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弋
摘 要:“物聯網綜合布線”是物聯網工程技術專業方向一門核心課程,然而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物聯網綜合布線課程的特點,結合自身的教學改革實踐和實訓設備場地情況等,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手段、設計項目化教學法、加強實訓操作教學等四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物聯網;綜合布線;教學改革
物聯網綜合布線是物聯網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其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在網絡建設中運用國家和國際規范、規程、標準,進行設計、安裝、測試驗收的能力,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性。然而,這門課程的教學由于工程周期長、耗材量較多較大等原因,很難做到與工程實際接軌,無論是教師講授還是學生學習都具備難度,教學效果不佳,達不到培養學生具備綜合布線技術員職業資格相應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本文以筆者所在物聯網學院的具體情況對課程教學中的改革進行探索。
1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結構不合理
重理論輕實踐仍然是普遍現象,導致很多學生只知書本知識不懂工作項目任務為何物;在具體的實際操作環節中,基礎性和驗證性項目比例較大,而體現任務性、創新性的操作比例過小,殊不知后者才是今后工作中應用最多的地方;設備匱乏,由于國家對職教的投入過少或高職院校本身不夠重視等原因,導致實驗需要的較為昂貴、系統的設備匱乏,無法滿足師生教學需求。
(二)“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形成還需加強
缺乏物聯網行業的工程實踐經驗的師資是物聯網專業存在的最嚴重的的問題之一,沒有行業內經驗豐富的師父引導,怎么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學生。
(三)授課內容滯后于物聯網專業的發展
由于物聯網相關產業技術更新速度快,這就要求我們的教材課本要跟得上時代的背景,符合企業或行業的規范標準,不能墨守成規。
2 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手段
(一)調整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程是根據物聯網專業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中網絡建設實施、網絡建設管理兩大工作任務領域而設置的,包含了這兩大任務領域中除網絡互聯設備、服務器外的所有工作任務。本課程將以工作任務為邏輯主線(綜合布線系統結構、系統設計、設備安裝、管理布線項目、測試驗收維護項目)來組織課程,將完成工作任務必需的相關理論知識構建于項目之中,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訓練職業能力,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
在教學中,根據校內外實訓實習資源情況貫徹模擬網絡工程項目(校內實訓室)或承擔真實網絡工程(工程現場)的教學策略,并根據工程情況設計教學過程。工程項目完全按網絡工程公司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來運作,項目經理、技術員、安全員、材料員、資料員、監理員等職位在學生中竟聘產生,在工程中實現項目管理、材料管理和監理等管理方法,學生從設計、施工、管理、測試和驗收等網絡綜合布線工程各環節得到了真刀真槍的鍛煉,在項目工程實踐教學中除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外,還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突出了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本課程融合了綜合布線技術員職業資格相應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明確課程培養目標
通過完成以項目為載體的工作任務,使學生為成長為網絡建設工作領域中的網絡工程技術員、工程監理員、項目理等職位,打下堅實的職業能力基礎。
要求學生能達到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熟悉綜合布線的相關標準。
(2)熟悉綜合布線產品。
(3)掌握網絡系統結構和綜合布線系統結構。
(4)熟悉設計方式和規范。
(5)掌握安裝規范和技術。
(6)熟悉綜合布線從設計到施工安裝到測試驗收的工作流程。
(7)能承擔綜合布線系統設計、現場安裝施工、現場項目管理、測試驗收等工作任務。
2.能力目標
(1)具備項目管理能力。
(2)能設計中小型綜合布線系統方案。
(3)能繪制各種綜合布線圖。
(4)能對材料和設備正確選型,并能作出預算方案。
(5)能根據技術規范完成從樓宇子系統到工作區子系統的安裝任務。
(6)能編制施工方案,對施工項目從人員、技術、安全、進度和質量等方面進行管理和監理。
(7)能根據設計方案和驗收標準對工程進行測試和驗收。
3.素質目標
(1)培養崗位職業道德;
(2)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3)培養自我管理、自我培養的能力。
(4)具備勤勞誠信、善于協作配合、善于溝通交流等職業素養。
(三)設計項目化教學法
項目化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將職業崗位技能需求,融入課堂教學的具體方式(綜合分析課程與技能需求內容,在確保專業教育系統性的前提下,按技能和崗位安排教學內容的具體方式進行研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能,提供其在實際技能應用中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筆者將《物聯網綜合布線》課程教學內容分成了7個項目:
(1)智能大廈綜合布線系統的認識;
(2)智能大廈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
(3)工作區子系統的設計和安裝;
(4)水平子系統的設計和安裝;
(5)智能家居布線系統的設計與安裝;
(6)管理綜合布線工程項目;
(7)綜合實訓。
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貫穿“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的“三自主”教學理念,組織學生真實地參加7個大項目、25個技能內容點的設計、執行和管理的全過程。教學課程的班級采取分組形式,完成整學期學習(每組不超過5人)。每名同學在初期教學中,根據工作實際崗位需求挑選崗位分工角色,并貫穿整學期學習(如:技術支持、產品銷售、文案專員,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教學效果的評價分為小組內評、各組互評、教師點評的三方評價模式。項目設計中的“智能大廈”,源自學生在初期調研討論設計出的自我構想中的一棟現代建筑物。這樣的項目化教學設計,既源自于教材基礎知識技能點,又改善了照本宣科式教學的枯燥,同時融入了模擬相關工作行業的職業要求。從根本上將傳統過程中,將老師滿堂講課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四)加強實訓操作教學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實訓環節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經過教學改革涉及后,理論課時與實訓課時的比例基本上是1:1,這符合高職高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這部分教學方面主要安排了:物聯網綜合布線常用標準測試、網絡跳線制作和測試、網絡插座的設計和安裝、水平子系統PVC線管線槽布線、復雜鏈路端接和測試、綜合布線故障檢測及維修等6個實訓。同時,這里還涉及項目施工管理的內容。另外,還將合作企業一起拍攝的現場施工錄像提供給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但由于實訓設備、場地的數量有限,每位同學直接能參與實訓時間較短,不可能所有人都理解、掌握相關內容。目前確保的是,每名同學在教學中必須要掌握每個實訓練習的操作方式,能以小組或獨立形式完成實訓操作要求。這些實訓,大多與國家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相關,針對教學環節中發掘出個別優秀的同學,教師及時做好引導,有利于為技能大賽選拔苗子。
參考文獻
[1]謝吉龍,姜濤,孫慧敏.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的“綜合布線”課程設計.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6):44-45
[2]劉光平.“綜合布線工程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中國電力教育,2010第27期
[3]曾松鳴.信息機房的綜合布線系統維護[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10年02期
[4] 徐文娟.課程設計在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年28期
[5] 肖萍.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的探討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