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艷 陳獻婉
[摘 要] 畢業論文撰寫是大學學業的最后一步,現代化、網絡化的指導與動態監控顯得極為重要。深刻理解PDCA循環的內涵及特點,通過總結PDCA循環法在S大學外語學院畢業論文過程管理中的實踐教學,探討高校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管理模式。
[關鍵詞] 畢業論文;PDCA;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8-0056-02
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 [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是對大學教學質量的一次綜合檢驗,是衡量高校教學水平和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2]畢業論文實踐教學一般是在畢業前夕的最后一學期。半年時間里學生要在完成實習任務之余完成論文撰寫。學生時有因要承擔實習崗位的任務、遵循單位的時間管理或自控力差等原因,不能及時得到指導教師輔導,導致論文質量低下、延遲畢業就業等后果。加強畢業論文管理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前提。S大學外語學院依托實踐教學管理系統,運用PDCA循環理論,對畢業論文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有效質量控制,提升畢業論文教學質量。本文擬通過對該院2015屆畢業生畢業論文的實踐教學管理進行粗淺歸納,探索高校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模式。
一 PDCA循環的特點
PDCA循環即質量管理工作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 W.Edwards Deming) 于 20 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故又稱“戴明環”[3]。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也適用于持續改進教學領域的動態循環,含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ion)行動改進四個循環過程。之所以謂之PDCA循環,是因為其具備三個特點。其一,四步驟周而復始的運作而非運行一輪就終結。PDCA四個階段缺一不可,緊密關聯。其次,該循環并非停滯在一個水平面上,而是呈螺旋式上升發展,每次循環都將解決問題從而使整體水平提升,取得部分經驗或成果。再次,肯定、反省、總結的時間節點必須及時。
二 PDCA循環的實施
1 計劃階段-P
畢業論文(設計)作為高校重要的最終教學環節,應使教學環節程序化,實施全面的質量管理。構建程序體系, 就是要根據畢業論文(設計) 的特點, 使畢業論文(設計) 寫作指導、選題、資料收集、論文創作、教師指導、答辯、成績評定等工作, 形成一個“閉合系統”, 在這個“閉合系統”中, 構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4]。S大學根據5W1H法,將指標數字化,制定了《外語學院2015屆畢業論文工作日程表》(以下稱《日程表》),《日程表》對“師生資料完善”“論文選題”“執行畢業設計的各項任務”“論文評閱與答辯”“學生評教”“工作量統計”六大方面進行布置,同時使用甘特圖來制定計劃時間表,從而可以確定研究進度并進行有效控制。成立“三層次”使用過程決策程序圖使方案的具體實施步驟得以分解。經過5年實踐,S大學外語學院修訂完善了《2014外語學院學生論文格式》《參考文獻格式》《外語學院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格式》《畢業論文任務書》《指導教師意見表》《教師評閱意見表》《答辯評審意見表》等有關文件。這個綜合文件體系使畢業論文教學管理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2 執行階段-D
執行階段(D)指按照預定《日程表》及教學文件目標要求,在實施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以下集中就“論文選題”及“執行畢業設計的各項任務”兩項重要環節進行闡述。
語言類畢業論文業已從語言文學類范疇漸漸過渡到社會文化、思想、經濟、教育、人物等多元化角度。因此,教師有必要甄選一些具有時代性的選題,緊密與自身背景及所從事的科研方向相融合。將論文指導與科研融合,不僅可以讓師生良性互動,輔導游刃有余,學生也能進行思維創新,有的放矢。經筆者調查,左右學生選題的誘因分別為“個人喜好”(38%)、“持有資料”(25%)、“學習難點”(15%)、“他人推薦”(10%)、“對往屆論文的質疑或認同”(5%)。結合外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和學生情況,S大學在論文選題上實行雙軌制。首先,指導教師與學生雙向協商。其次,指導教師創立論文題目庫與學生自薦選題。目前論文選題數已超過500個,覆蓋語言文學、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論文題目以時代性、方向性選題為主,學生可通過添加副標題等形式進行寫作范圍限定,也可以自薦題目,再經由自己選定的指導教師審核通過。選題直接影響著該研究的可行性,且選題與該生的研究動機密不可分。
關于執行畢業設計的各項任務,上文提到用決策程序圖使方案的具體實施步驟得以分解的方法。簡言之,畢業論文的各項任務中細分為教師任務與學生任務。教師向學生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學生任務分:查看任務書,并按任務書執行;提交開題報告,導師審核;提交論文初稿,導師反饋審核;提交論文修改稿,導師反饋審核;提交論文答辯稿,導師反饋審核;按答辯意見修改并提交終稿,導師審核。各審核環節,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完成質量進行完成進度跟蹤。調查顯示,93%的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關項目。
3 檢查階段-C
檢查階段(C)要求比對完成情況與目標效果值,檢查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原《日程表》是否有效,是否進展有序,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進行效果檢查后方能得出結論。首先,將學生各階段提交的論文進行確認后,對學生論文總體特點進行總結分析。其次,對單個學生各項目與項目要求進行比對,如果沒有出現預期的論文效果時,應該確認是否必須嚴格按照計劃實施,如:選題范圍是否得當;論文框架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是否需要調整個別學生的寫作進度要求。徐彬(2009)提出:論文寫作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大多數學生缺乏全局觀念,不重視工具器物,缺少對電子資源的認知[5]。正因為處在電腦進行數據處理的信息時代,學生需要鍛煉對部分與整體進行把握的能力。同時,筆者也發現S大學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照搬外國理論,然而只要是外國的理論就是好的這一傾向也是有失偏頗的。分步驟檢查學生是否存在上述問題點,各階段性項目完成質量頗為關鍵。
自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到答辯后修改稿,檢查(C)貫穿論文撰寫的每個階段。檢查是對學生的綜合語言素質、外國文化知識及其他相關知識、研究與創新能力進行檢驗考核的重要環節。對各環節進行檢查形成了互動式寫作過程質量監控,體現了PDCA循環呈螺旋式上升發展的特點,有此才能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學術性、科學性以及創新性。
4 行動改進階段-A
行動改進(A)要求將既存的問題進行總結,為開展新一輪的PDCA循環提供依據,總結經驗后進人下一輪PDCA循環。可以說行動改進階段是循環法的關鍵。因為處理階段就是解決存在問題,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的階段。該階段的重點又在于查缺補漏,使論文內容趨于完善。陳俊森(2011)提出應根據學校的類型與層次,制定相應的、靈活的畢業論文政策,提供多樣化的畢業實踐環節形式,不硬性規定論文撰寫語言。[6]對此,S大學做了以下改進。第一,自由選擇撰寫語言,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語言能力來選擇語言,避免強制語言表達能力低的學生用外語撰寫可能導致的學術行為不端現象。第二,改變以往由指導教師和答辯確定學生成績的方法,采用結構分模式綜合評定方法,綜合評定的成績由開題報告、中期檢查、指導教師評定、論文評閱、論文答辯五部分成績構成,比例為1:1:3:3:2。與此同時,為了便于評分,外語學院對五部分成績評定分別制訂了詳細的評判標準,各專業結合各自特點對評分標準進行細化。而綜合評定成績最終則采用五級記分制,以保證成績評定的科學、客觀、公正。評為優秀的論文(設計)不得超過答辯學生人數的20%。第三,畢業論文指導形式多樣化,開展基于網絡的畢業論文遠程指導,基于網絡的畢業論文系統提供了支持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換信息和討論的工具,如公告欄、郵箱、微信、手機實時接收論文更新訊息等。第四,完善管理制度,修訂畢業論文相關標準,以便今后的執行和推廣。
總之,傳統形式的面談、小組討論會、學習會模式在現代化、網絡化的實踐教學系統面前已顯得相形見絀,尤其像畢業論文撰寫這類需要動態指導的教學中,其局限性已經十分明顯。外語專業畢業論文撰寫指導有其專業特殊性,也有與其它專業論文設計管理上的共通性。筆者總結的上述基于 PDCA循環的S大學的畢業論文指導質量管理模型具有良好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孫耀庭.業論文的遠程指導與過程監控[J].中國遠程教育,2007(4).
[2]宋成杰,李松.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4(8).
[3]程鳳春.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與操作策略[M].北京: 科學教育出版社,2004.
[4]施小平.試論高校畢業論文(設計)的全面質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5]徐彬.構建數字化研究及論文寫作環境[J].山東外語教學,2009(5).
[6]陳俊森.中日兩國大學畢業論文的政策研究-兼論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J].中國外語,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