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敏+汪長華
摘 要: 病理生理學是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對于醫學生熟悉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和臨床分析病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性,其中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是病理生理學教學的主要內容。目前,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主要是以教師主動講述實驗方法和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形式為主,因此學生對實驗設計原理、實驗教學目的缺乏清楚的認識。慕課教育是規模網絡開放課程的簡稱,用慕課教育發展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通過網絡視頻學習、結合虛擬實驗及課堂教育實驗技能鍛煉和小組討論,將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以實驗結果為目的的驗證性實驗教學”轉變為“以探究機制為目的的創新性實驗教學”,從而使醫學生更全面地理解疾病基本病理過程和病理生理學各論的發生發展機制。
關鍵詞: 慕課 病理生理學 實驗教學
1.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現狀
病理生理學是醫科教學體系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之一,是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病理生理學是揭示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醫學生學習病理生理學的主要任務是了解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和條件,了解疾病過程中機體的機能與代謝的動態變化及其發生機制,從而了解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為學習臨床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病理生理學對于醫學生熟悉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和臨床分析病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性,而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是病理生理學教學的主要內容,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是醫科高等院校基礎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病理生理學理論學習完畢后,通過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醫學生可以加強對病理生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傳統實驗教學課程形式主要是“教師陳述操作,學生動手操作”的以實驗結果為目的的驗證性實驗教學,以單次實驗模型為實驗對象,以得到實驗結果為目的,內容單一,對于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缺乏連貫性。
2慕課課程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即大規模網絡公開課程,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最早在2008年由斯蒂芬·道恩斯和喬治·西門子提出,2011年后世界多個知名大學如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等全球100多家知名高校加入慕課課程。目前,由于慕課正在我國教育中發展迅速,因此引起我們對通過慕課完善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的關注。醫學生在通過慕課學習病理生理學實驗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師錄制的小視頻自主學習病理生理學實驗課程中各實驗原理、實驗操作,然后在課堂上與教師交流討論、解答疑問或者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創新實驗設計,從而將傳統的“以實驗結果為目的的驗證性實驗”轉變為“以探究機制為目的的創新性實驗”,加強學生對實驗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重點。
3.慕課課程在病理生理學課程中應用的展望
3.1慕課課程需要精要的小視頻
慕課課程中的錄像是教師錄制的小視頻,其知識點必須精要,使學生便于學習理解,需要有效地介紹實驗中涉及理論、原理、實驗技術、注意事項及可能結果。如缺氧實驗,其中包含的實驗原理主要是缺氧的分類、不同缺氧類型的原理不同,因此設計的實驗方法完全不同,實驗結果中動物皮膚、血液及內臟顏色表現完全不同等,這些實驗要點可以通過教師視頻操作演示方法展示出來。
3.2慕課課程需要虛擬實驗
虛擬實驗主要通過融合計算機圖形學、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成果,模擬虛擬的實驗環境,具有形象的圖、文、聲、形、像。為了減少病理生理學實驗中存在的各種客觀影響因素,在病理生理學實驗慕課教學中引入虛擬實驗,可以克服實驗環境、實驗儀器、實驗技術等各種局限性,使醫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實驗原理及實驗操作技術,為進一步創新實驗打下扎實的基礎。如實驗性失血性休克實驗,在失血誘導家兔休克過程中及靜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搶救家兔過程中,由于家兔年齡、體重、生理狀態等差異,可能呈現家兔突然死亡等狀況,因此影響實驗結果的觀察。但是,虛擬實驗中,通過虛擬實驗軟件的使用,可以觀察到家兔在失血過程及搶救過程中血壓、心率、呼吸的變化,從而醫學生可以對失血性休克實驗原理、實驗過程有清楚認識和理解。
3.2慕課課程需要與課堂教育相互補充
慕課教育主要是通過網絡學習實驗原理和實驗技能,通過虛擬實驗完成實驗各項指標的觀察,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論理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但是不能提高醫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同時不能與教師互動交流。因此,慕課課程在病理生理學實驗中的應用需要與課堂教育互相補充,在課堂中,學生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可以小組形式互相討論或者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更深入地學習病理生理學實驗課程。
綜上所述,慕課在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中是具有可行性的,需要小視頻、模擬實驗與課堂教育的技能操作及小組討論相互補充,從而在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中,慕課可以達到加強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的深入理解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志國.慕課在機能實驗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1):6-7.
[2]張弛,曾智勇,張海濤,易光輝.虛擬實驗系統在醫學機能實驗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刊,2013(33):265-266.
[3]鄧艷秋,張建宇,秦江喻,葉靜,戴玉杰,沈炳玲.病理生理學網絡虛擬實驗的應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10):1913.
通訊作者:汪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