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洋

摘 要:從背景、實施措施、實施效果三方面,研究依托民間游戲提高學生素質。指出利用民間體育游戲既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認識和想象能力,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大腦,使腦潛能得到開發并極大地提升學生活動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的體質情況。
關鍵詞:民間游戲;體育課程;學生素質:改善;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4-0022-03
一、背景
1. 當前社會群體活動發展的需要
在全民熱衷于體育鍛煉的當下,我們看到了如此別樣的畫面和場景:中國大媽廣場舞風靡全球,“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么愛你都不嫌多”幾乎人人能夠哼唱,人人能夠隨著節奏搖擺;清晨,龍山公園幽靜的小道上有健步如飛的跑步一族,有嗡嗡作響的抖空竹一族,有揮舞寶劍打太極一族;傍晚茶余飯后則是走路一族,十八里景觀帶、龍山公園、小區周邊都成為了大叔大媽們的鍛煉場所,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健身館、游泳館……整個中華大地呈現一派蒸蒸日上、全民健身的場景。
在如此洶涌澎湃的體育熱浪下,孩子們在做什么,他們在哪里呢?教師看到了更多的是揮筆疾書的場景,興趣班、補習班正在漸漸掠奪屬于孩子們快樂的童年……這樣的反差讓教師不僅反思當前的教育現狀,而且有了更多的思考:如何讓學生們喜歡體育鍛煉,如何讓學生們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如何掌握至少一種體育技能并具有自覺地參加體育運動的意識,農村學校、農村學生的體育鍛煉項目可以有哪些變化……這些都需要教師靜下心來思考,大膽創新大課間活動內容和素材、方式和方法,結合地域優勢和農村學校特點,利用有限的在校時間讓學生們喜歡操場,喜歡走近大自然,走到陽光下,走進體育鍛煉中來。
2.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首先,當前學校體育課教學模式陳舊和單一,重競技,強調技術動作和專項素質,其趣味性和娛樂性已經大打折扣。其次,大課間活動乏味可陳,學生們都已經知道今天、明天、后天的大課間活動我該做什么或該怎么做,一切猶如按照預定的軌道準確設定般按部就班地進行著,這種低效、無味的大課間活動直接影響了他們參加陽光體育活動的興趣。
隨著我區2010年起開展實施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近四年來的體質測試成績反映出學生體質持續下降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生的身體素質沒有顯著提高,特別反映在肺功能的肺活量和耐力素質出現巨大的滑坡,柔韌性方面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呈上升趨勢。而依托學生百玩不厭、簡便易行的民間體育游戲,如翻筋斗、丟沙包、抽陀螺、跳房子等一系列游戲里面包含著爬行、翻滾、追逐、奔跑等動作,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認識和想象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大腦,使腦潛能得到開發并極大地提升了學生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在身心健康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的體質情況。
3. 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動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和落實,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上有了很大的選擇性,但同時教師面對體育活動時缺乏生動的內容資源,更缺乏獨立處理教材內容的能力。同時,體育課仍舊以“跑跳投”為主,缺少一定量的體育游戲活動,更加使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目前,一些農村小學缺少專職的體育教師且老齡化情況嚴重,兼課現象比較普遍,特別是鄉鎮下面的小學這個問題尤為突出。規模小、師資匱乏、理念陳舊,使創新課堂教學顯得力不從心,最終導致學生排斥體育課,造成學生興趣下降。集趣味性、益智性、技巧性等于一身的民間體育游戲內容豐富,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簡單易學,形象生動。因此,教師有必要改變學校體育活動內容單一的弊端,把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一個重要課題在課程研究領域激活并凸現出來。這是因為新的課程觀和教育價值觀需要人們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民間體育游戲引入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正符合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和需要,是落實新課程標準、落實課程改革的重要途徑。
4. 創建學校特色體育活動的需要
站在學校校本課程改革的角度看,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關鍵。從學校環境、條件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出發,構建學校地方體育課程,對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發展和學校教育改革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一些學校、教師的體育課程設計忽視民間文化的教育價值,同樣在大課間活動和課間游戲活動方面的指導也少之又少。因此,重視和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當前本校發展并形成教育亮點的需要。通過民間體育游戲的開發和利用,構建新課程水平目標下的民間體育游戲框架,全面將民間體育游戲引入體育課堂、植入大課間活動和課間游戲活動中,繼承弘揚民間體育文化,將形成本校體育的特色。
二、實施措施
1. 民間體育游戲植入,拉伸寬度顯特點
(1)民間體育游戲的最早產生于原始人教育下一代的需要,人們直接在生產及生活實踐中進行游戲,它有濃厚的趣味性,符合學生好動、好奇的特點(如竹竿舞、斗雞、跳房子、跳皮筋等)。民間體游戲大多配有朗朗上口的兒歌,這些兒歌形象、生動、通俗易懂、韻律優美。例如,學生愛玩的“炒黃豆”,可邊說邊跳,節奏感強,他們百玩不厭。
(2)集趣味性、益智性、技巧性等于一身的民間體育游戲內容豐富,曾被千萬的少年兒童所喜歡。如翻筋斗、丟沙包、抽陀螺、跳房子等一系列游戲包含著爬行、翻滾、追逐、奔跑等動作,不僅能發展學生的空間認識和想象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大腦,使腦潛能得到開發并極大地提升了他們活動的興趣,讓他們在身心健康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們的體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民間體育游戲基本上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簡單易學,形象生動,既沒有過多場地條件的限制,幾乎可以在校園的各個角度組織活動,而且對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來說也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幾乎人人都能掌握,可以有效地解決場地少、管理難的大問題。
(3)保證活動時間的完整。教師將大課間活動時間大膽提前,從原來的第一節課之后改成第一節之前,活動時間改為8:20~8:50,這樣不僅扼殺了因課業問題壓榨時間的可能性,同時也解決了被教師拖堂、考試、講評作業等問題,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在民間游戲的活動中開始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因此,教師大膽直接地將民間體育游戲植入到學校大課間活動之中,采取先做廣播體操后游戲活動的模式,解決原有大課間活動內容單一的弊端,能讓學生在輕快有趣的游戲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活動能力,為接下來的體質檢測項目的有效開展“熱好身”“打好基”。
2. 體質檢測項目互動,提升強度展特性
(1)設立學生體質測試項目和民間游戲活動互動的菜單式活動模式,既激發了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豐富了大課間的活動內容,還提升了大課間活動的強度,從趣味性巧妙地轉入到競技層面,提高了活動的實效性。
(2)根據農村學校實際和學生體質狀況等因素,在民間游戲之后安排了跟體質檢測內容相同或相近的鍛煉項目,如接力跑、往返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跳繩、50米跑等,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個鍛煉項目,每班每周一活動,每周一輪換,每月一測試,將活動內容和活動質量完美結合。而大課間鍛煉活動安排表和具體的操作方法說明,會讓學生們知道每一周的活動內容和每一個游戲活動的方法。同時,還有各項素質練習的強度和時間也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既規范簡單又操作性強。
3. 地方特色游戲開發,增加廣度彰特質
民間體育游戲具有濃郁的民間地方特色,由民間創編,簡便易行、經濟實惠,深受勞動人民的喜愛。它不僅能鍛煉身體,發展基本技能,而且能開發智力和陶冶情操。同時,學生們還可以在快樂的游戲中提高交往能力,增強合作意識,豐富課外知識,相互影響、共同進步。
為此,教師根據不同年段(低段、中段、高段)學生不同年齡的身心特點,確定不同年段的游戲項目,努力體現實現優化課間游戲的目標,從而改善他們的大課間狀況。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大課間30分鐘,讓學生得到科學的休息,享受活動的快樂,并能在游戲中得到有益的發展。
(1)開展“尋找那些年,父輩、祖輩曾玩耍過的游戲”活動,充實學生的課間游戲內容。要讓學生課間有東西可玩,首先得了解適合學生玩的游戲有哪些?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查閱書籍、日常摘抄等形式,廣泛收集大量的課間游戲和童謠。
(2)按照不同年級特點推介不同游戲項目是優化課間游戲的必要前提在游戲推廣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年段(低段、中段、高段)學生不同年齡的身心特點,確定不同年段的游戲項目,努力實現優化大課間游戲的目標。
4. 活動載體形式豐富,挖掘深度揚特色
(1)鄉村學校少年宮這一為廣大鄉村學校量身定制的學生實踐活動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已成為學校的突破性工作。學校要依托陽光社團建設這個有力活動載體,將每周一至周五課后1小時作為少年宮常規活動時間,充分保障了學生在校的體育活動時間。同時,學校要通過鄉村少年宮這一有力載體,改變農村沒有體育活動場地的現狀,將校園陽光體育延伸到校外,校園體育設施場地在每周六、周日以及其他節假日全面向社會開放場地和設施,充分保障學生在校外體育活動的場地和時間,實現活動質量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2)針對每年一次全區的學生體質測試,學校在每年的上半年定期舉行全體學生參與的陽光體育體康測試運動會。在運動會上,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確定一二年級為50米跑、坐位體前屈、1分鐘跳繩、1分鐘踢毽,三四年級為50米跑、坐位體前屈、1分鐘跳繩、仰臥起坐,五六年級為50米跑、坐位體前屈、1分鐘跳繩、仰臥起坐、400米跑,從而保證體質抽測能取得良好的成績。
(3)每天布置體育回家作業,早準備,勤落實。通過對學生布置回家作業,讓每位學生每天回家完成半個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主要測試內容就是體康針對性項目,跳繩、踢毽、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50米跑、400米跑等,每周一個內容,每周輪換。并且要求學生對自己練習的內容及時記錄到體育回家作業記載本上,把每天的練習成績進行對比。班主任則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成長記錄,從而確保回家體育活動質量,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家長畸形的健康觀和教育觀,引導家長對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補充必要的營養科學知識,衍生對學生身體機能的檢測。
三、實施效果
從2015年8月以來,民間體育游戲融合大課間活動的組織形式取得了扎實、有效的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一套以大課間活動為主體、結合民間體育游戲和體質測試內容為框架的活動模式,并嘗試著開展更多的民間體育游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
在傳承和創新中教師不斷摸索,以培養學生參與民間體育游戲興趣為第一要素,以繼承民間文化、培養民族精神、從小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為著力點,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豐富了學校的活動資源。
學生身體素質明顯改觀,體質測試成績飛速提升。2014年本校在全區33所學校參加的體質測試中僅位列29位,2015年則上升到全區第7位。2016年4月,本校在區第四十五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歷史性的獲得小學B圈競賽總分和團體總分雙第一的優異成績。
2016年6月,校本教材“上浦鎮小大課間活動教案集”開始使用。
2015年12月25日,本校撰寫的《民間體育游戲課程建設規范方案》榮獲上虞區一等獎。
2015年11月19日,《關于農村學校開展“民間體育游戲+體質健康測試”互動式大課間活動的調查研究》教育專項論文選送紹興市參評,獲得二等獎。
2015年10月27日,“依托民間體育游戲開發體育活動資源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研究實施方案”課題在區級立項并開展研究。
2015年4月4日,《體育大課間 歡樂滿校園》活動報道在上虞日報中刊登。
教師獲獎情況:鄭杰老師獲得紹興市基本功比武一等獎,許鋒老師獲得一師一優課一等獎、微課二等獎、教學基本功比武二等獎,論文多篇獲獎。
四、結束語
任何體育鍛煉項目都是貴在堅持,都必須經歷興趣—內化—發展—形成機能的規律過程。也正因為體育鍛煉活動的長期性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探尋并力求形成大課間活動長效機制,結合農村學校優勢大力開發民間游戲資源。而教師只有將民間游戲和體質測試項目互動銜接的活動模式開展好了,才能實現“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基”這一終極目標,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蔡錫元,李淑芳.體育游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2]林君薇.體育游戲論[J].體育文化導刊,2009(10).
[3]宋晴,朱征宇.游戲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師友,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