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芝
摘 要: 十八大以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主要包括研究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哪些具體理論成果,以及黨的十八大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新貢獻和具體推進路徑。
關鍵詞: 十八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研究是思想理論界長盛不衰的熱點,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近年來學者們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科學內涵、歷史必然性、起點和進程、彼此之間的關系、主要經驗及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歷史貢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1],教育部也曾設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和中央編譯出版社接連出版《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2011)》和《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2012)》,集中展示高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各類學術期刊中也刊登大量研究論文,取得較豐碩的理論成果。
綜觀目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關于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新發展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系統和深入,在中國知網上搜索的相關研究成果有待進一步充實和豐富。目前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凝聚黨心民意,順應時代潮流,體現求真務實精神,提出許多新思想新觀點,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寶庫增添最新的理論成果,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這些新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展的具體理論成果
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向前發展,形成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新的內容。
如劉宗武教授在文章中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出發,提出包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和創新理論,形成一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歷史征程[2];黨的十八大高度重視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使馬克思主義“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方面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發展思路,特別是提出“優秀傳統文化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源泉”[3],“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4],展現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特點與發展走向。
涂小雨在文章中認為,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習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關于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改革發展穩定的新論述和新思想,在新的歷史階段,深刻總結和運用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的成功經驗,深化了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個根本問題的認識,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第三個“三十年”的歷史進程。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發揮了重要的時代引領作用,實現了黨的基本理論和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5]。
張陸、高綱領認為,十八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加以總結、提煉和升華,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發展成果,表現為十八大總結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基本內容;提出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特色”的重大課題和堅持“三個自信”的要求,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對科學發展觀作了新的闡述和新的定位,將科學發展觀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總之,十八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6]。
(二)研究十八大以來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秦剛教授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貫穿著鮮明的問題導向,體現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改革開放的強烈意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做出深刻闡釋和解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新的內涵,體現我們黨高度的理論自覺和自信[7]。
鄭曉卉認為,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識的深入和新發展表現在:第一,十八大全面總結梳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過程,確立和堅持了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觀。第二,十八大在十七大的基礎上,進一步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科學內涵及三者之間的邏輯關聯,即道路是實現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共同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并認為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并以世界眼光堅定“三個自信”,使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更立體和全面。第三,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提出,深化了對新世紀新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8]。
楊丹娜認為,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不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新常態,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出現了新特點:出版的各種解讀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的理論讀本,成為這一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主要新成果;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中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思路、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闡釋、關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和新的外交戰略的新亮點,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的新發展;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提出如何消除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出現的關于社會主義發展前途的分歧、如何消除我國現階段出現的關于怎樣評個“兩個30年”的分歧、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新問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新發展[9]。
董偉康認為,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出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0]。
(三)研究中國夢戰略構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關系
如韓慶祥、陳遠章教授認為,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氣勢恢宏,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堪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典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強大的正能量。“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對人類理想作出中國表達,彰顯了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觀點,對歷史使命作出時代回答,因應了時代需要、時代難題、時代潮流;“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對共同愿景作出大眾闡述,契合了大眾生活、大眾表達、大眾實踐[11]。馮顏利認為,中國夢這個重大戰略思想,彰顯了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把握了時代需要、時代難題、時代精神,契合了大眾生活、大眾思想、大眾表達,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精神旗幟。涂小雨認為,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旗幟,具有鮮明的時代引領作用,展示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精神旗幟和政治承諾[12]。秦剛教授認為,習近平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要求和長遠目標出發,提出并闡釋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中國夢,是我們黨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也是我們黨對歷史和人民作出的承諾[13]。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大眾化研究
(一)關于十八大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新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的戰略方位、認真審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大眾化問題,為進一步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如張志芳教授認為,黨的十八大以更高方位的戰略視野,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了新的謀劃,從更高層次的戰略視野上,對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做了定位,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升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文化強國發展的更高的戰略層面;以更新思路的時代視野,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了新的定位,強調要面對新形勢關注人民群眾的新訴求,運用網絡等新平臺、新載體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更實際的現實視野,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了新的部署: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結合實踐與生活中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結合廣大群眾不斷豐富變化的精神需求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更明確的發展視野,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了新的思考[14]。
有學者在文章中認為,黨的十八大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間存在互相促進的關系。黨的十八報告系統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進程。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應該是當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首要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說,黨的十八大是一次大規模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大眾化的普及教育活動。十八大提出的增強全國人民的理論自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都與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大眾化存在著互相促進的關系。所以,厘清與把握這二者的互促關系,能對加快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起重要作用[15]。
(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大眾化的路徑研究
關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大眾化路徑問題,有學者指出,要從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及掌握思想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的戰略高度,認識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大眾化的重要性。要結合新的形勢下當代中國社會的大眾關切,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要以創新發展的膽識,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大眾化不斷實現新發展[16]。
有學者在文章中認為,黨的十八大的召開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在理論創新、宣傳教育、話語方式、傳播手段和制度化建設等方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備的優勢[17]。
有學者提出,在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過程中,要做到“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18]。也有學者提出當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強調理論、載體、技術多,而相對忽視主體對象的所思、所想、所需。因此,大眾化的基本前提是將大眾放在首位。“通俗化”是馬克思主義與大眾實現有效溝通的一座橋梁,只有通過“通俗化”這座橋梁,大眾才能走近馬克思主義,從而接受認同馬克思主義。
綜上可見,以上關于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和系統,繼續研究對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開展,永葆馬克思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郭國祥,查超.近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的回顧和思考[J].探索,2014(04).
[2]劉宗武.高校思政課“三進”內容探析——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成果論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4(50).
[3]劉宗武.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及其走向[J].學習月刊,2015(02).
[4][11]涂小雨.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引領作用[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5(01).
[5]張陸,張綱領.十八大報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貢獻,傳承,2013(11).
[6][12]秦剛.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J].黨政研究,2014(05).
[7]鄭曉卉.論十八大以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深化與發展,[J].傳承,2014(03).
[8]楊丹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總覽[J].學習論壇,2015(06).
[9]董偉康.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發展的幾點思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10]韓慶祥,陳遠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典范[J].光明日報,2013-08-19(001).
[13]張志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視野的新擴展——黨的十八大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認識的新貢獻[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3(03).
[14]陸發玉.黨的十八大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互促關系探微[J].市場論壇,2015(03).
[15]張志芳.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創新與發展[J].理論視野,2014(10).
[16]王佳.論黨的十八大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學理論,2014(10).
[17]陸發玉.十八大視域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現路徑研究[J].市場論壇,2014(11).
[18]謝京輝.關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考,光明日報,2014-07-2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