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蘭
【摘要】道德責任既是倫理學中古老而又重要的概念,又是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價值情操。我國現在處于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的功利性、隨機性、現實性和偶然性等特征給人們的價值選擇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人們在否定傳統理論的不變性,沖破傳統思維禁區的同時形成了多元的價值取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存環境的改變,道德責任感下滑的現象越發突出,也漸漸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
【關鍵詞】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現狀;原因;對策
一、道德責任及其相關概念界定
(一)道德責任
責任根據其性質可以劃分為政治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慈善責任等。根據責任的主體又可劃分為個人責任、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其中道德責任包含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們遵循道德意識,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義務。二是指個體因其行為造成的過失或者不良后果在道義上應該承擔的責任。在人類歷史上,對道德責任的認識有一個過程。二者不可分割。我們只有正確的履行對自我的責任才能更好地認知和理解我們對他者的責任,同時,我們只有時刻銘記自己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才能更好地引導我們的人生方向,實現人生理想,做到真正的對自己負責。
(二)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類社會特定的經濟關系的產物。法律屬于社會制度范疇,道德屬于意識形態范疇,二者都是調控社會關系和人們行為的重要機制。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都是對人們行為和生活的規范和約束。其中,法律責任是由國家制定并強制實施的行為規范,道德責任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思想調整行為的規范。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關系密切,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協調社會的各種利益關系,保證個體免受侵害,同時保證個體謀得自身利益的目的和手段的正當性。
二、 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含義及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現狀
(一)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含義
道德責任感是指個體對于道德責任的自覺意識或者說是責任主體對于責任對象需求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并不是被動的反映,而是積極主動的。道德責任如果沒有被道德主體意識到,那么道德責任僅僅是作為客觀的規范和條文存在,并沒有與道德主體發生直接聯系。而道德責任感作為一種情感是與道德主體直接相關的,是主體行為的直接動機。道德責任感主要表現在道德主體對道德責任具有自覺意識即主體對于道德責任有明確的認識和判斷,了解什么是一個公民作為道德主體應有的和應承擔的,在了解的基礎上能夠形成一種主動服從道德規范,積極承擔對他人和社會的義務的自覺行為。
(二)部分大學生道德責任感存在問題
大學生道德責任感培養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要讓大學生建立起對自我的責任意識,因為大學生首先要對自己負責,讓自己更加優秀,把自己打造成國家需要的人才,才能在國家建設中更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而現狀卻是在大學生群體中有相當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甚至有人生價值錯位的情況。這些在中國高壓的考試制度下奮斗出來的大學生,在經過了中高考的殘酷競爭后,他們往往認為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了,大學成為他們舒緩多年考試壓力、放松自我的地方。很多大學生在接觸到自己的專業課之前對自己選擇的專業是一無所知,他們缺乏對專業學習的興趣,沒有主動學習、鉆研的意識,大多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并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學習能力和習慣都在不斷退化。
三、培育和加強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對策
(一)建設良好的校園環境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對人的成長成材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好的環境能夠為個體提供機會,激發個體積極進取,奮發上進,不良的環境則會阻礙個體的發展,給個體人格塑造產生消極作用。高校作為社會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環境在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過程中發揮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應該充分挖掘資源,打造優秀的校園文化,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
(二)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振興中華和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要求出發,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而各高校應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去,在加強大學生愛國教育的同時也要適當突出對大學生社會道德責任感的教育。
(三)提高高校教師的道德水平
近些年,隨著各高校的大量擴招,為了配合正常的教學和管理,高校也相應擴招了許多學科教師和管理人員。這種急速擴招造成的就是高校師資隊伍的良莠不齊,尤其是一些年輕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敬業精神亟待加強。而一個學校要想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文化講道德的勞動者關鍵在于教師。學校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教師又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曾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具有明顯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教授學生文化知識和道德素質,教師自己首先就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四、結論
大學生是國之棟梁,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群體,他們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狀況不僅關涉到大學生個人及其家庭,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未來的發展,因此加強大學生群體的道德責任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除了社會、家庭和高校在加強大學生道德責任感方面發揮作用外,大學生自己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道德教育的能力,提高自律和慎獨意識,形成良好的道德責任的情感。希望能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感的現狀能夠有所改觀,能夠促進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宋希仁主編. 西方倫理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朱貽庭主編.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郭金鴻著.道德責任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