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收拾辦公桌,看到了那封信,讓我又想起了那件事。
那天上課,測試第二單元,學生都在緊張全神貫注地答題。突然,安靜的教室里傳來幾聲清晰的“當當當”的敲桌子的聲音,正在答題的學生被這聲音驚動,抬起頭尋找聲源。
我轉頭看去,原來是靠著走廊窗戶的小Y正在用門鎖敲打桌子。
說起小Y,他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基礎沒有打好,成績很差,我曾經多次耐心地找他談話,給他講學習的重要性,談未來社會的競爭,談人生的責任與義務,談追求談理想……但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徒勞無功,沒有絲毫效果。這不,考試了,自己不會做題,還制造噪音影響別人,我不禁有一點點生氣。好在他后來不敲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回到答題上。
大約過了兩分鐘,寂靜的教室中又傳來他輕輕但依舊清晰的“當當當”三下敲擊桌子的聲音。學生再一次抬頭看他,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表示了我的不滿,提出了警示。沒想到他絲毫愧疚的意思都沒有,扭過頭去給我個后腦門兒。我暗自告訴自己:冷靜,冷靜。學生又進入了考試狀態。
“當當當……”,敲擊桌子的聲音第三次響起,學生的注意力第三次被轉移,我內心中一直壓抑的怒火再也克制不住,沒有過多的思考,直奔人而去,一把抓過他桌子上的那張空白試卷撕得粉碎扔在了地上,大吼道:“還有沒有紀律?還有沒有點道德?你不學習就算了,別人還要學呢!”他驚呆了,全班同學也驚呆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我的這種粗魯抓狂相。
教室里有點騷動,我用目光掃視了一遍班級,學生都低下頭來,教室里安靜了下來,接下來聽到的是學生“沙沙”的答題聲,直到下課鈴聲響起。
但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
我收好試卷離開教室,當我經過走廊的那扇窗戶時,只聽有人“咚”的一拳打在了玻璃上,窗戶震動。我能感覺出這一拳的憤怒和不滿,能感覺出這一拳是專門沖著我來的。沖動立刻占據了整個大腦空間,怒火再一次在心中熊熊燃起。我沒有思考,扭頭飛奔回教室,接下來的就是一陣唇槍舌劍,彼此都不甘示弱、不愿讓步……
后來,在學生的勸說下,“戰爭”平息了……我“傷痕累累”地回到了辦公室。我坐在那里,越想越難過,越想越委屈,不覺得淚水奪眶而出。
當教師多年了,學生在我心中一直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了走進他們的心中,我覺得自己一直在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曾經花了兩個星期的夜晚,為我的所有學生寫圣誕賀卡;在寒冷的冬天,給他們買過手套御寒;得知有的住校生家境貧寒,給他們煮過雞蛋、買過食品;天冷時,我叮囑他們要多穿衣服以防感冒;放學晚了,我會告訴他們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某某同學讀書眼睛離課本太近,我會提醒眼睛;某某同學上課偷吃東西,我會悄悄暗示他這種行為不對;某某同學和別人打架了,我會關愛地告訴他同學之間的友誼多么珍貴,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我們還共同堆過雪人、扳過手腕、唱過歌……我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到頭來得到的是這么一個結局?況且這件事原本就是小Y有錯在先,我警示在先,他不但不認錯還一再犯錯,不但不向我道歉反而與我爭執,讓我顏面掃地,我真的很傷心……
事情不能就這么拖下去,必須得到妥善的解決。我設想解決方案:他的錯誤,他的態度……當我自覺理由充分時,我找到了小Y,想和他好好地談一談。
他很不好意思地掏出了一封信給我:“老師,上午是我的不對,我不該上課出動靜,不該砸窗戶,不該和你爭吵,我向您道歉……”他向我說出了自己當時的想法:“當時我只是想把課桌上的一個釘子砸進去,本來覺得輕輕地用力,不會影響其他同學。當時老師面對同學們批評我的那句話主餐很難堪,覺得好沒面子,于是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也強硬地和老師對著干。后來想想,真的好后悔……”沒想到事情竟是這樣,沒想到事情的解決竟是這樣,我原先設想的種種說辭竟都無用武之地。
突然,我感到自己臉紅了,其實我也很后悔。如果當時考慮到他的感受,冷靜地處理這件事情,就不會出現那么一個令人不愉快的結果。
都說“沖動是魔鬼”,我們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往往把自己置于一個“制高點”,習慣居高臨下地交流。地位上的優越感,使我們不能耐心地聽取學生的心聲,難以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能采用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因而容易與犯錯的學生產生沖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會導致沖突升級,使局面失控,其結果是傷害學生,也傷害自己。我在處理小Y違紀這件事時所犯的錯誤有以下幾點:一是沒有給小Y陳述的機會,沒有了解小Y行為的動機,誤認為他是在故意擾亂課堂秩序;二是在小Y再次犯錯時,我言辭激烈,傷害了小Y的自尊心;三是當小Y砸窗戶示威時,我沒有克制住自己的沖動,處理方式欠妥。如果我當時……
還好,我們最終和解了??墒堑浆F在,每當想起那件事,我都為當時自己魯莽的舉動感到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