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楠 林大波(遼寧何氏醫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63)
沈陽市部分高校散打運動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任曉楠 林大波(遼寧何氏醫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63)
本文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對沈陽大學、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農業大學和沈陽工業大學的部分學生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發現:散打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沈陽市部分普通高校學生比較喜歡散打運動,學生主要是通過媒體了解散打運動,其次是在體育課堂上,學生對散打運動是很有興趣的,學生學習散打的動機是多元的,是以強身健體和興趣愛好為主,接受調查的學生有將近90%很希望沈陽市高校舉辦散打比賽,通過比賽體現自己的價值,教師的組織教法基本比較合理,但仍有30%多的學生對教師的組織教法持一般和不滿意的態度,學生對于本校的場地器材狀況不是很滿意,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散打的積極性。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沈陽市普通高校散打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沈陽市 部分高校 散打運動 開展現狀 對策研究
散打屬于武術對抗運動項目,是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借助專業比賽,散打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快。2001年國際武聯執委會正式確定由中國舉辦第一屆散打世界杯,目前己經初步形成業余比賽、專業比賽和職業化比賽的競賽體系,其來自五大洲的國際武術聯合會成員已達100多個,成為世界廣為普及的運動項目。更是借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機會,散打運動將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發展。散打運動的發展是迅速因為散打運動適應了當前國際競技體育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發展的主流,以其獨特的技術特點即整體性、實用性、靈巧性,被人們所廣泛接受。近幾年來,散打運動的市場化發展較快,特別是“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中美散打與拳擊對抗賽”和“中泰對抗賽”等大型賽事的舉辦,更有力地推動了武術散打競賽的發展。
1.1、研究對象
沈陽大學、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農業大學和沈陽工業大學的部分學生。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相關的高校體育改革的指導性文件和CNKI網站及高校散打運動方面的學術論文,全面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參考。
(2)問卷調查法。
對沈陽大學、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農業大學和沈陽工業大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60份,其中有效58份,有效率為96.7%。
(3)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軟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求和、分類匯總、計算平均數、百分比等常規數理統計。
2.1、對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的調查

表1 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調查 N=58
從表1的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喜歡田徑的學生有3人,占5.2%,喜歡足球的學生有7人,占12.0%,喜歡籃球的學生有14人,占24.1%,喜歡排球的學生有4人,占6.9%,喜歡散打的學生有12人,占20.7%,喜歡健美操的學生有10人,占17.2%。喜歡散打的學生僅次于籃球,排在第二位。這說明散打運動是深受大學生喜愛的,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符合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需要,散打運動能使大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這也為散打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2、對學生了解散打的途徑的調查
明確學生對散打運動的了解途徑,有助于理解學生對散打認識的基本背景。表2顯示:通過家族傳承方式了解散打運動的學生有2人,占3.4%,通過體育課堂了解散打運動的學生有18人,占31.0%,通過朋友或同學了解散打運動的學生有6人,占10.3%,通過媒體了解散打運動的學生有32人,占55.3%。媒體,通俗的說就是宣傳的載體或平臺,能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平臺的就可以稱為媒體了,至于媒體的內容,應該根據國家現行的有關政策,結合廣告市場的實際需求不斷更新,確保其可行性、適宜性和有效性。媒體依靠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幾種形式以強大的力量沖擊著學生們的眼球,使學生對散打運動逐漸的了解、喜愛。

表2 學生了解散打的途徑的調查 N=58
2.3、學生對散打運動的興趣的調查
從表3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散打運動很有興趣的學生有18人,占31.0%,對散打運動有興趣的學生有22人,占37.9%,對散打運動興趣一般的學生有11人,占19.0%,對散打運動沒興趣的有7人,占11.1%。其中對散打運動很有興趣和有興趣的學生共有40人,占68.9%,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比例,這說明散打運動在高校大學生心目中還是很有位置的。

表3 學生對散打運動的興趣的調查 N=58
2.4、學生學習散打的動機
動機是指一個人追求有價值意義的目標,并努力實現這種目標的一種動力。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需要,引起動機的外在條件是誘因。個體的行為是在主觀需要和客觀事物的共同作用下,通過內驅力和誘因的形式被引發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們進行學習的直接原因和內部動力。學習動機支配了學生的學習行為,說明了學生是否想要學習,樂意學什么,學習努力的程度。表4顯示:因為散打運動強身健體而學習散打的有16人,占27.6%,因為學習散打課能拿到學分而學習散打的有9人,占15.5%,因為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而學習散打的有12人,占20.7%,因為散打運動具有防身功效而學習散打的有11人,占19.0%。這說明學生選擇散打的動機是多樣的,其中興趣愛好這一項排在第二,也越來越顯現出當代大學生對于自身個性的追求程度是很強烈的。

表4 學生學習散打的動機調查 N=58
2.5、學生對散打比賽的態度
在體育、生產等活動中,比較本領、技術的高低,由多個人參加,或者已團隊參賽,并且有一定的規則,比賽是訓練結果的檢驗,也是一種重要的訓練手段。通過走訪得知,在沈陽市高校之間的散打比賽很少,許多掌握散打技術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不利于推動散打運動在大學生中的發展。在對沈陽大學、沈陽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農業大學和沈陽工業大學大學生的調查中,有32人很希望舉辦散打比賽,占55.2%,有20人希望舉辦散打比賽,占34.5%,有有5人認為是否舉辦散打比賽無所謂,占8.6%,有1人不希望舉辦散打比賽,占1.7%。其中很希望和希望舉辦散打比賽的學生占了89.7%(見表5),占據了絕大多數的比例。散打比賽可以讓散打運動在高校中擴大影響,可以使散打在廣大大學生中更加深入人心。因此必須設法舉辦沈陽市高校的散打賽事,促進各高校散打運動之間的技術交流,特別是通過共同訓練和比賽,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使沈陽市高校散打運動呈現一個欣欣向榮的景象。

表5 學生對散打比賽的態度 N=58
2.6、學生對教師組織教法的滿意程度

表6 學生對教師組織教法的滿意程度調查 N=58
散打教師的組織教法是推動高校散打運動不斷發展的基本動因。尤其是散打運動的動作在練習時相對比較枯燥,極易引起學生厭惡情緒,不利于普通高校散打運動的開展。通過表6對散打教師的組織教法進行調查表明:對散打教師組織教法很滿意的有15人,占25.9%,對散打教師組織教法滿意的有22人,占37.9%,對散打教師組織教法滿意程度一般的有11人,占19.0%,對散打教師組織教法不滿意的有10人,占17.2%。其中很滿意和滿意兩項占63.8%,占據了半數以上,但仍然有36.2%的學生對散打教師組織教法的態度持一般和不滿意。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普通高校教師們的高度重視,應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出發,努力提高學生從事散打運動的興趣,這樣才能很好的促進沈陽市普通高校散打運動的發展。
2.7、學生對本校場地器材的滿意程度
教學設施是普通高校散打運動得以開展的硬件條件,雖然散打運動對教學設施的要求較低,但如果缺乏必要的場地和器具,那必然給散打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體育的場地、器材設施的缺乏尤為嚴重。尤其在一些普通高校,由于領導對體育事業的不重視,更造成了學校散打開展的難度。在被調查的58名學生中,有13人對本校場地器材很滿意,占22.4%,有14人對本校場地器材很滿意,占24.1%,有21人認為本校場地器材情況一般,占36.2%,有10人對本校場地器材不滿意,占17.3%。其中對本校場地器材持一般和不滿意態度的學生超過了半數,這說明沈陽市被調查的4所普通高校的場地器材情況需要進一步的改善。

表7 學生對本校場地器材滿意程度的調查 N=58
3.1、結論
(1)散打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沈陽市部分普通高校學生比較喜歡散打運動,這為散打在沈陽市高校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2)學生主要是通過電視媒體和網絡了解散打運動,其次是在體育課堂上了解到散打運動;
(3)學生對散打運動是很有興趣的,對散打運動很有興趣和有興趣的占到六層以上;
(4)學生學習散打的動機是多元的,是以強身健體和興趣愛好為主,直接體現出學生對于個性的追求;
(5)接受調查的學生有將近90%很希望沈陽市高校舉辦散打比賽,通過比賽體現自己的價值,展示自己的散打技能。
3.2、建議
(1)加大媒體對散打運動的宣傳力度;
(2)通過各種途徑大力發展學生學習散打的興趣;
(3)可通過一些積極的手段,努力的爭取得到校領導對武術散打運動的重視和支持;
(4)借鑒跆拳道等其他格斗項目開展的先進經驗,多組織校內外的散打比賽;
(5)散打教師應積極創造適合學生的教學新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促進沈陽市普通高校散打運動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1]孫健.關于廣東省中小學武術散打教育開展現狀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2).
[2]胡金海.對散打運動在江西省高校開展的現狀及對策[J].專題與學科,2004,(2).
[3]毛迪,沈玉潔.從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課程教學的新思路[J].安徽體育科技,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