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亮
摘要:就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原因、診斷及防治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豬流行性腹瀉;診斷;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6-0036-01
豬流行性腹瀉是豬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腸道傳染病,其主要特征為嘔吐、腹瀉、脫水,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豬,有著較高的死亡率。近年來,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率有著明顯的上升趨勢,一旦發生豬流行性腹瀉,如果發現不及時、治療不及時,就會造成豬的大量死亡,給養豬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及時診斷與預防意義重大。
1 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原因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病毒引起的仔豬和育肥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病毒經口鼻感染后直接進入到小腸,并在其中復制,使得病毒擴散,對細胞造成損害,腸道功能萎縮,小腸黏膜堿性磷酸酶含量下降,造成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功能下降,進而引起腹瀉,而隨著腹瀉癥狀的加重,會引起脫水,造成豬死亡。另外,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生與飼養管理工作也有著一定的關聯,由于飼養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豬的抗病能力下降,增加了疾病的發生幾率。
2 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
2.1 臨床診斷
豬流行性腹瀉主要在春季和冬季流行,由于這兩個季節的溫度較低,很容易引發腹瀉,一旦豬發生腹瀉會伴隨著嘔吐、糞便惡臭、稀薄、脫水等癥狀,尤其是在幼齡豬中該病發病率較高。因此,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可初步診斷為豬流行性腹瀉。斷奶仔豬、肥育豬及母豬癥狀較輕,主要表現為厭食、嘔吐、腹瀉,一般4~7 d后逐漸恢復正常;成年豬僅嘔吐、厭食,3 d左右即可自愈[1]。
2.2 實驗室診斷
將病豬的糞便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其病毒粒子,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該病毒粒子呈現多形性,傾向圓形,外有囊膜。另外還可以取病豬的小腸作切片,風干后丙酮固定,用熒光抗體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2]。
3 豬流行性腹瀉的預防
3.1 加強消毒管理
由于豬流行性腹瀉易發生于寒冷的季節(春季和冬季),為了降低該病的發生,要做好養豬場的防寒保暖工作,進而增強豬的抗病能力;其次要做好養豬場的衛生防疫工作,要定期對養豬場進行消毒處理,消毒可采用1∶5 000的過氧乙酸熏蒸消毒。
3.2 做好豬的飼養工作,保證營養
在飼養環節,要控制豬的飼喂量,飼料中加免疫多糖和重痢安。同時要保證飲水充足,在飲水中加入5%葡萄糖、0.9%氯化鈉、0.2%碳酸氫鈉,防止豬脫水。
3.3 免疫預防
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苗,在產前15 d和產后7 d對母豬進行2次免疫,其所產仔豬均可獲得較好的被動免疫,進而降低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生[3]。
3.4 通風保溫
每天要對豬場清糞,清糞時要注意通風,保持豬舍干燥,減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同時要重視產房仔豬和保育豬的保溫。
4 小結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急性傳染性疾病,可造成豬的死亡,對養豬戶的利益造成損害。因此,發病后要進行科學有效的診斷。同時,必須加強飼養管理工作,做好消毒和保溫,保證豬的營養,防止脫水,確保豬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任玉鵬,王利娜,顏其貴,等.豬流行性腹瀉的預防與控制[J].豬業科學,2010(12):36-39.
[2] 王 娟,呂茂杰,郁宏偉,等.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疾病的診斷與防治研究進展[J].畜禽業,2011(9):50-51.
[3] 照日格圖,王振普,李志國.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技術及預防策略[J].中國豬業,2013(S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