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爭鳴
摘 要:文章從變革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就中專化學教學課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學習的五步操作程序:創設情境—出示問題—自主學習—反饋講評—遷移應用,對實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反思。
關鍵詞:化學課;自主學習;行動研究
化學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教學改革,體現新的教學觀和學習觀,促進學生積極自主、生動活潑地學習呢?筆者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因此,結合貧困地區中專辦學條件差的實際,提出自主學習的行動研究課題,經化學課多年的實踐,效果顯著。現做進一步的探討反思,希望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深入推進有所裨益。
一、自主學習的程序和機理
(1)創設情境。教師通過杰出科學家的故事、化學學科發展史實、典型化學實驗操作,以及社會現象或化學現象的描述渲染等手段,創設一種愉悅情境,達到使學生較為迅速地進入“化學王國”的目的。通過多姿多彩的學習情境創設,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講“物質的量”內容時,我先講述了一個故事性的開場白:“古時候,一個勇敢的小伙子想娶王國美麗的公主為妻。國王給小伙出了三道題考查他的智商,其中一道題是這樣的:10千克小米有多少粒?要求在燃一支香的時間內答出來。同學們能不能幫幫這個小伙?”經過簡短討論后,我出示了一個容量為36毫升的小燒杯,在里面盛滿水,留下懸念。并且對同學們說,通過本節課,我們就能解決國王提出的問題。
(2)出示問題。教師按照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將相關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形成具有層次性和啟發性的許多小問題,幫助學生獲取課外材料和實驗用品。
(3)自主學習。在教師的組織策劃下,啟發學生以一定的探究思路,進行個別化和合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理解教材內容、材料或實驗用品,找出課題關鍵點,分析歸納知識要點,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在此基礎上,老師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統一思想。這是自主學習的核心內容,教師不能放任自流,而要給學生限定時間,適時進行檢查并輔導。
(4)反饋講評。根據在自主學習程序中學生提出的難點和教師在檢查時發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對有關問題進行輔導點評,必要時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分門別類的詳細講評。“講”的方法是,不直接向學生展現結論,而是循循善誘、啟發點撥,組織班里學生進一步開展討論,在爭論中達成共識。“評”的目的主要是肯定學生的積極思維,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有一種成就感。在這一環節,教師通過多種途徑激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題。
(5)遷移應用。即將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獲取的知識結論進行實時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應用習題的選編要做到精益求精,既要不偏離基礎,又要有化學科內不同知識間的綜合等新情境,或化學與其他學科甚至與社會、環境等的綜合,還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做題,不拘泥于例題示范。
二、自主學習的效益及反思
(1)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真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了學習氣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自主學習是中專學校進行新課程改革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發散思維習慣,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有效方法。
(2)教師的教案設計和實施是自主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案要求教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熟練理解教材內容,善于獲取和利用資源信息,教案設計的實施要著力體現靈活、機智和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教師要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自主學習的組織策劃者和啟發引導者,變為學生智力開發的藝術家。
(3)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和智力開發,教會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和途徑,自主、輕松地獲取化學知識,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社會、接受挑戰做好鋪墊。
(4)教師的個性化輔導十分重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智力水平和適應能力進行自主學習輔導,組織學生開展相互討論、結對互學。這種方法不僅使后進生燃起希望的火焰,向優秀生請教成為常態,消除了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力所不及”的困難,而且融洽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使學校的學習氛圍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黃 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