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邢薇 楊改彥 何紅葉
摘 要:在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盡快適應時代的需要。基于此,從分析我國大學生當前創新能力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培養和提高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0 引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1]。而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大學生肩負著創新的重大責任。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適應時代發展、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需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要[2]。故此,只有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校人才,才能使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1 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問題
1)自身因素
(1)缺乏創新的意識: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新意識缺乏的情況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并不僅僅存在于個別或者幾個高校中。有些大學生滿足于考試過線,考級過關,滿足并且習慣于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 只關心“是什么”,而缺乏對“為什么”的探究;而又有些大學生不滿足于現狀,但最終卻只是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發發牢騷罷了,缺乏改變現狀的創新意識。
(2)缺乏創新的興趣和毅力:創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正值青少年時期,心性比較活躍的大學生興趣往往會隨著時間、心情發生變化,缺乏創新的興趣。有些大學生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興趣,并進行了初步的嘗試,但由于其缺乏足夠的創新毅力,在遇到困難或外界干擾和影響時,容易臨陣退縮、見異思遷,缺乏鍥而不舍的精神,不能長期堅持致力于某項研究,直至最后放棄了創新的想法。
(3)缺乏創新的主動性:許多大學生或因能力的不足,或沉迷網絡,或缺乏足夠的自信等原因,使得其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主動性較差。
(4)缺乏創新的觀察力:創新能力需要創新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來發現現實中需要解決的某個問題或現象。有些大學生也想創新,但不知道怎么去創新。當創新的可能性出現時,很有可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不具有發現問題的觀察力,也就不能實現創新。
2)外界因素
(1)傳統教學,抑制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現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僵化。一般學校課堂教學還完全停留在教師傳授知識上,獲得知識的途徑也大部分在課堂上。而以教師的教材為主的教學,教學方法單一、呆板。不僅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面較狹窄,而且被動的學習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缺乏且抑制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2)缺乏創新的相關引導:在很多高校里,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內容,都相對缺乏對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引導。盡管目前許多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大部分措施都處于初期階段,還不夠完善。
(3)創新體制的不健全:目前,我國的創新主體的環境與條件還不夠完善,高校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也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致使我國的創新體制得不到完善。
2 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及建議
1)加強大學生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大學教育的發展趨勢,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在加強大學生創新教育方面首先要教育大學生對創新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使大學生明白創新能力對其自身社會競爭力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致使其具有創新的主動性。在此基礎之上,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培養大學生對創新的興趣,使其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創新點。并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擁有堅韌的毅力,從容面對創新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干擾。
2)構建獎勵機制
通過構建合理的獎勵的機制,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動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設立不同的創新的獎勵專項基金來激勵大學生不斷進行創新。同時,學校還可以將學生的創新與大學生的學分、獎學金和就業等相結合,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轉變高校的傳統教育意識
(1)改革教學方法:學校必須加快課程改革,強化課堂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效率,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3]。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改革教學方法變被動接受的教育為啟發式、討論式、引導式等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變被動接受的教育為主動學習的教育,提高大學生認識、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維,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技術,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強化各種創新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嶄新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意識。
(2)加強教學實踐:創新的核心是靈感。而靈感的由來既需要一定的理性,也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 故此,高校除傳授知識外,還應把課內課外內容結合起來,加強教學實踐,多鼓勵學生參加課外實踐。培養學生思考、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把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各式各樣的社會實踐中,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4)營造校園的創新氛圍
面對具有自由、進取、開放等特點的當代大學生,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性校園活動,來調動大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
5)加強政府政策支持
一方面,政府應完善大學生創新政策,給予大學生創新類創業的經濟扶持,營造一個良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另一方面,加大大學生創新類創業的宣傳工作,為大學生的創新類創業能力培養提供社會氛圍,為其尋求社會幫助和鼓勵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江澤民.全而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M]//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537-538.
[2]姜廷志.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 2009(11):1-3.
[3]周軍,陳琦.淺談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 (1)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