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維
印度投資稅收環境淺析
文/程維
印度作為一個極具潛力的發展中大國,具有廣闊的市場投資前景,現已逐步成為了中資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目標國之一。但印度在稅收制度、稅收環境等方面均較為復雜,對于我國車企的對印投資活動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制約。基于此,本文就以印度現有稅收制度以及近期將要實行的GST統一消費稅法案作為研究對象,旨在進一步理清印度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將對我國車企對印投資所帶來的影響,為我國車企對印投資提供些許參考作用。
印度;GST統一消費稅法案;車企;對印投資;影響;解析
長期以來,印度復雜的稅收體制,一直是困擾我國車企對印投資的一大重要難題。印度具有廣闊的投資市場,共有27個邦,但每個邦都有自己的政府、議會,同時均設有不同的稅率、稅法,此種情況下,外企投資不但要由印度中央政府根據中央稅收制度進行稅收征繳,同時還會根據所在邦的稅收制度進行納稅,這就存在了較大規模的重復繳稅,嚴重影響了我國車企在印度市場的總體收益,同時也浪費了許多時間、經歷,帶來了貿易糾紛等不利影響,這同時也是影響印度政府吸收外資的一大重要制約因素[1]。因此印度政府為刺激外商投資,帶動經濟提升,積極開展了稅收制度改革,于2014年年末提交了GST統一消費稅稅法改革法案,預計將在近期正式出臺,新稅改正式以現有稅制的弊端作為改革對象,這無疑對我國車企的對印投資帶來了福音。以下本文首先探討了印度現有稅收制度,在此基礎上,對將要出臺的GST稅法改革展開較為深入的探討,具體如下。

印度現有的聯邦征稅架構分為三層:第一層由中央政府征收的間接稅、第二層由邦政府或中央直轄區政府征收的間接稅、第三層由鎮/ 地方政府征收的間接稅。我國車企對印投資涉及的相關稅種包括關稅及附加、中央銷售稅、消費稅、增值稅以及所得稅、印花稅等。
(一)關稅及附加
關稅及附加主要包括基本關稅、附加關稅、教育費附加等,均屬于印度政府的中央稅。關稅是針對進出口商品課證的一種稅收,主要計稅基礎是交易價格。如果以CKD散件的形式將所有必要的零部件和部分組裝件進口至印度境內后組裝成整車,其基本關稅稅率如下:若發動機、傳動箱和變速箱沒有預組裝的,基本關稅稅率為10%;若發動機、傳動箱和變速箱雖然已經預組裝,但是尚未安裝在汽車底盤上,或者組裝在車身上的,基本關稅稅率為30%。附加關稅是以商品的總價值(包括上岸費以及基本關稅)作為計稅基礎的,CKD散件適用的附加關稅稅率(中央)為12.5%。需要注意的是CKD散件交納的附加關稅能夠在完工出廠交納消費稅的時候進行抵扣。教育費附加以基本關稅和附加關稅作為計稅基礎,稅率現定為3%,不可抵扣。除以上稅種外,對印投資進口環節還涉及一種特別附加稅,稅率4%,以貨物價值、基本關稅、教育費附加以及附加關稅作為計稅基礎,整車、CKD散件均為征繳對象。同時此種特別附加稅也可于完工出廠時抵扣消費稅。
(二)消費稅
印度的消費稅歸為中央稅,主要對生產型企業征收,其實質與我國增值稅相似。車企在汽車零部件采購、汽車銷售等環節均需繳納消費稅,但納稅人因采購商品支付的消費稅可以用于抵免提供商品或服務時發生的消費稅[2]。采購環節汽車零部件消費稅稅率現定為12.5%,整車銷售環節消費稅稅率根據車輛長度、排量的差別而有所不同,其中長度未超過4米的車輛,使用汽油作為動力,并且發動機排量不超過1,200cc,現行消費稅稅率為12.5%;汽車發動機排量不超過1,500cc,現行消費稅稅率為24%;汽車發動機排量超過1,500cc,現行消費稅稅率為27%;發動機排量超過1,500cc的汽車,又被稱為運動型多功能車(即長于4米并且離地間隙高于17厘米),消費稅稅率為30%。
(三)中央銷售稅
中央銷售稅為中央稅,是針對跨邦商品銷售行為在印度課征的一種稅收。在提交規定的聲明文件后可以享受2%的優惠稅率,未能提交規定聲明文件的,則要適用相同產品的本地稅率。此外,如果商品是在提交聲明表格后移送到邦外的倉庫或者邦外的分支機構的,則可以不交中央銷售稅。中央銷售稅不可以抵扣。
(四)增值稅、印花稅
我們為什么會主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不僅是我們觀察世界的結果,也是回歸本民族歷史的思考。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好的制度應該是“內生”的,中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表現良好,是因為這種制度選擇符合我們自己的歷史。按照市場經濟等于資本主義的標準,很多人不認為中國古代是市場經濟國家,我們在此且不論這種看法的偏頗性,我們僅僅強調,市場經濟存在于古代中國,且為古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認為,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自發秩序,在中國和歐洲都有遙遠的歷史。只要人們生產有了剩余需要交換,市場和貿易就會自然而然產生。當然古代的市場規模與所包含的內容與現代社會是不能比擬的,但從促進資源配置的功能看卻是一致的。
這兩個稅屬于邦政府的地方稅,增值稅主要用于主要邦內的商品采購及銷售[3]。印花稅主要適用土地購入,這兩種稅各邦有所差異。
(五)所得稅
印度的所得稅對于印度本國公司,按全部所得的30%征收;對于新設立的制造企業,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可適用25%的優惠稅率;對于外國公司,所得稅率為40%。
(一)GST新稅改的基本內容
通過以上現有印度稅收制度分析不難看出,我國車企在印投資承擔著較大的稅收壓力。現有稅收制度無疑成為了外資對印投資的一大制約,為此印度在2014年年末提交了GST稅制改革法案,預計于2017年正式推出。
GST全稱為商品和服務稅務法案,基本改革內容是將現有消費稅、增值稅以及中央銷售稅等多個稅種合并,并取消邦內以及跨邦采購、銷售的區分,實施全印度27個邦的統一稅率,這也與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的現行稅收制度類似[4]。GST稅改預計將于2017年正式推出,具體細則尚在討論之中,目前專門委員會建議的稅率架構如下:商品服務稅標準稅率(適用于所有沒有明確規定稅率的商品和服務)17%-18%、低稅率12%、豪華轎車、煙草和煙草制品稅率40%。
(二)GST稅改對我國車企對印投資帶來的影響
GST稅改實施后,因銷售稅的統一,以及邦內、跨邦區分的取消,使我國車企對印投資免去許多繁雜的繳稅登記以及重復納稅的問題,同時也大大方便我國車企向其他邦的業務擴張。此外企業在進行跨邦運輸時,也需要進行過境稅征繳,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精力、財力的浪費,但在GST新稅改實施后,非大宗商品僅在物流運送方面就將降低20%左右的總成本,大大提升了企業效益。總體來說,GST稅改將很大程度改變現有稅收制度下,我國車企在印投資的稅負壓力,同時也有效節約了時間成本、人力成本。但具體的實施細則尚未公布,而且在很多方面還有一定的爭議,并受到一些地方邦政府的抗議。但因外國資本對于促進印度經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印度對于此次實施GST稅改下了很大決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印度必將推出一套完善、合理的稅收制度,以此吸引包括我國車企在內的各國資本進入印度市場,吸收外國投資,促進經濟增長,我國車企必將在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的背景下,借助借助印度GST新稅改的東風,扶搖直上,取得更大發展。
印度現有稅收制度是制約外資進入的一大重要因素,為促進經濟發展,印度于2014年年末正式提出了GST統一稅收改革法案,并預計與2017年正式實施。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對印度現有稅收制度以及對我國車企對印投資的影響展開分析,明確了現有制度對我國車企的在印發展制約因素,這同時也是制約印度吸收外資的一大要因,以此也可看出,印度對于改革稅收制度的決心。最后在此基礎上,本文就以GST新稅改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基本內容以及對我國車企對印投資的影響展開較為深入的解析,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些許參考。
[1]徐嘯瓊,蔡冬梅. 中印貿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J].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15-22.
[2]李慧玲,馬海霞,陳軍.“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印、中巴貿易增長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分析[J]. 經濟問題探索,2016,03:127-135.
[3]成蓉,程惠芳. 中印貿易關系:競爭或互補——基于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的全視角分析[J]. 國際貿易問題,2011,06:85-94.
[4]鄭學黨. 中印雙邊貿易增長因素研究——基于CMS模型的實證分析[J]. 東南亞南亞研究,2014,02:41-47+108.
(作者單位: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上接(第153頁)政的現象依然存在,使得信息流通不暢,在財務信息統計的時候,增加難度,增加稅務工作量。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在當前社會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營改增體制下,稅收征收工作難度就會加大,為了更好地降低稅負,金融企業應當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越性,要加大投入,建立統一的信息化網絡,將企業各部門統一到一個系統中,從而實現信息的共享,為財務工作提供保障,確保財務工作質量,從而避免多繳稅或者少繳稅的現象發生[4]。
(三)加強企業財務人員專業教育,提高業務水平
企業所繳納的稅是根據財務人員對企業所有財務信息進行統計后為結果來進行的,而財務人員業務水平、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財務統計質量,從而關系到了企業稅務多少。為了更好地減輕企業的稅務,金融企業應當重視財務人員的教育管理,要加強財務人員對稅務知識教育,提高他們對稅務的認識,要加強財務相關知識教育,強化他們的能力訓練,,使企業的財稅人員能夠盡快掌握“營改增”后的稅務工作流程,進而確保企業所納稅的規范性。同時,企業還必須落實責任制,將稅務相關職責落實到財務人員的身上,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責任心。另外,稅務部門還應該加強增值稅發票管理工作,加大對違規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懲處力度,避免因增值稅發票監管不力而造成國家利益受損[5-6]。
營改增是我國稅制的一大進步,營改增后,企業納稅的依據是根據企業服務以及產品銷售的增值額,實行營改增后,可以避免重復課稅的現象。對于金融企業而言,它屬于服務業的范疇,在當前社會發展性私下,金融企業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金融企業經營活動也日益活躍起來,為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為了更好地促進金融企業的發展,實行營改增有著其必然性。對于營改增體制而言,它的出現為金融企業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而面對挑戰,金融企業必須積極的應對,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加強管理,盡量降低稅收成本,從而促進企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萬華.“營改增”對金融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6,12:297+301.
[2]吳世超.簡析營改增對于金融企業稅負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6,12:315-316.
[3]符冰若.營改增對金融企業的影響分析[J].現代商業,2014,21:178-179.
[4]梁佳.淺談“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4,34:87-88.
[5]張彥英.我國金融業“營改增”的現實考量和路徑選擇[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01:37-43.
[6]鄧秀媛.“營改增”對金融業稅負影響分析[J].財會通訊,2016,16:63-65.
(作者單位:董飛 徐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王琳 浦發銀行徐州分行;胡君偉 徐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