管都毫不知情。正是巴林銀行內部信息溝通存在的問題,為它的倒閉埋下了致命導火索。
(二)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是防止會計造假的保證
會計造假率的降低是內部控制五要素嚴格執行的結果。其中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的基礎要素,若要想創造一個良好的控制環境,那么管理層就必須要以身作則,樹立好的榜樣,同時要求企業文化要積極健康。一個企業文化的好壞對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與否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嚴格、誠信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員工來說會是一種無形的鞭笞力。
三、內部控制缺陷對會計造假的負面影響
內部控制固然可以防止會計造假,但這是建立在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執行的前提下的。然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并不完善,除了前文所說的固有局限外,還存在著不少缺陷。如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督不力等,這些缺陷又會對會計造假造成何種影響呢?
(一)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之所以說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來的:企業沒有建立完整的控制制度體系,沒有創造一個優良的控制環境;職責分工不明確;控制目標不明確,在實施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流程制度;缺乏日常監管和專項監督機制,管理人員控制意識不強和缺乏責任心;信息傳遞與溝通不暢。一個企業只有擁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夠使內部控制發揮最大的作用,但許多企業卻只能看眼前的利益,由于考慮到企業成本問題,而不愿花費太多的資金去建立、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及進行必要的維護。
(二)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
我國企業還存在這樣的一個問題:內部控制制度雖已建立完成,但是由于企業對其不夠看重或者不具備制度執行的足夠數量的相關人員而導致制度的執行受到了限制,無法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有效的運行。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無法保證內部控制制度有發揮其作用的空間和權限,那么無論該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多么的健全、完善,也只是一個漂亮的擺設,毫無利用價值。
四、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對會計造假的防范作用
(一)優化完善控制環境
若想要使內部控制能過順利進行,則必須要先加強內部控制的環境建設。只有優化和完善了控制環境,才能為企業更好的執行內部控制打下夯實的基礎。首先,要合理設置企業內部機構,避免職能的交叉、過于集中或者缺失,這樣就可減少如巴林銀行尼克兼任交易和清算,利用職務之便進行造假這類利用職權進行會計造假的可能性;其次,要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計劃、政策,并要保證能夠有效實施。最后,提高管理層的風險意識。
(二)改進信息的收集機制和完善信息溝通機制
信息與溝通是保證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實施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對于企業內部信息的傳遞,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向上傳遞的流程、制度,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完善信息向下傳遞的流程、制度,要做到每一個員工都能明確各自的職責,以及能夠清楚自己在整個內部控制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所起到的作用;對于外部信息傳遞,企業要加強與顧客、外部投資者、貨物供應商和政府部門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和信息反饋,建立一個良好的外部溝通體系。
(三)完善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強化其獨立性和執行性
企業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是建立在內部控制被監督的條件下的,因此企業必須要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察、督促、評價和估計,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并消除內部控制的缺陷以及隱患,促進內部控制政策的完善。加強和提高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作用及地位是強化內部監督作用的首要任務,為更好的完成這一任務,企業首先要做到審計部門與被審計部門相分離,同時還要獨立于其他部門。
內部審計機構擔負著監督企業各個部門對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重任。因此一旦發現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問題,有權利直接向董事會或者審計委員會報告,同時為改進、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提供有用的見解、看法。
(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一個企業文化好壞影響著整個企業員工對企業的熱愛程度以及員工之間的凝聚力,好的企業文化,不僅會引領著整個企業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且會引領著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試想,一個積極向上、健康發展且充滿凝聚力的企業會想著只為換取一時的私利而進行會計造假嗎!因此,對于防范會計造假,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五、結束語
做好內部控制可以有效防止企業會計造假,保證信息質量。因此完善改進企業內部控制是刻不容緩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更好的起到內部的監督和牽制作用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會麗,吳有紅.內部控制、現金持有及經濟后果[J].會計研究,2014(3):71-78.
[2]樊行健,肖光紅.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本質與概念的理論反思[J].會計研究,2014(2):4-11.
[3]張向陽.淺析中小企業會計造假的成因及對策[J].大眾商務,2010(3):13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