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統文化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發展中的一朵奇葩,在社會的變遷、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仍舊保有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并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產生了重要影響,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作為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對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對推動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改革與發展進程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以中國傳統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為主要研究內容,對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展開有效論述,重點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大學生創業意識 培養策略
一.傳統文化的概述
傳統文化是指在社會的進步、歷史的變遷、經濟的發展之中所流傳至今,并能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思想意識產生深遠影響的文化體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可以準確反映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文化內涵、思想風氣等,以中華民族的土地為植根基礎,具有相對穩定的意識形態,進而形成宏大的古典文化體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包括五方面的內容。第一,愛國主義精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表現,將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如若發生沖突,則要舍棄小我,成全大我,將國家利益放置于個人利益之上,這也是傳統文化中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第二,仁愛思想,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并將仁義禮智信作為個人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準則,成為我國思想道德體系發展的核心所在;第三,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個人精神的重要表現,并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精神之中;第四,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人們在效法自然的同時,要學會與他人、社會、自然等和諧共生,同時這也是我國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第五,大同思想,這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最高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國夢宏偉藍圖則是以此為文化根源。由此可見,并不是所有延續的東西均可以成為傳統文化,而是那些具有傳承價值、弘揚意義,在時代進步之中仍保有活力的文化,才可以稱之為傳統文化。
二.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策略
1.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業理念
要引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業理念,充分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奇葩部分,為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奠定重要的理念基礎,實現大學生創業意識到創業行為的有效轉變,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在引導和教育過程中,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作用,對大學生進行以創業意識培養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勵大學生積極轉變自身的就業理念,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將傳統文化中“重農抑商”的思想進行有效剔除和科學創新,充分調動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從思想意識上激發大學生創業的主觀能動性,以此來實現自我創業能力的提升。同時,要加強大學生創業環境建設,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從政策扶植、財政支持、體系保障等多個層面入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和價值理念。
2.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傳遞社會正能量
要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傳遞社會正能量,相關教育工作者及大學生要正確認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從中提煉出對自我創業意識培養有推動價值的內容,將其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理念相結合,加快大學生創業意識形成的發展進程,并不斷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首先,要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學派文化競相開放,形成良好的發展局面,各學派創始人及參與者根據自身對文化內容的不同理解,不斷推陳出新,兼收并蓄,對此,大學生要充分吸收和借鑒傳統文化的創新精神,開辟具有創新新的就業領域;其次,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的“仁愛”、墨家的“兼愛非攻”等精神貫徹和落實于創業意識培養之中,正確處于創業過程中的各種人際關系;最后,要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以勾踐“臥薪嘗膽”、屈原放逐著《離騷》為榜樣,在逆境之中獲得生存,以此來激勵大學生頑強拼搏。
綜上所述,將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相結合,是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可續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素質教育體系發展的必然,也是當前時代發展進步的需要,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主要建設者,是我國實現民族復興的希望,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傳統文化的引導作用,將其植根于高校教育體系之中,進一步推動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介紹:姚圓鑫,博士在讀,美國ACI注冊創業導師、國家一級職業咨詢師、國家二級創業咨詢師,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黨委副書記、曲阜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