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嚴 胡培 李妍林(廬江中學 安徽 合肥 231500)
高中體育模塊教學開展的現狀與對策
□曹嚴 胡培 李妍林(廬江中學 安徽 合肥 231500)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我國要大力發展體育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體育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運動人才。但是高中的體育教學在具體的實踐開展中還受很多教學模式的限制,原有的學科教育模式和課程組織知識體系、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高中學生發展的需要。全方位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力爭根據高中體育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規律構建新的教學內容體系是擺在教育同仁面前的重要課題。
高中體育 模塊教學法 模塊開展
體育課程做為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是加強學生身體鍛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茖W合理的體育課程安排既有利于日常教學過程的開展,而且對提高學生體育課堂效率有很大幫助。隨著我國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模塊教學非常適合我國的教學現狀。本文對模塊教學的實施方法進行具體闡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個改進建議,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塊式技能培訓),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以完成某項實際崗位工作的完整流程的為主線,以每個單獨的任務做為一個工作結構來劃分為不同的工作模塊分段教學,其中每一個工作結構稱之為“任務模塊”。
體育教學模塊的劃分就是參考這個標準,把一些能力水平相當的教學目標劃分為幾個模塊來逐步開展,例如:實心球、鉛球、標槍等幾個技巧性比較強的運動,我們可以把它們劃入一個教學模塊來開展教學。首先這幾個項目的性質相似,用力的技巧方式相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他們的主題風格可以依次展開教學,從原理上來講這符合學生學習探索的規律,有利于學生的掌握和發揮。所以簡單來說,體育教學模塊的劃分與展開就是從學生的整體學習需要出發,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靈活性為目標,把一些有相關性的學習單位組合教學,統籌安排整個體育教學計劃,優化教學組織形式。
模塊教學法有序的條理性和結構的連貫性,受到師生的一致歡迎,模塊教學法的成功使用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課堂接受、理解能力與學生的興趣。模塊教學法使用得好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促使學生一步一步提高能力,興趣逐漸濃厚,使得教學成果顯著,模塊教學法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體育教師具備統籌規劃的布局能力、課堂實際操控能力、學生興趣把握控制能力、學生注意力有效轉移能力,并靈活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提高課程的連貫性和趣味性。教師需要具備很強的責任意識,才能更好地操控體育課堂的模塊教學法。
模塊化教學的特點有:一是增強了內容的靈活性;二是便于實現不同層次教學階段的內容銜接;三是采用綜合模塊,促進知識之間、知識與技能之間的溝通;四是通過模塊的合理組合,便于形成一定連續訓練,優化學生的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表1是我們學校的老師結合學生的情況對高中階段的課程進行的安排計劃表,其中有必修科目,也有選修科目,首先是對學生進行廣播體操的教學,這是學生入學的基礎課,進而進行簡單的健美操學習,隨著季節變化,天氣不太炎熱時節進行長短跑的訓練,為投擲類項目做準確。隨后再進行籃球、排球的教學,這兩項對學生的體能有所要求,同時技巧性也很強,在后期的學習中也會再次加深鞏固,第一學年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教學生一些比較常用的武術動作,強身健體,學生假期也可以自己進行訓練,后來考試即將來到時,我們學習的是乒乓球,這項技巧性比較強的項目,有利于對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加強訓練,對于學生手、眼、腦高度協調大有幫助。

表1 高中階段體育模塊課程設計安排
高二學年度主要在高一的基礎上對一些技巧性運動加以強化,因為高一學年已經對一些動作要領都有掌握,所以高二階段的學習相對來說有了一些跨越性,講究的是張馳有度,讓學生根據運動型體育與技巧性體育結合來學習,強調動作的標準性,加強學生對運動機理和運動方法的掌握,增強體育動作的協調性和優美性,教育學生科學運動,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
高三學年度在對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特長和喜歡來安排課程,注重學生的勞逸結合和身心放松,不再對學生進行硬性的指標要求,根據高一、高二學年度的教育,學生的動作要領已經都有所掌握,高三階段就是要學生把體育運動當做一項愛好來發展,這在學生后續的成長和以后步入社會都是有很大的幫助,一項規范標準的體育愛好,一來可以增強學生的體魄,每一項體育運動長期堅持都是很好的鍛煉;二來可以磨練學生的意志,把一項簡單的運動做到藝術化,那就需要超強的意志力;此外經常運動的學生的大腦也非常靈活,非常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以增強學生體魄,豐富學生學習經驗為目的,旨在多方面開發和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和體育愛好的發展,除體育特長生外不以培養專業體育技能型人才為目的,模塊教學法很好的滿足了中學階段學生的發展要求:
3.1、模塊訓練能夠加強學生連續技能培訓
將模塊訓練與體育學習相結合,可以實現培訓強度的彈性變動,例如訓練中把健美操教學與長跑相互搭檔,在外人看來分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課程,為何要安排在一起呢?因為健美操本身對學生的彈跳力、協調性、柔韌性、身段姿勢、氣息等的訓練都非常有幫助,進行完健美操的訓練之后,學生整個身體素質處于非常好的狀態,這個時候對學生進行長跑的技能訓練,不僅不會因為訓練強度大對學生身體造成傷害,而且對于學生進一步加強身體的耐力、氣息調整適應、身段協調性都有很大幫助,這種跨度比較大的結合對于學生來說非常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防止出現學習疲倦;而且對于教師來說也是勇氣與技法的挑戰,老師需要做足準備課程才能夠勝任這種波浪形跨度的教課方式。
3.2、模塊訓練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性的腦力調節
習慣上來說大家對體育課有一種應付的態度,覺得體育課就是讓大家放松的課程,忽視了對體育課程的教育性和科學性認識。我們知道控制人體運動的中樞神經分別位于兩側大腦的左、右半腦的頂部,在結構上呈兩邊對稱。運動原皮層下面是感覺區,同樣有兩邊對稱的結構,負責接收和處理各種信息,這些信息來自皮膚、骨骼、關節、肌肉以及肢體的運動。大腦的奇妙之處在于兩半球分工不同:人的左腦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理解語言的中樞,主要完成語言、分析、邏輯、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與此不同,右腦支配左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一個沒有語言中樞的啞腦。但右腦具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可視的、綜合的、幾何的、繪畫的思考行為。觀賞繪畫、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縱覽全局這都是右腦的功能。所以科學合理的運動不僅有助于身體鍛煉,同時也是對大腦兩個半球的科學調理過程,防止疲憊學習導致的用腦不均。
3.3、模塊教學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
高中階段的學生生理和心理都趨向于成熟,容易形成比較穩定的愛好和運動傾向。這一時期的學生擺脫了少年時期的稚嫩,很多事情都具備了自己獨特的判斷力和控制力,例如:有的學生喜歡足球,就算沒有體育課,當他心情好的時候或者學習壓力過大的時候,他也會到球場運動一下,這時候如果體育老師單純的只是教他跑步或者籃球訓練,而不恰當利用他們之間的結合點,對他進行引導和多方面訓練,就容易讓學生形成抵觸心理,不利于教學的開展;再比如這一時期的女生大多比較靦腆,很多運動她們也想參加躍躍欲試,可是礙于面子都不敢去嘗試,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面對她們進行技巧和方法的引導,就使她們容易學習,而且這時候發現的一些愛好,對學生后期都非常有幫助,容易變成她們一項愛好陪伴很長一段時間。
在高中體育教學的課程中開設與制定模塊式教學法對于體育教育事業來說是一大創新。首先解決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完美契合的問題,學校應按照自身特點安排模塊教學;其次,體育課程的開展與學生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體育教師要按照學校的特點(如體育設施的特點、教學場地的特點、教學環境的特點)來設計安排課程,同時要對各教學模塊進行優化,降低學生對體育技術技能的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效率;第三,各種教學改革都是在不斷探索以及研究中前進的,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模塊化教學法,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其中包括許多細節,需要教師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不斷探索、研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正自身不足,從而科學、合理地開展各項體育活動,進而實現有效教學。
[1]邢計剛.高中體育模塊教學開展的現狀與對策[J].學周刊, 2014(5).
[2]翟麗麗.我國高中體育課健康教育模塊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