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
摘 要:英語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項,其中“讀”的技能在語言習得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借助符號,讀出語音語調;利用插圖,讀出故事樂趣;進行比賽,讀出文本趣味;利用Chant,讀出抑揚頓挫;課后熟讀,鞏固學習內容五方面,研究如何才能讓學生既能訓練朗讀又能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新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不同板塊要用不同的方式來朗讀,讓學生們通過“讀”喜歡英語,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譯林版;小學英語;朗讀;趣味;板塊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2-0086-02
英語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項,這四項技能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其中“讀”是“說”的基礎,在語言習得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朗讀可以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對學習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英語是一門語言,學好英語要多說多練。對于學生來說,朗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認讀英語和發展口語能力的重要途徑。
傳統的朗讀是讓學生齊讀或自讀,這樣一成不變的朗讀方式約束了學生的自由,看似整齊的朗讀背后,學生們或低聲朗讀,或口齒不清,或心不在焉,認真讀的學生寥寥無幾。缺乏趣味性的朗讀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長時間“循規蹈矩”反復朗讀會使學生與英語漸行漸遠。教師訓練方法單一,疏于管理使學生養成了機械朗讀的壞習慣,讀書時口是心非。一些學生對于詞記憶不深刻,讀書時猜讀、漏讀,這些都是造成朗讀效率不高的原因。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訓練朗讀又能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呢?新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不同板塊要用不同的方式來朗讀,朗讀要有趣味性,讓學生們通過“讀”喜歡英語,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一、借助符號,讀出語音語調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Story time通常是由一個個小故事構成,故事內容是英語口語交際中的常用語。英語與漢語的不同之處,在于英語在進行口語交際時都有語音語調。《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語言知識”二級目標指出:了解單詞有重音,句子有重讀;了解英語語音包括連讀、節奏、停頓、語調等現象。“語言技能”二級目標指出: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在平時教學時,可以向學生出示不同的符號:用向上的箭頭“↗”表示一般疑問句的升調;用向下的箭頭“↘”表示特殊疑問句的降調;用著重號“·”表示重音和重讀;用“/”表示停頓。在朗讀Story Time前,要求學生根據錄音標記出語音語調,在朗讀時進行模仿,大家聽一聽、比一比,看誰模仿得像。學生借助符號,通過聽和模仿進行朗讀,有利于培養語感,養成良好的英語口語素養,將英語說得準確、自然。教師也可以自己示范朗讀,用自己的語音語調、動作表情來感染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他們對朗讀英語的興趣。
二、利用插圖,讀出故事樂趣
腦科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腦中在下丘腦和邊緣系統有“樂趣”中樞和“痛苦”中樞。如果“樂趣”中樞被激活,人就可以樂此不疲地去做事情,而且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感到興奮愉快。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快樂中朗讀英語,激活“樂趣”中樞。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Cartoon time通常是Bobby和Sam的一些趣味故事。這部分故事圖文并茂,圖中人物表情生動,情感豐富,有較強的幽默色彩。學生都很喜歡這一部分內容,一看便會情不自禁地模仿起來。在朗讀時,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人物情感,在朗讀過程中加上夸張的動作和豐富的表情。如四年級上冊Unit 6 Cartoon Time中Bobby、Sam向大猩猩點餐的對話,不僅內容充滿童趣,還為下一單元的學習做了鋪墊。其中大猩猩的一句“Can I help you”以及Bobby的一句“What a big egg”在神態表情上的變化,讓學生體會到了故事的詼諧與幽默,最后Sam的驚愕表情更是逗得學生捧腹大笑。在朗讀時,學生們或模仿Bobby的機靈可愛,或模仿Sam的憨態可掬,時而滿臉疑惑,時而哈哈大笑,時而驚訝不已,恰如其分地將故事人物表現得入木三分。根據插圖朗讀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受故事幽默,體會朗讀的樂趣。
三、進行比賽,讀出文本趣味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在教學時,激發和喚起學生的興趣十分重要。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Sound time部分內容較少,主要讓學生了解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本部分句子以繞口令的方式,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背景音樂中感受抑揚頓挫的英語朗讀。競賽是學生們喜歡的游戲形式,學生們好勝心較強,開展競賽活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們注意力集中到比賽中,使學生們積極思維,主動學習。在朗讀時,可以設計“競讀比賽”,利用計時器,看看讀完句子誰用的時間少。也可以設計“一口氣讀”,讓學生深吸一口氣,快速讀句子,在換氣之前看誰說的次數多。還可以進行“秀讀比賽”,讓一些有自信的學生來“Show”一下自己的英語,以他們響亮和流利的英語來激發和鼓勵其他學生朗讀。學生喜歡這種比賽式的趣味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們注意力集中,調動眼、耳、口、腦、心共同參與,有利于對學習內容的掌握。
四、利用Chant,讀出抑揚頓挫
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所以,在教學中,應該設計一些迎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活動,滿足他們需要。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Song /Rhyme time通常是一些節奏明快的歌曲和歌謠。演唱歌曲和歌謠,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學習英語方式。教材編排的歌曲內容簡單,學生容易上口。從兒童心理學來講,歡快的節奏能刺激大腦并引起興奮,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Chant抑揚頓挫的語調能幫助學生很好地記憶英語。在朗讀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拍手打節奏,將歌詞或歌謠變成瑯瑯上口、節奏明快的Chant。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歌詞或歌謠的內容進行替換,對Chant進行改編,再進行朗讀。借助Chant朗讀歌曲和歌謠,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朗讀中來。在大聲的Chant朗讀中,學生情緒高漲,朗讀氣氛不再沉悶。
五、課后熟讀,鞏固學習內容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Ticking time部分通常用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往往只在課堂上讓學生自評,而不再延伸到課堂外。我們可以將這部分的內容設定成分級的評價目標,讓學生每天回家對朗讀內容進行鞏固,自評學習效果。如四年級下冊Unit 1 Ticking time,要求學生“I know the sound of the letter‘a”。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評價太簡單,體現不了學生的能力,可以將評價內容進行分層:一是I know some words which have the sound /ei/of letter“a”。二是I can read Sound time quickly。三是I can recite Sound time fluently.還可以邀請學生家長進行檢查,通過聽學生模仿錄音進行評價,監督學生養成每天朗讀的好習慣。錄音光盤的語音語調比較純正規范,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課后跟錄音讀能糾正學生不準確的英語發音,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還能培養英語語感。
六、結束語
英語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項,其中“讀”的技能在語言習得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在英語教學中,部分學生的朗讀效率低下,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訓練朗讀又能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呢?本文認為,朗讀要有趣味性。新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不同板塊要用不同的方式來朗讀,讓學生們通過“讀”喜歡英語,從而提升學習效果。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精心設計朗讀活動,提高朗讀趣味,讓學生在快樂中朗讀,在趣味朗讀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養成愛朗讀的好習慣,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玉華.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J].江蘇教育研究,2009(33).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楊雪.編·導·演——對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中教師角色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9).
[4]趙靜紅.《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版)》的變化及認識[J].內蒙古教育,2012(21).
[5]黃珍琳.興趣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