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彩鳳
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但是不論什么版本的教材編排都是以識字開始的。識字、寫字是閱讀、寫作、說話的基礎,一個學生在小學階段識字不過關,不僅影響語言表達,還影響其他各門功課的學習。小學階段的識字對每個中國人的一生的學習非常重要。怎樣激發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擴大識字量,就成為小學語文老師挑戰的課題。《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識字與寫字”是這樣表述的:“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針對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對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有以下思考。
一、了解學生識字特點,掌握學情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制訂識字教學計劃,逐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太集中,穩定、注意的時間不持久,再加上用傳統的教學法識字就比較枯燥,在識字教學中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針對這樣的學情,教師應該以生動、形象、新穎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漢字。
二、豐富識字教學法,注重實效
1.看圖識字法。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第一課就安排字與圖相結合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看圖識字方法。看圖識字法,是指看課本插圖圖畫、簡筆畫、貼畫等,把字和圖聯系起來,通過想象幫助識記字形的一種方法,此種方法對象形文字非常適用。運用這種方法既能提高識字的趣味,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比如一年級開始學習的漢字“日、月、水、火、土、竹、禾、田”等漢字,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將生活中的圖與漢字的字形結合起來,認認字,畫畫圖,加強對漢字的記憶。
2.猜謎語識字法。
猜謎語識字法是利用編謎語和猜謎語的方法,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有趣的識字方法。對于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每個構字部件之間有一定聯系的漢字可通過猜謎語學習,比如:“一人靠在木頭上(休)”;“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加一半減一半,吃一半拿一半,找一半割一下(喊、合、劃)”等。根據字形的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更能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和興致,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猜”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掌握字形,也理解字義,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的能力在不經意間得到提高。
3.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
兒童對歌謠有一種自然的親和力,利用兒歌可以幫助西紅柿輕松地掌握一些難識的漢字。學習“高”字,可編歌謠:“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利用歌謠還可以區別形近字,比如:“辦”和“為”:“一個‘力字加兩點,一個‘為字一個‘辦;‘為字兩點在上下,‘辦字兩點在兩邊。”又如“左”和“右”:“小朋友,分左右;‘左字下邊是個‘工,‘右字下邊是個‘口。”這種形象化的語言能幫助學生識字,也豐富學生的情感。學生識字的效率提高了,不僅對漢字的記憶加深了,還有利于學生靈活應用漢字。
4.采用游戲識字法。
識字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由此影響識字效果。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各種與生字聯系起來的游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找朋友,一個學生拿著“眼”字說:“我是‘眼,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拿著“睛”的學生馬上出來和“眼”排在一起,說:“我是‘睛,我和‘眼組成‘眼睛。”接著讓他們用“眼睛”說一句話。這樣的游戲法會使識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自學法。
各種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快速識字并記住漢字的字形,實現自學漢字的目標。教師在平時的識字課上,要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的基本方法,如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添筆畫法、熟字換部首法、去部首法、形聲字識字法、查字典識字法等。讓學生掌握這些方法后,對一些生字的學習就可以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
三、識用結合,鞏固識字成果
1.最有效的辦法是復現。
根據兒童“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當堂抓好多種形式復現和認字之后兩三天復習鞏固尤為重要。復習時間要充分,形式要多樣,更要全體參與。可以用分組玩字詞卡、玩魔方和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奪紅旗等興趣盎然的游戲進行鞏固。
2.識用結合,在加強識字的同時,還發展語言能力。
學過的漢字力求在閱讀和寫話中經常運用,這是復習鞏固學習過的漢字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將教學內容放入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把字詞句有機結合起來,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兒童報刊和課外書籍,使學過的漢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反復出現,加強學生的記憶。學用結合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緊扣兒童知識基礎、思維想象能力和生活實際需要,教師要有意識、有步驟地示范、引導。如讓學生用字組詞,用詞造句;學說話,學寫話,為學生提供和字詞反復見面的機會,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也提高識字能力。
總之,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是提高識字質量的關鍵。對識字快、識字牢靠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既能調動本人的識字的積極性,又會給全班同學樹立學習榜樣。也要抓好個性化評價,評出每個學生個體在識字方面的突出表現,使每個學生都有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