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革新
摘 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必要。它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解決問題;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00-01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更好發展。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同時它更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是一種善于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創設條件以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特征,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綜合素質。有學者認為: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怎樣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下面談幾點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引導兒童進行數學“再創造”活動
數學教學“再創造”教學方法,是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提出來的。他批評傳統的教法“將數學作為一個現成的產品來教,留給學生活動的唯一機會就是所謂的應用,其實就是作問題”,“只是一種模仿的教學”,“沉悶的模仿教學”,“不是有效的教學,而是無價值的教學”。我國傳統的教法也是一題一例,通過例題示范讓學生模仿。單純由這種“模仿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只能“模仿”而不利于“創造”。弗賴登塔爾說:“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進行結合和分析,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稱之為再創造方法。”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數學知識自己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再創造而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和可以靈活運用。更重要的是,弗氏認為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們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1]。
根據“再創造”的學習理論和方法,小學數學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課程改革的小學數學更注重這種發現學習,要求我們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這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且印象深刻。
2、讓學生自己去講解。
課堂教學如果只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培養不了創新意識,更談不上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新教材中,對于一些適宜學生自己探索的內容,可以采取先出示結論,再讓學生探索其道理的方法。利用原有舊知識的遷移來學習新知識,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道理。這樣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印象深刻,在掌握了知識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更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自己去小結。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讓學生自己小結,小結學得的知識和獲得知識的方法途徑,不僅能及時地反饋信息,而且可以發展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發展。
二、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我會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會”是學生側重于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于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2]。“學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并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啟發,創設學生勤于動腦,富于想象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坡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等等。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帶著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帶著“為什么”去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即求“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渡;三是帶著“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自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于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和辦法,即求“新”,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題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持久,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學生創新意識是會逐步形成的。
最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教師自己先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3]。當前,“知識經濟”已如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由此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數學教師不能充當數學知識施舍者的角色,多設計一些數學活動課,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也許非常必要。
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
參考文獻:
[1] 張秀琴.在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黑龍江教育,2001年06期.
[2] 朱鳳霞.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黑龍江教育,2000年Z1期.
[3] 劉軍梅.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N].周口日報,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