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紅
摘 要: 新課改以來,創新性學習這一新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它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形成的教育格局產生了巨大沖擊,對學生地位和學習方式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 創造性學習 語文教學 新課改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我國教育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語文教學模式發生了重大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填鴨式教和學生呆板的背記教學模式開始為人們所摒棄。如何讓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成了新時期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什么是創新性學習
傳統語文教學中,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強調接受,強調重復性學習。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被動性學習,是一種強迫接受性學習。學生愿不愿意學習,想要學習什么,以何種方式學習完全沒有選擇余地。這樣的教育無疑可以考取好成績,但同時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出的人思維都比較僵硬,沒有創造力,對學生以后發展很不利。因此,新課改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創新性學習。
創新性學習指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自己探索為基本學法,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勇于提出見解,勇于尋求新的理論,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創造性學習不僅強調學習的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啟發引導學生在知識海洋里遨游,潛移默化地增長創造的才能。也就是說語文教學中,不再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創新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進行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動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習,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而不是老師安排什么就學什么,老師讓怎么學就怎么學。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有獨特的見解,不迷信所謂的標準答案,學習中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二、創新性學習的意義
首先,創新性學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人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學生當前學習,而且對今后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很大影響??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重要性。創新性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吸收各方面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創新性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更有主見。傳統教育讓學生習慣跟隨老師,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老師讓怎么做就怎么做。多數同學一旦獨立完成一些事情時就顯得很沒自信。生活中人云亦云,沒有主見。創新性學習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只是啟發引導。這樣一來,學生掌控了自己的學習,很容易培養出自信心,時間一長,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對今后工作學習生活都是很有利的。
最后,創新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國夢”的實現,都離不開大量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傳統“填鴨式”教育中,要想培養出大量創新型人才無疑是很困難的。創新性學習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學生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力和淵博知識,有創造力,是國家需要的人才。
三、如何讓學生創新性學習
首先,要營造出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老師的關愛、尊重和期待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探索。為此,教師要勇于打破傳統,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師只做必要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另外,教師要善于調節自己的心態,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在教學中呵護學生的靈性。
其次,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任何真理的發現往往都是從質疑開始的。達爾文敢于質疑,寫出了《進化論》;哥白尼敢于質疑,提出了“日心說”;魏格納敢于懷疑,發現了“大陸漂移”的真相。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要有懷疑一切的精神。鼓勵學生大膽解放思想,不因循守舊,不墨守成規,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問題,敢于標新立異,敢于發表獨特的見解。
再次,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任何事情主動去做和被動去做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語文學習更是如此。前文我們已經說過傳統教育是一種被迫學習,一種強制性學習。這張學習方式極大壓制學生的創造性,扼殺學生的靈性,對學生發展是很不利的。創造性學習就是要化被動為主動,變強制為自主。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學自己喜歡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學習。讓學習不再是一件犯難的事,而是變成一件賞心悅事。讓學生不再討厭學習,而是逐漸愛上學習。這時候,學習不需要老師強制、督促,成為學生主動的行為。
最后,寓教于樂??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睒方虘撜f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學習不光在教室,教育不局限于學校。尤其語文教學,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身臨其境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如《雨巷》這首詩,可以找一條幽靜的小巷,選擇一個細雨蒙蒙的天氣,讓學生帶著雨傘身臨其境地感受詩歌之美。再如學習《頤和園》、《長城》這樣的課文時,可以與旅游觀光結合起來,寓教于旅游觀光。邊游覽邊學習,這樣會更好地領略祖國的壯美山河,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信這樣的教學方式很輕易為學生接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