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福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26-01
教育必須走進兒童的心靈世界兒童純美的心靈在尚未遭到破壞前的卓越表現,應是一切教育和教學的出發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質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在語文課堂 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去建構新型的課堂,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真正通向一個嶄新的境界!
一、關注學生的發展性,保護學生創新的靈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一代新人。”要實施好這一目標,教師首先必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用心去呵護學生創新的一切靈性。因為呵護學生創新的靈性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
可是實際的教學中,有許多扼殺學生創新靈性,破壞“寶貴財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師問學生,洋融化了變成什么?有的同學說變成水,有的學生說變成小河,有的學生回答變成春天。結果回答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揚,說成春天的被老師斥為“胡說八道”。這個教師的做法令人悲哀一惟一有靈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擊一番,其結果,或許這個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詩人。可與其相反的,一位老師在上完課外閱讀《兩只鳥蛋》之后,看到學生仍興致勃勃,便利用幾分鐘讓大家說說心理想說的話。一位學生要求上臺背誦白居易的詩:“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這位教師抓住契機,引導學生進行一番熱烈的對話。大家從“不能打枝頭鳥”到鳥媽媽怎樣照顧小鳥,又說到“我們的好媽媽”。這時,一個學生突然說:“我們的媽媽就像鳥媽媽一樣好,因為我們都是蛋 。”(全班哄堂大笑)當老師詢問:“為什么”時,他一本正經地說:“因為我們現在還小,比較容易被壞人帶走,如果被壞人帶走了.,媽媽也會 像鳥媽媽一樣著急的。”(其他學生贊同了:喔! 那我也是鳥蛋……)我不禁為這位教師關注學生、尊重期待,善于呵護學生創新靈性的言行而喝彩。
二、關注學生學習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時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師生之間提問、回答頻率很高,并穿特同座之問的討論,但結果是“問之不切,則其所聽之不專;聽之不專,則其所取之不同。”這種形式上的交流與主動學習并不能保證所有學生知識的建構。事實上,學習交流,是基有效的師生、生生之問互動的基礎之上的。
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相互交流,還應關注學生個體積極主動的求知、充分的言語實踐活動,這樣“互動”才能落實。要把握這一特點,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具體做到:①參與的時間要充分。要切切實實把教師的活動時間壓下去,教師點撥指導的質量要上去。②參與的形式要多樣, 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個體學習、小組學習、全班學習應當優化組合。③要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的課堂參與不僅是在教師指導下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還應當參與教學的全學貴有思,思貴有疑。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的,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的火花的地方,教師都應該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那么學生的終身受用的知識就會自然而然地建構起來了。
小學階段,向學生提供了許多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主要素材, 以“問--探究--新問題--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開。這一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習了知識,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許多生活必備的經驗。
由于教師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去開啟學生的認知情感,課文體現的夫妻情、鄰里情,才能盡顯其美! 在這里,學生學會了自主感悟,學會了合作交流,這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續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關注學習材料的儲備性,把學生引向知識海洋
創新的教學要從封閉走向開放,開放教材,開放課堂,給學生提供“憑借”的機會,實行大語文教學觀念,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溝通,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各科教學相互溝通、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課堂教學與火熱的社會生活相溝通,擴展外延,豐富內涵。①向課外開放。課前可讓學生去感知、去體驗, 開放學習,讓學生事先了解課堂學習內容的背景材料,作好學習的鋪墊;課堂學習結束后,可憑借“例子”,盡力拓展,把學生知識的觸角引向廣闊的知識領域。如語文課學習了《黃繼光》后,可讓學生去閱讀書籍,收集英雄人物的資料,然后為英雄人物建立小案,內容可以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生活時代、主要事跡、精神品質等等。②向學科開放。如語文課可向科學課開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向數學課開放,可讓學生畫一畫、涂一涂;向音樂課開放,可讓學生聽一聽、唱一唱等等。教師則適時指點,引導,使學生在廣闊的大海自然中盡情地學習,享受著開放學習的樂趣。
新課堂旨在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體系。語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展為課程發展的前提,充分發這生的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科素養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