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欣
編者按:在“知識爆炸”的當今時代,終身學習已經變得不可或缺。在《全球治理視角下的終身學習政策發展》一文中,作者借鑒美國著名政策學家約翰·威爾斯·金登的公共政策形成理論,闡述了使終身學習政策成為全球公共教育政策的“三大溪流”;《南非終身學習政策的三個特點》指出,南非試圖借由國家資格框架制度構建終身學習體系,與其說是為了在知識與技能快速更新的知識經濟時代里縱向地滿足人們持續終身的學習需求,還不如說是為了通過從時間成本、學業基礎、經濟負擔等方面降低學習的門檻、增加學習活動的靈活性,橫向地擴大教育與培訓的受益面,為各個年齡階段,以及不同生活、就業狀態下的南非人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丹麥終身學習的發展與實踐》從歷時和共時兩個視角系統闡述了丹麥的終身學習政策;《美國奧巴馬政府終身學習政策探究》為我們梳理了奧巴馬上任后頒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法規,旨在使美國的教育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國家開放大學教育研究院比較教育研究室主任李薇為本專題的組稿提供了大力支持,特此致謝!
摘 要:丹麥具有優良的終身學習傳統,為推進終身學習、提升全民終身技能、解決教育領域以及勞動力市場中的問題,政府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終身學習政策和教育改革。文章從歷時和共時的視角系統闡述了丹麥終身學習的發展和實踐。
關鍵詞:丹麥;終身學習;發展;實踐
終身學習是丹麥社會的關鍵原則之一,該思想可追溯到19世紀丹麥哲學家和教育家格蘭特威格(N.F.S. Grundtvig),他認為積極參與民主社會的先決條件是以終身為基礎的全民教育。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丹麥建立了良好的終身學習體系,終身學習已成為一種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其堅持從“從搖籃到墳墓”的學習理念。無論是學術教育還是職業和成人教育,終身學習已經融入到正規教育體系的各個層次,同時兼顧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
一、歷時視角:丹麥終身學習的歷史發展
終身學習由成人教育演化而來,丹麥也不例外。在丹麥,從成人教育到終身學習的發展歷經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世紀,該時期主要是通過民眾學校①而實施的獨立的、自由的成人教育。第二階段大約始于1960年,當時形成了兩個新的領域:一個是普通成人教育,旨在為成人參加普通學校科目考試做準備;另一個是職業培訓,由《成人半熟練工人培訓法》(Act on Training of Adult Semi-skilled Workers)而興起,由勞動部發起,采取一系列措施為半熟練工人提供培訓。第三階段即當前丹麥成人教育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并逐漸向終身學習過渡。[1]
(一)19世紀至20世紀50年代
丹麥成人教育的概念起源于“民間啟蒙”(Po- pular Enlightenment,丹麥語為folkeoplysn-ing)[2]。19世紀,由于經濟、生態、文化和心理危機,丹麥幾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面臨巨大的挑戰。由此,丹麥開始宗教改革和社會運動,興起成人啟蒙教育。20世紀初,丹麥的成人教育是基于普通的閑暇教育(general leisure-time education),由成人教育協會通過晚間課程提供。20世紀30-40年代,丹麥失業狀況嚴重,這使得政府開始意識到提升非熟練工人技能水平的重要性。20世紀40年代,非熟練工人工會、雇主協會和技術研究院為非熟練工人在冬季提供3年的晚間課程。20世紀50年代,勞動部介入,成立了5所學校,為失業者、非熟練工人提供3周的日間課程。[3]
(二)20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60年代,丹麥許多政府部門開始開發本部門的教育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勞動部的《非熟練工人職業教育和培訓法》(Ac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Unskilled Workers)[4]。丹麥議會首次正式使用“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丹麥語為voksenundervisning)是在東京召開的第三屆國際成人教育大會之后,終身學習的概念也是在該會議之后開始使用的[5]。該時期主要關注成人職業教育和常規培訓,以滿足邊緣化人群提升技能的需要,使他們獲得新技能,重返勞動力市場。
(三)20世紀80年代至今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丹麥遭受了更嚴重的經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1983年,由經濟衰退導致的失業率達到10.3%;1993年的失業率更是達到12.3%的歷史新高[6]。高失業率意味著培訓需求的變化,由此,丹麥發起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運動。
1984年,丹麥通過了“10點教育計劃”(10-point Program),通過支持大眾普通成人教育(popular and general adult education),為促進成人教育發展和成人參與公民社會提供了一個總體性框架。1989年,包括成人教育治理在內的《普通成人教育法》(Act on General Adult Education)頒布,規定允許低技能者在工作期間參加普通教育、職業培訓以及成人教育,以增加他們的受教育機會。此外,丹麥在1990年通過了《開放教育法》(Act on Open Education),并于1993年對其進行了修訂,該法建立在終身教育和回歸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的原則之上,目的是使成人在職業學?;蚋叩冉逃龣C構以業余課程(part-time courses)和單一科目學習的形式獲得繼續教育的機會,并為其提供與普通教育體系相同的課程和教育計劃。
1993年,丹麥社會民主黨執政,提倡積極的就業政策,在職業教育領域為成人學習提供了大量機會,并采取諸多措施擴展并提升成人教育與培訓體系。例如,實施“新課程”(A New Course)計劃,提出在現有培訓點基礎之上再建6萬個培訓點以方便人們參加培訓。該計劃一開始就強調了雇員和失業者獲得教育和培訓的權利。再如,1995年,丹麥政府又推出了一項名為“作為先鋒國家的丹麥”(Denmark as A Pioneer Country)的計劃。該計劃的主要目標是,到2005年,丹麥教育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在效益上都要進入世界前5~10位。丹麥政府還制定了其他一系列目標:使盡可能多的年輕人接受能夠獲得職業資格的教育;接受回歸教育應該成為公民日常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培訓體系應更加靈活,以滿足現代社會對個人職業資格的需要。[7]
丹麥于1995年制定了“回歸教育的10點計劃”(10-point Program for Recurrent Education),這標志著新政府積極就業政策轉變的完成。該計劃的主要原則包括:所有公民都有權利參與成人教育、繼續教育與職業培訓;所有的教育與培訓機構都要接受任何符合入學條件的學習者;鼓勵更多的機構提供教育和培訓;制定更加完善和透明的學分轉換制度;加強職業培訓機構、普通教育機構、成人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使各機構發揮自己的特長;在教育中使用最新的信息通信技術,以提供更具靈活性的課程,使學習者獲得最前沿的知識。與此同時,丹麥政府付諸大量努力來加強終身學習理念,特別是在立法倡議方面,并將其納入地方政府和機構的職責之中。
1997年,丹麥啟動了一項名為“國家能力發展”(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s)的項目。其主要目標是促使丹麥教育體系進入世界領先行列,發展個人職業資格體系,加強教育機構和勞動力市場之間的聯系,發展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加強信息通信技術的使用。
2000年,丹麥發起職業教育改革,此次改革被視為支持終身學習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其目標是在義務教育后為所有青年人提供廣泛的教育和培訓,提升教育系統對勞動力市場的新資格需求的響應能力,消除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等,這些都建立在使教育體系結構更簡單、更靈活的基礎之上。同年,丹麥還開展了成人和繼續教育改革,目的是通過更好地利用教育經費等資源為所有成人提供繼續教育與培訓,為低教育水平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機會。
2002年5月,丹麥政府啟動了一項名為“更好的教育”(Better Education)的計劃,目的是提高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繼續培訓領域學習者的技能水平。在該計劃的指導下,丹麥啟動了名為“靈活性”(Flexibility)的教育項目。該項目旨在使教育體系更加靈活,使個人能夠在自己選定的時間通過自己選擇的途徑獲得所需技能,同時加強非正規學習認證在成人能力開發中的關鍵作用。
2003年,丹麥政府啟動了《丹麥政府知識戰略——知識的增長》(The Danish Government’s Knowledge Strategy-Knowledge in Growth)戰略。該戰略指出,如何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過渡是丹麥教育體制面臨的一大挑戰,而終身學習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同年,丹麥頒布了《全民教育:丹麥國家教育規劃》(Education for All: Danish National Plan),規劃涉及丹麥實現全民教育的規定和措施。
2004年,丹麥政府成立了旨在提升公民終身技能的三方委員會(Tripartite Committee on Lifelong Skills Upgrading)。該委員會對成人參加成人教育和培訓的動機以及成人教育和培訓對個人職業生涯的影響予以特別關注。
2006年,丹麥政府制定了《進步、創新和發展:丹麥全球經濟戰略》(Progress, Renewa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Denmark in the Global Economy),主要目標是使丹麥成為具有高度競爭力和社會凝聚力的領先知識型社會,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發展高度國際化的教育、提升公民的終身技能、加強研究和創新。在此基礎上,2007年,丹麥制定了提升全民終身技能的全國終身學習戰略——《丹麥終身學習戰略:全民教育和提升全民終身技能》(Denmark’s Strategy for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Skills Upgrading for All)。該戰略旨在促進個人就業、發展和公民的社會參與,涵蓋了教育和學習的所有形式。該戰略共提出9項教育目標:通過連貫的教育體系,為每個人獲得良好的基本技能、高質量的教育和終身學習提供均等的機會和空間;教育必須是一流的;為勞動力市場中的每個人提供與之相適應的、相關的、高質量的成人教育和繼續培訓,各部門共同承擔責任以確保勞動力市場中的所有人都能進行終身學習;在員工的繼續培訓和能力發展方面增加公共和私人投資,以提高個人能力和促進企業發展;所有形式的教育和學習都應建立在個人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的基礎上;教育體系中各階段、各渠道相互銜接貫通,并提高其透明度,從而更好地達到教育目標、提升公民終身技能和利用公共資源;加強教育國際化,使教育更具全球視野;為高等教育創造更好的環境;加強教育和職業的指導與咨詢。[8]
在2007年的終身學習國家戰略之后,丹麥政府以提升終身學習為目的在各教育領域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例如,2013年,丹麥政府對國民學校②的改革意見達成廣泛共識,并于2014-2015學年開始實施。這次改革主要針對國民學校面臨的挑戰,旨在提升國民學校的教育水平。在職業教育領域,自2011年起,丹麥政府將改革重點放在質量保障和增加學徒崗位上。2013年,政府在提供更好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方面達成協議,于2014年第一季度形成了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的政治協議,從2015-2016學年開始生效。協議旨在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確保更多的年輕人完成職業教育計劃,增加企業的學徒崗位數量,以及為成人進入高等教育和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更好的路徑。在高等教育領域,丹麥于2013年成立了高等教育質量專家委員會,旨在為提升丹麥高等教育的質量、相關性和連貫性提供建議。2012年12月,丹麥政府提出了旨在提高青年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繼續培訓標準的愿景提案《更好的教育計劃——為青年人和成人》(Even Better Education Programs for Young People and Adults)。從2013年起,通過對立法框架的調整,丹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成人教育質量。
二、共時視角:丹麥終身學習的實踐
(一)開發終身學習支持工具
教育系統中各個階段的溝通與銜接是實現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丹麥通過制定國家資格框架、實施先前學習認證、提供終身指導來支持終身學習。
1.國家資格框架
2006年,丹麥成立了由教育部,科學、創新和高等教育部,文化部,以及經濟和商業事務部代表組成的跨部門委員會,負責制定國家資格框架提案。2009年6月,丹麥國家資格框架正式確立。該框架以知識、技能和能力為基礎(這些知識、技能和能力反映學習者的學習結果),將不同資格納入統一的層次體系中,每種資格都有與之相應的能力標準,反映了勞動力市場對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需求。資格框架的建立明確了學習者的學習方向,方便了先前學習成果的認證,奠定了人才流動、從業者能力提升、學分積累與轉換的基礎,推動了終身學習的發展和學習型社會的建立。
2.先前學習認證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丹麥便將先前學習認證作為教育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2004年以前,主要側重不同領域的個人能力鑒定,例如,1997年側重職業培訓領域,2001年側重成人教育領域,2003年側重職業教育和培訓領域[9]。2004年始,政府逐漸將工作重點轉移至先前學習認證。為此,丹麥政府推行了多項舉措:一是立法和政策支持;二是通過相關教育機構保障先前學習個人能力評估和學習結果認證的質量;三是開發并使用便于操作的、鑒定和闡明先前學習情況的工具;四是開展全國性的宣傳活動。自2007年8月開展“先前學習信息和網絡運動”(Information and Networking Campaign Focusing on Prior Learning)以來,丹麥先前學習認證取得了重要成果:開發了在線技能包(on-line skills portfolio)評估在先前學習中獲得的能力;制定了成人教育機構和繼續教育機構使用的先前學習指導手冊;建立了國家先前學習認證知識中心;開放了提供先前學習知識咨詢的門戶網站等。[10]
3.終身學習指導體系
高質量的指導和咨詢服務也是支持終身學習的重要工具。2003年4月,丹麥議會通過了《教育、培訓和職業選擇指導法》(Act on Guidance in Relation Choice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Career),并進行了廣泛的教育改革。丹麥政府希望為了個人及整個社會的利益,開發優質、透明、易于獲得的終身學習指導服務體系,幫助全體公民對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未來發展擁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使他們在有明確依據的基礎上對自己的學習和職業生涯做出更加合理、現實的決定。指導體系從2004年8月1日起開始運作,之后不斷進行修訂。如今,丹麥的教育和職業指導體系由兒童、教育和性別平等部(原教育部),以及高等教育和科學部(原科學、創新和高等教育部)負責,體系更加專業合理。2010年,丹麥又成立了13個新的成人教育和培訓中心,重點在中小型企業開展指導和咨詢。[11]
(二)建立相關利益者的合作伙伴關系
伙伴關系在教育和終身技能提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該方面,丹麥政府的目標是確保所有利益相關方均能參與到終身學習政策的實施過程之中。
2012年3月以來,丹麥政府鼓勵國民學校領域的相關利益者開展合作,以共同應對國民學校的教育改革,相互理解并達成共識。在職業教育領域,丹麥政府于2012年成立了職業教育改革委員會,2013年,該委員會向政府提交了職業教育改革方案。此外,2013年,政府還成立了青年教育計劃咨詢委員會(Centr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Youth Education Program),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職業教育利益相關方的參與。為了加強地區性的職業教育行動,丹麥政府于2014年與6個地區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在高等教育領域,高等教育和科學部部長定期與利益相關者會面,在教育制度和教育實踐層面共同商討問題,這一活動已制度化,如定期舉辦的校長會議、專業學術委員會等。
(三)各級教育發展所取得的成就
2011-2012學年,在所有離開正規教育系統的學生中,有79%的人3個月后參加了繼續教育,59%選擇參加普通高中教育或職業教育。而這一比例,在1992-1993學年僅為44%和17%[12]。2012年,丹麥高中畢業率達到了92%。從2001年到2013年,職業教育領域的學生數量增加了5%,高等教育學生數量增加了33%。[13]
2012年,丹麥66.7%的成人參與正式或非正式教育,該參與率高于經合組織國家51%的平均水平[14]。2013年,丹麥70%的30~69歲的成人完成了可授予專業資格的教育,這一比例在2003年為64%。[15]
三、結語
丹麥政府通過立法和制度保障等措施提升全民終身學習,并取得了巨大成就。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丹麥的終身學習具有以下5個特點:一是建立了為公民提供良好知識技能的學校教育體系;二是終身學習與成人教育、在職培訓、工人的技能提升、提升個人可雇傭能力的培訓體系相聯系,成人教育仍然是終身學習理念的主要組成部分;三是終身學習不只是教育領域的目標,同時也是經濟政策和勞動力市場的目標;四是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之間聯系緊密;五是促進與利益相關者的伙伴關系,尤其是在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領域。此外,丹麥的終身學習參與率處于歐盟國家領先地位。與此同時,丹麥的教育系統仍在進行持續的發展和變革,以應對內外部的挑戰和需求。
終身學習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丹麥的終身學習已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這為其建立世界一流教育體系的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然而,這些政策還需要進行不斷的評估及修訂,從而滿足個人和社會的需要。
注釋:
①民眾學校,丹麥語為H?覬jskole。起初,民眾學校的成立是為了使丹麥下層人民能夠接受大眾教育和非正規教育(popular and non-formal education)。如今,民眾學校為成人提供非正規教育。大多數學生的年齡為18~24歲,入學沒有學歷要求,也沒有考試,一般學習時間為4個月。學習完成后,學生會獲得學習文憑證明。
②國民學校,丹麥語為the Folkeskole,指涵蓋小學和初中的綜合性公立學校。
參考文獻:
[1]Rasmussen, P.. Lifelong Learning as Social Need and as Policy Discourse[C], in Dale, R. & Robertson, S.(Ed.) Globalization and Europeanization in Education.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85-99.
[2][3]Dan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 Danish Youth Education: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Report to OECD[R]. Copenhagen, 1994.
[4]Ehlers, S.. Nordic Arguments for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Making 1960-2000[R]. K?覬benhavn: Nationalt Center for Kompetenceudvikling, 2010.
[5]Korsgaard, O.. Lifelong Learning[C], In: Livslang l?覸ring: En Ny Stor Fort?覸lling, Rapport fra Forskningsseminar om Livslang L?覸ring, K?覬benhavn, 2000: 25-26.
[6]PLS Consult (Jens Henrik Haahr, Helle ?覫rsted , Hans Henrik Hansen), Peter Jensen. Labour Market Studies: Denmark[M].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6: 21.
[7][8][10]Dan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nmark’s Strategy for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Skills Upgrading for All[EB/OL]. http://pub.uvm.dk/2007/lifelonglearning/lifelong_learning.pdf, 2015-12-26.
[9]Benedikte Maul Andersen, Kirsten Aagaard. Denmark 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and 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R]. UNESCO, 2011.
[11]Euroguidance Denmark & The Danish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Guidance in Education-the Educational Guidance System in Denmark[EB/OL]. http://ufm.dk/en/publications/2014/files-2014-1/guidance_in_education_pdfa.pdf, 2015-12-16.
[12][13][15]Statistics Denmark.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4[M]. Copenhagen: Statistics Denmark, 2014: 142, 140, 138.
[14]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4: Country Notes, Denmark[EB/OL]. http://www.oecd.org/edu/Denmark-EAG2014-Country-Note.pdf, 2015-12-26.
編輯 許方舟 校對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