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松
摘 要: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教師只有為語文課堂引入新的生機,注重教學形式以及內容的變化,不拘一格,才能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變化;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G623.2;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7-0084-01
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靈活多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卻不喜歡語文學習,究其原因主要是語文教師將課文都以同一種教學形式來呈現,課堂沒有變化,肯定會讓學生厭倦。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文課堂也要注重變化,不僅要變教學形式,還要變學習角度和學習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出現新的生機和活力,展現不一樣的精彩。
一、變教學形式,以生為本
在以前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總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大多數學生興味索然地聽,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更談不上自主探究。這樣的教學形式顯然不利于學生的進步,需要大膽改變。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改變教學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個性化解讀,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教學《愛之鏈》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自主質疑、自主探究。這篇課文中主要講述下崗工人喬伊在風雪交加的黃昏主動無償幫助老婦人,而老婦人受喬伊的感染又主動幫助一位女店主,恰巧這位女店主就是喬伊的妻子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傳遞愛就能溫暖整個世界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結合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課下自主解決字詞障礙,并且初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課上大家進行討論和交流。在課堂展示的環節,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疑惑,和大家探究,主要內容如下:整體感知文本內容,這個故事充滿了巧合,造成這種巧合的原因是什么?文中的三個人物,他們都各自知道什么,又各自不知道什么?在這樣的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們自主走近文本探究,獲得了自己的個性化體驗。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打破了以前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自主質疑,自己解決文本學習中的疑惑,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快速提升。
二、變學習角度,更弦易轍
要打造與眾不同的課堂教學,僅僅改變教學的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只是局限于形式的改變,那么就只能是為變而變,不能收到實效。在改變教學形式的前提下,教師還要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角度,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或者轉變學習的角度深入解讀文本,這樣的改變也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和提高。例如,在教學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的過程中,教師從“風光不與四時同”這句話切入:“同學們,請大家思考一下,在詩人眼中的風光指的是什么?” 學生們在初讀文本之后,指出是詩中提到的荷葉、荷花還有荷塘等景物,這樣的答案和詩中營造出來的詩情畫意鏈接起來。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們思考:“西湖風光當然是美不勝收,但是楊萬里僅僅是因為西湖的荷花等景物就發出這樣的感慨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大家直覺中覺得不是這樣的,于是走進文本細心體會,在討論探究中得到了這樣的答案:之所以作者感受到風光不與四時同,還和詩人所處的時間、地點以及面對的人物有關系。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心中充滿了戀戀不舍之情,在和友人道別的時候看見的風景自然和其他人眼中的風景有區別。這樣,學生的認識就變得更加立體,更加深入。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詩歌進行解讀,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將學生逐漸引入詩歌解讀的深處,幫助學生獲得與眾不同的體驗,這樣的教學角度的轉換,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創造性解讀,幫助學生進行深度閱讀。
三、變教學內容,別出心裁
在課堂教學的創新方面,對教學內容的創造性安排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可以根據文本的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取舍,安排教學的重點,讓學生抓住文本的重點內容,實現別出心裁的解讀。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就課文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的主線預設為“大黑騾子的生死意義是什么”,然后將這個問題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走近文本,找一找大黑騾子生死意義的句子,闡述自己的理由。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們找到大黑騾子“生”的意義,那就是可以為紅軍馱器材和傷員,還可以幫助紅軍快速行軍,躲避反動派的追趕,而“死”的意義卻是可以讓傷員和紅軍吃上東西,讓紅軍渡過難關,更好地反擊敵人。通過這樣的板書展示,學生對文本內容更加清楚,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改變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文本中的情感蘊含,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這樣別出心裁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該注重教學模式的變化,從形式到內容都要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出現不一樣的精彩,進而使語文教學絢爛多彩。
參考文獻:
[1]王延鳳.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鼓勵性評價的問題及改進[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呂劍茹.小學語文課堂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適切性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