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
摘 要:音樂是一門富有藝術氣息的學科,也是初中教育體系中學生必須學習的科目。通過音樂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得到增強,同時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故而音樂的學習在學生的初中階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行音樂是音樂中的一個分支,其以簡單易學且唱起來有較強的節奏感而受到廣大初中學生的喜愛。近些年,流行音樂引入初中音樂教學越來越普遍,對流行音樂進行正確合理的應用,才能使音樂教學發揮出最大的成效。
關鍵詞:初中學生;流行音樂;正確引入
一直以來,初中的音樂教材內容中所涉及的音樂大多為民俗音樂以及古典音樂,對流行音樂的介紹以及學習少之又少。而很多教師的音樂教學都是根據教材進行,加之一些教師對流行音樂不認可,認為流行音樂的教學意義不大,故而基本上不會涉及流行音樂的教學。然而,初中學生對古典音樂和民俗音樂的學習興致并不是很高,任憑教師在講臺上的教學如何激情澎湃,學生仍舊難以產生高漲的學習情緒,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學習效果自然也就非常低下。當代初中的音樂教學應當以教材內容的學習為主,同時適當輔以流行音樂的學習,讓學生從音樂課堂中可以學習到更加全面的音樂知識,同時讓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得到提升。
一、通過流行音樂來進行課堂導入,引出古典音樂和民俗音樂的學習
流行音樂可以細分為許多種類,古風和民族風是其中的兩個分支。古風流行音樂充斥古典的氣息,旋律優美,婉轉動聽;民族風的流行音樂極富民族風韻,又兼具流行音樂的簡單易懂的特點,故而這兩種類型的音樂深受初中學生的喜愛。若能在學習教材中的古典音樂以及民俗音樂的之前,用流行音樂進行課堂的導入,對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有顯著的成效。在學習一些中國古典樂器和民族樂器的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歡的一些偶像,讓學生通過欣賞偶像所創作的流行音樂來學習教材內容。例如,在了解二胡、笛子等中國古典樂器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融入了這些樂器的中國風流行音樂,如周杰倫的《東風破》《發如雪》以及《紅塵客棧》等,讓學生從中感知這些樂器的存在,體會中國古典樂器與古典文學相互結合產生的藝術美,對這些樂器產生興趣,從而產生想要去了解這些樂器的欲望。在興趣的作用下,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提高,對音樂產生了學習的熱情,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也就因此而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用流行音樂渲染氣氛,提升課堂的學習氛圍
音樂之所以極富感染力,是因為在音樂創作之時,作曲者會不由得將其情感融入曲調之中,曲中有情,搭配上歌詞的情感表露,使得聽者很快便被帶入了音樂所塑造的意境之中,身臨其境,感觸頗深。
在生活中,人們也經常用音樂來渲染氣氛。在新年,大街上處處充斥著喜慶歡快的音樂;在電影中,悲傷的情景大多都用悲愴的音樂進行陪襯。音樂對于氛圍的塑造、渲染極為到位,而流行音樂的種類繁多,且深受初中學生的歡迎。
在流行音樂中,教師可以選擇符合課堂教學情感基調的音樂來進行輔助教學,調節課堂氛圍,以此來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感恩的心》這一歌曲的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最需要感恩的莫過于自己的父母了。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一首流行音樂《當你老了》,奠定課堂以親情為主題的感情基調,讓學生深刻體會父母的艱辛與不易,在音樂塑造的氛圍之中喚醒學生的感恩之心,讓學生從中學會感恩,這是這堂音樂課教學的主旨所在,學生對“感恩”二字體會深刻,那么課堂也就達到了其應有的效果。
三、流行音樂的引用需經再三忖度,不可盲目引用
流行音樂是個大雜燴的熔爐,其中既有積極向上的音樂,同時也會有一些歌曲內容低俗、不健康。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引入流行音樂,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各種類型的流行音樂,了解其內容,體會其所表述的情感。只有對流行音樂有足夠程度的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對流行音樂的引入進行篩選。能夠引入音樂課堂的流行音樂應當具備兩大特點:一是要具備較強的教育意義,學生從中應當可以學到一些人生的哲學或者為人處世的原則,等等;二是所選歌曲要貼合學生的喜好,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只有引入符合這兩個條件的流行音樂,學生才能在課堂中得到成長上的健康引導,體會音樂課堂的學習樂趣。
初中音樂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這些可以通過學習古典音樂、民俗音樂來實現,流行音樂同樣也能做到,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愛要遠高于傳統的古典音樂和民俗音樂,故而,教師可以在音樂的課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讓學生對音樂產生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的施教才能更具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馬 晶.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的引入[J].吉林教育,2015,(20).
[2]李 璨.基于初中音樂教學的流行音樂的引入及作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4,(12).
[3]王向東.初中音樂教學的流行音樂引入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5,(9).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