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松 龍偉堅
摘要:本文通過對目前中職學生頂崗實習中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學校辦學模式、國家配套政策、學生成長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和思考。針對各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觀點及采用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職;頂崗實習;現代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6-0100-02
一、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很多企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技工荒及技能人才稀缺等問題。中等職業學校作為培養一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機構,廣州市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將有效緩解城市中技工短缺的難題,促進廣州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按照《職業教育法》規定,中職學校在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中,應組織在校生到相關企業單位進行教學和頂崗實習。因此,針對非基礎教育學校的畢業生,學校會在學生離校前安排如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方式,其中頂崗實習是各類職校比較普遍的實習方式。
頂崗實習是對傳統高職高專、中職中專人才進行培養的一種方式,通常要求時間不低于半年。2002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了“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學習2年,第三年到相關企事業單位帶薪實習1年。本文對廣州3所中職學校的400名正在頂崗實習的學生及15位頂崗實習巡點老師和負責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及訪談,并對15家頂崗實習企業負責人進行訪談,深入了解學生頂崗實習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
二、關于頂崗實習的調查分析及思考
1.學校辦學模式
頂崗實習制度首先是對學校的辦學模式帶來了挑戰。不僅學校提供的教學課程與實際崗位需求存在差距,同時教學資源的短缺也促使學生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教育部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原則上安排在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學年進行,高等職業學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以上頂崗實習時間,實習形式可靈活多樣,支持鼓勵工學交替、多學期、分段式等形式進行。然而部分學校將某些專業本來需要更長時間培養的2年半的學習時間均縮減到兩年,一刀切地集中安排三年級的學生完全外出頂崗實習,這樣就減少了購買教育資源的資金投入。然而,這與與日俱增的擴招政策以及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并不相符,特別是在教學硬件的建設方面,超負荷的招生行為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資源緊缺,嚴重影響學生的理論基礎的扎實性。
從學校角度來看,教師的數量和質量的不足,理論學習時間的短暫,機器模型的仿真性較低均無法使學生的操作能力達到企業的要求。同時,很多中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只停留在表面,合作仍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在深度、廣度上落到實處。與企業的一紙合約不能僅從學校的自身利益出發,若對企業認識不足,教育責任缺失,學生的能力就得不到提升,實踐安全也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弊端。
從企業角度分析,大多數企業與學校合作的初衷并不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而是利用免費勞動力創造更多的效益。同時,中職學生在實習中積極性較低,無法以正式員工的標準和心態要求自己,影響了企業的管理。在工作考核中表現不能令人滿意,企業也忽視了學生管理的動力。因此,采用“現代學徒制”,能夠更好地迎合社會的需求,展現“職業性”的屬性,與企業文化較好地融合,克服傳統的頂崗實習制度的弊端。
2.教育教學規律
中職教學實習需要尊重教育規律。頂崗實習常安排于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年,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儲備,頂崗實習才會有意義。然而為了進行集體一整年的頂崗實習,勢必要壓縮專業課程,影響日后實踐中知識的指導作用。頂崗實習對學生來說不僅是學校教學的重要部分,更是能夠培養良好工作作風、職業道德的重要環節。學校更應注重對學生的教學責任,將指導思想滲透到頂崗實習的細節之中。
在學校課程設置中,課程計劃調整為兩年,導致課程的刪減不好操作。因為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大多不同,存在刪減的不合理性。短短兩年的時間,每年180天左右的學習時間,這種加速的教學進度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不充分,不能很好地運用到實踐中。當第三年走上實習崗位,所學的知識很易淡化。因此,應該鼓勵“現代學徒制”中在師傅的指導下邊學邊實踐的模式,更快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
不可忽視的是個別專業并不適合頂崗實習,如安全性強的電工工作、技術性高的軟件開發相關工作、危險性試劑多的化工制藥、風險大的金融銀行證券行業的工作等。同時,很多企業留給學生的崗位工作單一、枯燥乏味,背離了學校最初設置實習的目的。如電腦及醫藥專業實習的工作都是簡單的裝盒打包,物流專業實習的僅是搬運工作,這與實習的“習”字初衷完全不符。而采用“現代學徒制”可以實現學生和學徒身份的交換,在學生實習過程中,采用輪崗制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達到“教育性”和“職業性”的有機結合。
3.學生成長規律
頂崗實習不同于普通實習,它需要學生完全履行崗位職責。對崗位不了解的學生,不僅缺乏對實習的適應性,也在危險崗位上增大了危險性,這樣的“校企合作”具有較大的風險,也是不能長久的。
目前許多頂崗實習的學生多數為未成年,沒有工作經歷,企業給他們工作安排緊密,勞動強度較大,會造成實習目標的偏差。由于學生一直處在壓力較小的學校中,而企業工作壓力較大,角色轉換幅度超過了學生的心理調整和承受能力,很有可能因為壓力導致一些無法預期的事情發生,恐懼頂崗或曠工離職情況難以避免。同時,一起工作的工人年齡普遍比頂崗的學生大很多,存在一定的代溝,無法及時溝通也會造成心理上的困擾,帶來超出年齡可承受的壓力。
從家長角度來說,很多家長并不認可自己的孩子過早去頂崗工作。他們認為過早離開學校進入企業,孩子心智還未完全成熟,勢必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同時,安全及權益保障的缺失也無法讓其放心地將孩子交給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從學校角度來看,學校分配的實習,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意愿,不考慮學生真正的職業需求。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學校也缺乏與學生的定期溝通,導致學生“無故離職”現象。因此,學校與企業共同協商,在實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專業師傅進行指導,同時師傅也可以承擔學校老師的職責,做好學生的思想以及生活方面的溝通,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4.國家配套政策
國家對于享受職業教育的部分學生給予免交學費的政策,并配有其他優惠措施。然而學校第三年送學生去頂崗實習,不需為學生提供培養經費,第三年的費用大多用于學校建設和開發等用途上。學校應把這筆開支合理運用到學生身上,比如用作獎勵那些在實習中表現優異的學生,或用于鼓勵那些悉心指導學生實習的師傅,這樣都有助于提升學生和師傅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關于頂崗實習的相關法律很少,首次頒布并實施的有關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也很少涉及學生頂崗實習的法律保障。在缺乏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容易存在不良企業給予學生不公平待遇造成學生離職的現象。同時,如果讓未成年學生參加頂崗,是否認定為企業非法雇傭未成年人?是否能保證學生工作的合法權益?因此,應該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讓學生緊隨師傅指導,在各個崗位上體驗實習。政府應高度重視,不斷改善并優化頂崗實習的相關法律制度。由于我國缺乏系統的配套政策,導致頂崗實習出現學校一頭熱,而企業參與性和積極性都不高的現象。應該結合學校和企業的利益點,學校培養該企業需要的人才,而企業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更好地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三、小結
中職院校的頂崗實習是一個綜合實踐的過程。要想有序、順利、高效地開展實習工作,還需要中職學校加強自身教學和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也需要學生個人及企業、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與配合。
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推進一項新型育人模式——現代學徒制,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實施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對職校生而言,就學即就業,一部分時間在企業生產,一部分時間在學校學習。因此,“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建立“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現代學徒制”已是世界各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學校職業教育、社會培訓以及各行業企業單位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國內探索和開展“現代學徒制”,對提高中職教育質量和促進青年就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 方展畫,劉輝,傅雪凌.知識與技能——中國職業教育60年[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 蔡文芳.從“2+1”頂崗實習看學生職業素養教育[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01).
[3] 黃鏡秋.中等職業學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D].四川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