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藝玲
摘 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深入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巧用多媒體技術與小學品德學科有機整合,可以優化教育、教學過程。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小學品德課 有效運用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品德影響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所以品德教育非常重要。然而受傳統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三套車”模式的影響,思想品德課的長期灌輸說教使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苦,教學效率自然也就低下。呂叔湘先生曾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講活了。活就是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之精神振奮起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再將這種積極性遷移到整個教學工程中。”如何讓品德課堂“活”起來?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小學品德課堂的改革與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實現新課標的要求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為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提供了物質基礎,改變思想品德課的枯燥無味,讓學生“活”起來。
一、巧用多媒體技術,創情境激興趣。
多媒體的特點是聲光色一體化呈現內容,而人的視覺、聽覺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獲得的信息也最大。所以,多媒體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如:我在教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社會文明大家談》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一幅幅真實的不文明行為與文明行為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現實之中,給人以強烈的沖擊力,學生一下子懂得了文明的人、文明的社會需要怎樣的文明行為,同時喚起了每個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現代的文明人的愿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也喚起了學生的文明意識。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恰當地選用教學媒體輔助教學,以生動有趣的畫面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再加上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等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能更好地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加快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優化教學過程,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突重點化難點。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緊扣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在小學品德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吃準重點、抓住難點,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如:教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科技帶給我們什么?》,我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通過3D動畫模擬演示,了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過和現代宇航事業的發展情況,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究宇宙奧秘的興趣。如今,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小學品德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把抽象、概況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具體可感的東西,使文字、圖片與客觀事物產生聯系,化無聲為有聲、化靜態為動態,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功效,使品德課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運用多媒體,豐富課程資源。
在小學品德課教學中,德育滲透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重點,而思想品德課本本身就是一本德育教材。可是,當品德課的教師在第一次拿到這本僅有幾幅圖片和簡單文字表述的教材時,都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的課怎么上?活動該如何設計呢?生活性、活動性和開放性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三大特征。生活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單純由教師的語言和文字圖片性的思想品德課本具有很大局限性。《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認真揣摩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應重視教材,并能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適當調整或補充教材內容,將校本資源、家庭資源、社區資源、社會資源一一引入品德課堂,達到創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對于教學來說,網絡的發展使課堂教學有了大量可利用的資源,成為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內容。尤其是品德課堂教學中,學生要受到深刻的情感道德教育,需要大量補充材料,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成人指導下,通過圖書、報紙、電視、電話、網絡等途徑查找、搜集資料,經過加工整理,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交流,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偉大的先人》時,學生對于先人的偉大感受是茫然的,我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先人的生平,讓學生對先人的豐功偉績有所了解,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激活教材,從而激揚學生情感,讓教材更好地實現德育功能。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的科技化、信息化必然成為老師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但小學品德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不能只是簡單地停留在工具的使用上,而應該更加深入地探究、設計,從而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推進品德教學的改革,使我們的課堂因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變得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
[2]徐增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多媒體教學的應用[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