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旭
摘 要: 當前,利益格局深刻變動,產業結構深刻調整,社會對各行各業人才的需求量隨之增加。中專教育與普通的高中教育相比,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有利于解決中專學生的畢業求職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的中專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學觀念落后、師資力量不足及管理相對松散等問題普遍存在,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專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對現行的教學和管理模式進行優化改革。
關鍵詞: 中專教育 存在問題 改革與發展
一、現階段中專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1.生源質量普遍較低,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中專學生與普通高中生相比,無論是在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是學習成績上都有一定差距。多數中專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加上他們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對教師的說教存在較為強烈的抵觸心理,因此,提高中專教育教學質量面臨重重壓力。首先,部分家長對中專教育存在片面理解,對于家長來說,讓孩子讀中專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他們對于學生在中專能否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并不太關心,中專教育更多意義上是幫助家長“管孩子”。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部分中專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給教師的教育活動開展帶來了阻力。其次,中專教育雖然也有教學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但是數量相對較少,難以滿足整個中專學校的教學需要。與普通高中相比,中專學校的社會地位、薪資待遇、福利水平及發展空間都要略遜一籌,這使得中專學校的許多優秀青年教師人才大量流失,中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失去了最根本的支持。
2.教育資金投入不足,改革發展缺乏動力。
中專教育的辦學目標就是要培養應用型和技術性人才,在實際的中專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性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熟練掌握實操能力。這就需要中專學校設立足夠數量、種類豐富的實驗設備。但是現階段多數中專學校的實驗室規模、實驗設備數量相對不足,實驗器材老化現象嚴重,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地方教育部門在教育資金的分配上,在普通高中的投入要明顯高于中專學校,中專學校缺乏足夠數量的教育資金,就很難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
二、推動中專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措施
1.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加強部門服務支持。
良好的外部環境能夠為中專教育改革與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中專教育的政策支持,學校領導要認真研讀并合理利用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首先,加大招生宣傳力度,提高生源整體質量。中專學校本身的知名度要低于普通高中學校,因此在招生時,學校要突出中專學校的辦學特色,以此吸引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初中畢業生。教育改革后,中專學校擴大了自主招生權,在招生計劃、專業設置上具有更強的主動性,國家對農村貧困學生發放補助等,都可以作為招生宣傳的熱點。除此之外,部門對學校的支持,如果只是像過去那樣,發文件、下指標、撥經費,就遠遠不能適應新情況,還要特別重視給政策、給權力、給活力,變觀念、抓改革、換機制等措施;重視依法行政,管理與服務相統一,既為政府解決中專的有關問題當好參謀,又要積極面向學校主動搞好服務。
2.加快中專教育結構和學校布局調整。
在調整中專辦學管理體制的過程中,中專教育結構調整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要適應各產業創新情況、就業人數、勞動力的素質結構、生產設備和產品的科技含量等。普通中專面臨大分化、大調整時期,在中專教育資源優化上,既要打破部門,行業、行政區劃和類別界限,淡化隸屬關系,建立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合理的學校和專業布局結構,又要防止中專教育資源流失,要因地制宜,實行三教(普教、職教、成教)統籌,實行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共建、合并、劃轉和聯合辦學。同時,要擴大學校自主權,全方位地面向社會自主辦學,提高辦學效益。
3.中專教育要立足于以改革求發展。
中專教育當前遇到的困難,主要是改革中的適應性問題。過去中專學校的中心任務就是完成招生和教學計劃,現在則要以培養市場需要的一線實用人才為主要目標。這就涉及辦學方向的重大轉變,學校要面向市場,自主辦學,要像企業抓購銷一樣抓招生和就業,要像抓產品開發一樣抓專業調整。這就要求在辦學模式上,應從以計劃分配型教育轉向以市場競爭就業型教育為主。在培養目標上,應從以培養干部、技術員類人才為主,轉到以為產業培養一批實用型人才為主的軌道;在教育教學改革上,必須緊密結合行業、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不斷開發、調整專業,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加強素質教育,推行學分制,圍繞以人為本,以能力為主線,切實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地區、行業需要的各類人才。
參考文獻:
[1]董乃祥.堅定不移地以改革促發展——北京市成人中專近十年發展軌跡及今后趨勢的思考(下)[J].北京成人教育,2013(12):131-133.
[2]張君新,郭利靜.論成人中專生的教育和管理[J].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