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商務英語專業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商務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實踐表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是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最佳途徑。我校作為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示范學校,近年來對中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作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商務英語;技能培養;工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7-0086-02
收稿日期:2016-05-10
作者簡介:何海敏(1978-),女,廣東省高州農校英語講師,學士。研究方向:中職商務英語教學。(廣東 高州/525200)
中職商務英語專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處理實際問題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使學生成為具有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商務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實踐表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是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最佳途徑。
一、目前中職學校商務英語的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對畢業生的技能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認識到了“以質量求生存”的硬道理,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日益重視,但是受到諸多的因素制約,目前中職學校的商務英語教學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
現在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良莠不齊,大多數學生的基礎較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耐挫折能力較差,大都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特別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容易走神,課堂上睡覺、玩手機、交頭接耳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缺乏有效的實踐培養機制
教師在課堂上側重語意的講解和知識的傳授,脫離實際工作過程,忽略了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學活動局限于校園內,脫離實際商務環境;以傳統的卷面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主要依據,學生們重視知識記憶而忽略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三)師資力量有待提高
商務英語不僅包含基本的英語基礎知識,還包括金融貿易、商業法規、經濟管理等專業的商務技能知識。教師要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首先自己要具備精深的商務英語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操作能力。然而,許多中職學校缺乏具備“雙師型”標準的師資力量,專業師資不足、“雙師型”教師缺乏,不利于學生商務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中職商務英語教學中實施“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重要意義
工學結合是指在一定的環境下,為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職業技能為目標,充分合理利用校內外教育環境和實訓資源,以實踐過程為導向,把課堂學習和實踐工作動態結合起來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實現了“學”與“用”的無縫對接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實際工作環境和適應環境的機會,讓學生們接受職業指導和訓練,在工作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升實戰技能并獲取工作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從而實現學校學習和社會工作的無縫對接。
(二)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是推進商務英語學科專業建設的重要手段
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中職學校通過編寫實訓教材、開設相關課程、建設實踐基地等,能改善實踐教學條件,豐富實踐教學資源,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等,從而推進商務英語學科專業建設。
(三)工學結合實現了學生、教師、學校、企業的四方互惠
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得到了寶貴的人才資源來完成基本工作,有效減輕了企業的經濟負擔,學生掌握了職業技能,教師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學校得到發展,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多贏結果。
三、我校中職商務英語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實施
我校作為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示范學校,近年來對中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作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對于中職商務英語專業,我校在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堅持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目標,通過建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單一課程與綜合實訓項目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了課內學習、校內綜合模擬實訓和崗位性實訓三大教學平臺,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崗位需求的對接。
(一)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
對中職商務英語專業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探究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我們通過充分調研,確定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扎實的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應用能力,熟練使用現代辦公設備,掌握以國際貿易實務為核心的國際商務知識和操作程序,能夠勝任各類涉外企事業單位的跟單員、秘書、外銷員、翻譯等崗位的可持續發展高技能人才。
2.科學進行課程設置
英語語言、商務英語、商務知識與操作技能、溝通技能和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是商務英語學習的五大要素,我校將商務英語課程優化整合為五個模塊:語言綜合技能模塊、商務技能模塊、綜合素質模塊、實踐技能模塊、素質拓展模塊等,然后根據確定的模塊進行科學的課程設置。
3.改革教學組織模式
與其他專業一樣,我校對商務英語專業試行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實行“2+1”工學交替制度。第一學期主要進行專業基本理論介紹,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與意識、了解企業文化;第二學期利用校內實訓基地,主要進行基本知識和技能訓練;第三學期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通過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掌握專業操作技能;第四學期主要依托校內實訓基地,通過參與項目實現實踐和學習的有機結合;第五、六學期為頂崗實習,依托校外實訓基地結合具體崗位分散式進行專業綜合知識學習。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讓學生參加了生產實踐,真正實現校企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
(二)以職業技能為主體進行校內實訓
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技能、商務實踐能力及職業素養,我校建立了校內商務英語實訓中心,使學生在仿真的商務環境中能夠有效運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及相關業務的操作能力。校內實訓從兩方面實施:(1)單一課程實訓,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語言交際能力,包括語言實訓、翻譯實訓等。(2)綜合能力實訓,培養學生商務操作能力,通過外貿訂單實訓軟件、外貿函電實訓軟件、國際商務談判軟件等,根據工作過程設計實訓模塊,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掌握商務相關的業務操作技能,為今后從事商務活動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校外崗位性實習
我校通過深入調研,先后與高之旅、樂天花園酒店、鴻益皮具商貿公司等多家在本地區信譽較高、規模較大、口碑較好的企業作為學校的校外實訓基地。在三年制的中職商務英語教育中,我校校外實習分三步進行:
1.認知實習
在第一學年,學生具有了初步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我們每期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見習,學生通過參觀、考察、訪問實習單位,對工作性質和簡單的業務流程有所了解,培養學習興趣等,為今后的專業學習打下一定的認知基礎。
2.專業實習
第二學年,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每個學期中,我們安排了專門的實習周,由科任教師和實習輔導員帶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企業安排專人負責帶班實習。通過實習,既檢測了學習效果,又培養了職業素養,為頂崗實習做了充分準備。
3.頂崗實習
第三學年,學生通過前兩學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我們分別與學生及企業簽訂實習協議,推薦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生作為實習員工進入企業并享受企業實習員工的待遇,由企業負責管理和安排實習工作,學校定期到企業中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了解、跟蹤,學生每學期提交實習報告。實習考核以學生的職業態度、專業技術服務與應用技能水平、實習實訓成績和就業質量為核心指標,建立由學校、學生、家長、社會、企業多元參與的學生質量評價體系,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綜合評價。
作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性學校,我校近年來一直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不斷的完善,目前已探索出了一套較為行之有效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我校也成為了粵西地區中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搖籃。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王麗麗.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0(7).
[3]王頌.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工學結合教學工作方法探討[J].當代大學教育,2013(3).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