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市第一實驗小學(362300) 卓淑敏
?
淺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福建南安市第一實驗小學(362300)卓淑敏
要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發展,教師必須自主收集教學素材,開發教學資源,使其服務于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情感、學生錯誤的解答、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課堂突發的事件等,都是很好的數學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
資源開發利用
課程資源是課程改革取得實際成果的重要支撐?!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边@一目標的實現,僅僅依靠現成的教材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對數學教學資源充分地開發和利用,豐富教學資源。為此,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學資源,把數學教學延伸到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下面,我從情感資源、錯誤資源、差異資源、突發資源這四個方面談一談我對數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看法。
“親其師,則信其道。”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認為要讓學生喜歡你所教的課程,一定要先讓學生喜歡你,讓學生愿意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你的課堂。課堂上,教師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表揚的動作、一句肯定的話語都可以讓學生信心倍增。課堂外,教師一個安撫的動作、一個熱情的擁抱、一句關心的問候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溫暖,進而拉近師生距離。在這樣的氛圍下,師生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系,學生自然就喜歡和你在一起,喜歡你的課堂。當然,要讓學生真正喜歡,教師還應該有能夠讓學生欽佩的品質。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修養,從專業知識水平和人格魅力等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你和你所執教的學科。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就變成了主動學習,達到學習的最高境界。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熑绻馨褜W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變被動為主動,使之積極參與課堂,將能顯著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效果。
對教學而言,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同樣是有用的資源。教師不僅要有發現“寶”的慧眼,還要有一顆“變廢為寶”的玲瓏心。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將錯誤像分類處理垃圾一樣,區分類別,挖掘其典型性的錯誤,使其成為有教學價值的“寶貝”。
【案例1】
“圓錐體積計算”的練習題:一個圓錐形的物體,高3分米,底面半徑為6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一位學生這樣解答:“3.14×62=113.04(立方分米)?!逼渌麑W生一聽,哄堂大笑,于是我請這位學生說說他是怎么想的。學生說:“圓錐的高是3分米,它的體積等于底面積×高×1/3,高是3分米,也就是底面積×3×1/3,3×1/3,互相抵消,實際上就是求底面的面積。”其他學生一臉恍然大悟的樣子,我也肯定了這位學生的想法,同時提醒學生解題時不能這樣省略。至此,一個看似可笑的錯誤,其實是一個極其清晰的思維過程。
【案例2】
“進位加法”的練習題:計算38+7。有位學生這樣寫:

評講時,我沒有直接修改他的方法,而是問他:“你為什么要寫上這個點?你是怎么想的?”這個學生思路清晰地講述了自己的想法。從他的回答來看,他完全懂得該如何計算進位加法。他的講述過程不僅是他個人理解和內化知識的過程,更是其他學生及時鞏固進位加法算理的過程。在這位學生發表完以后,我才指出他書寫上的錯誤,并告訴他如何正確表示進位加法。
教師在課堂上發現學生解題錯誤時,要給犯錯的學生表述的機會,認真傾聽,尊重每一個學生,在保護好學生自尊心的同時,充分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變廢為寶,促進課堂教學的開展。
學生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如知識面的大小、學習水平的高低、認知能力的強弱等。這些差異是學生發展的前提,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礎,我們要承認并尊重它,把它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去珍惜和利用,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例如:一桶油重55千克,用掉一半后,剩下的油連桶共重30千克,原來有多少千克的油?
學生獨立解答后,我組織他們進行展示。一位學生說:“原來的油重(55-30)×2=50(千克)?!逼渌麑W生都肯定了這個解法,我追問:“還有別的解法嗎?”學生又認真地思考起來,然后給出了更多的解法,如55-(30×2-55)=50(千克)、55×2-30×2=50(千克)、55-(30-55÷2)×2=50(千克)、(55-30)÷1/2=50(千克)等。同一道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得出多種解法。這個過程讓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了更深刻的認識,迎合了各層次學生的理解需求,促進學生共同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算法多樣化,讓學生的個體差異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從而達到共同發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會有“意外”發生,讓教師措手不及。其實,對于直接或者經過處理后能促進教學活動開展的“意外”,教師要善于及時捕捉,并巧妙地轉化和利用起來,使這些“意外”成為寶貴的教學資源。
我曾看過兩個案例,印象深刻。案例1:教學“9加幾”時,一位教師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小組合作,得出多種計算方法,然后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很多學生都認同用“湊10法”最方便,這已經是教師期望的結果??删驮诮處煖蕚洹傍Q金收兵”時,一位學生舉手提出了更簡便的算法,于是教師就請這位學生具體說說他的方法。這位學生說:“計算時,一看到“9”,我在心里就已經把它當作是“10”計算,后面不管再加上幾,只要少加1就可以了,比如9+7,就等于10+7-1=16?!苯處熆隙诉@位學生的想法,并把這一想法和“湊10法”進行區別與聯系,強化了學生對“湊10法”的認識。案例2:教學“認識乘法”時,一位教師讓學生用連加法表示5 個3相加,這時一個女學生大聲說:“這道題還可以用乘法!”可這位教師卻充耳不聞。當教師揭示了課題,并讓學生用乘法表示5個3相加后,該女生又說道:“5個3相加可以寫成5×3?!边@位教師說:“你先坐下聽老師說,等下叫你時你再發表你的看法。”這樣的教學會給這個女生和全班學生帶來怎樣的感受和影響,我們可想而知。
案例1的教師面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處理起來有條不紊,不但化解了突發狀況帶來的尷尬,還就地取材,使課堂演繹出意外的精彩。案例2的教師對課堂中的意外不置可否,一方面是不尊重學生的表現,會打擊學生的熱情,另一方面也說明他不善于抓住開展教學的點,無法使得整個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同時也錯失創造更多精彩的良機。如果后者能抓住契機,同時調整自己的預設,對學生的想法加以肯定,及時表揚和引導,并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主動的探究學習,我想這堂課一定會是另一番動人的景象。巧用突發資源,這就好比發了一筆意外的財富。
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非常多。教師要處處留心,充分地開發與利用更多的資源,使其服務于課堂教學,真正把數學教學延伸到每一個角落。
(責編吳美玲)
G623.5
A
1007-9068(2016)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