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倫理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行政人員在具體的政策執行過程中,所應有的行為規范、義務、價值及其完成的方法。為了保證我國能以更好的姿態順利度過重要的轉軌時期,公務員隊伍只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處處做到自律,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才能得到重塑。
【關鍵詞】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重塑
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并落實了多項法律法規,對行政人員權力義務、行為準則、職責劃分等方面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主要是為了規范其道路。
一、行政倫理的內涵
“倫理”成為形容人和人在一些社會活動中相互聯系和在這種相互聯系中應遵循的規范、原則、道德及由此而發生的行為活動。在對行政具有不同理解的基礎上,當前國內的學者對于行政倫理的認定主要存在兩種基本的觀點。把行政一詞理解為動態過程的人主張行政倫理“就是行政領域中的倫理,準確地說是公共行政領域中的倫理,也可以說是政府過程中的倫理。第二種從靜態的角度來理解行政,主張行政就是公務員管理國家公共事務。行政倫理就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權力運用和行使過程中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以及道德行為的總和”。本文認為行政倫理是一種在公務員的行政行為中所應遵循的道理和規則,它是調控政府及其公務員行政行為的基本價值理念和道德準則。其所根據的理念,所利用的方法,所安排的規范,所實施的措施等都必定會體現出倫理道德取向,遵守著倫理道德規則。
二、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的表現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的表現。 1、以權謀私。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首先表現在以權謀私上。以權謀私主要是指行政人員利用其公職權力謀求個人及其親朋的政治、經濟利益等。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利用其權力能夠配置國家資源的機會,使用缺失社會公平的手段謀取自身利益。以權謀私更難控制和調整。2、瀆職失職。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其次表現在瀆職失職上。具體來說,行政倫理要求公務員必須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到“在其位謀其政”,但是當前許多的行政人員并沒有把自己當成人民的公仆,也沒有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從而根本談不上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這就產生了公務員的瀆職現象。3、尋租。權錢交易也可以說是政府尋租,尋租是政府干預的副產品,在現代尋租理論中,一切利用行政權力大發橫財的的活動都可以稱為尋租活動,尋租活動的特點是利用各種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如游說、疏通、拉關系、走后門等),以獲得擁有租金的特權。
(二)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原因分析1、公務員行政倫理相關立法缺失。近幾年來,雖然我國關于公務員方面的法律頒布了一些,但是并不完善,使得一些公務員利用法律漏洞,打擦邊球。我國關于公務員的選拔、任命、撤職、退休等方面具體應遵循如何的程序,沒有給予明確的規定,這些給任人唯親的人帶來了可乘之機,同時使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真實才能,打擊當事人的積極性,為我國的行政管理活動也帶來損失。2、公務員行政倫理相關制度建設滯后。行政倫理相關制度自身也存在著問題,是公務員在進行管理活動中出現倫理缺失和道德弱化問題的重要因素。我國存在著相對滯后的相關行政倫理制度,不配套的行政改革措施,不完善的政策。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導致公共部門管的過寬過細。3、公務員行政倫理認知程度及其素質不高。在具體的行政管理過程中,部分行政人員對行政倫理的認知程度不高,自身的素質也不高,將市場經濟的不好因素帶到了行政管理活動的運作中,引發了一些不良風氣。他們把行政倫理看作固定教條,忽視長遠利益。以權謀私,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角色定位不準確。
三、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重塑的途徑
(一)完善公務員行政倫理立法。我國雖然存在關于公務員的法律法規,但是具體的對公務員的行政行為在倫理方面加以規范的很缺乏,與之配套的相關法律體系也沒有。當前我國在公務員立法方面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快公務員行政倫理及其方面的立法,如規范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把道德與法律融合正確導向公務員的行為,同時制定相關的防止腐敗法,配合《聯合國反腐敗公約》遏制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失范現象,把公務員的行政行為引導到正確軌道上,真正做人民公仆該做的事情。
(二)健全公務員行政倫理體制建設。法律還需要制度的輔助才能保證實施,所以,我國在制定行政倫理法律規范的基礎上,應該設置相適宜的體制來保證法律的實施。具體包括;我國公務員人事任免體制建設、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道德考核體制建設、我國公務員行政問責體制建設、我國公務員行政倫理監督體制建設等。
(三)行政行為主體自身建設。思想引導行動,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指導行政人員做出符合人民大眾的行政行為。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做到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治清明,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公務員要時刻記得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牢記并落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恰當定位自己的角色,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四、結論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我國的公務員必須伴隨著政治經濟的深入改革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從而適應國內外的發展變化。目前我國對公務員的行政倫理相關工作還不太重視,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必須遏制甚至杜絕公務員行政倫理的失范現象,從法律法規、任免體制、問責體制、考核體制、監督體制、還有公務員自身以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等方面重塑我國公務員的行政倫理,克服政府的低效率問題,真正做到法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在規范公務員行政行為的基礎上影響全體國民的道德素質,打造德治國家,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
參考文獻
[1]羅德剛.行政倫理的涵義、主體和類別探討探索[J].探索,2002(1).
[2]王偉.行政倫理概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3.
[3]吳祖明,王鳳鶴主編.中國行政道德論綱[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3.
作者簡介
梁爽(1992-),女,漢族,河南漯河人,西南政法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