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鈺梅
“煉字”,就是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中國歷代文人墨客無不講究“煉字”,常常“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如今,社會進入信息爆炸時代,各種“快餐文化”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很多老師和家長只是片面地注重知識“量”的積累,以及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功用性,而忽視了語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觸摸感,缺乏對語言文字的精講細煉和推敲琢磨。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教會學生感受文字的溫度和畫面,使學生更好地運用文字來表達思想、傳遞情感,是我們急需補的一課。
一、為什么要教學生“煉字”
筆者認為“煉字”思想這顆“種子”,在小學階段就應該滲透進去,最起碼老師要有這種意識,并付諸一定的教學實踐,這對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技巧、文學涵養、文化品位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一,“煉字”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漢字內涵之深奧、應用之靈活、理解之多元是世界其他任何一種語言都難以相提并論的,有時甚至一個字就是一幅畫,就是一個生動的場景。比如“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把生機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染出來了?!棒[”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每一篇精美絕倫的文章,都是由這樣一個個充滿靈性的漢字組成的。正是基于漢語文字的這種特性,閱讀并領會文學之美,“煉字”都是無法繞開的。
第二,“煉字”能夠豐富學生的表達方式。多年來,筆者一直十分注重“煉字”思想的滲透和技法的教學,尤其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通過“煉字”讓學生的作文更精彩、更生動,從而使其形成良好的“煉字”思維和習慣。例如,一次讓學生寫打羽毛球的文章,學生寫動作時千篇一律,重復較多。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煉字”教育機會,于是馬上設計了一堂作文指導課,寫了一個句子要學生補充:羽毛球( )了過來。學生馬上七嘴八舌地說出很多動詞,比如飛、飄、扣等。隨即,筆者又進一步提出要求,讓學生再去辨別、甄選。最后,再稍加引導,讓學生重新去審視、修改自己的作文。等再次把作文收上來的時候,筆者看到的是一份份富含個性、表達生動的作品。
第三,“煉字”能夠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煉字”不僅反映的是一種表達能力,實際上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一種治學態度。通過領悟文人騷客錘煉文章、咬文嚼字的故事,在寫作過程中學習煉字、煉句、煉意,學生往往就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逐步形成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
二、如何教會學生“煉字”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如何去滲透或者組織“煉字”的教學,教學的重心又該放在哪里?
一是培養學生“煉字”的興趣?!盁捵帧币獫B透于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每一項教學內容之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抓住每一次教學契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煉字”帶來的成就感,逐步培養起學生“煉字”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泊船瓜洲》時,就著重帶領學生領會“綠”字運用的妙處,讓學生沿著作者的“煉字”過程重新“走一遍”,設身處地地感受“到”、“過”“入”“滿”無法全部表達出作者所見所感的那種困擾,以及找到“綠”字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情緒。在課外延伸閱讀中,還可適當地補充學習一些古詩詞,讓學生感悟古詩詞精練的語言和豐富的意境,強化學生“煉字”的濃厚興趣。
二是把握學生“煉字”的契機。要讓學生在讀中“煉字”,做到“胸中有字”,不僅要準確理解漢字的內涵和差別,還要有豐富的詞匯量,這就需讓學生廣泛涉獵各種課外書籍,尤其是古詩文,增加閱讀量,形成良好的語感,在反復醞釀、比較、甄別、推敲中“煉字”;要讓學生在說中“煉字”,結合口語交際課以及平常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學會規范而合乎情理地表達,領悟表達的技巧,使學生既敢于也善于表達;要讓學生在寫中“煉字”,在寫作及其指導中教學生“煉字”,應該成為“煉字”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該抓住每一個可以“煉字”的機會,與學生一起“推敲”,幫助學生學會更準確、更生動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披文以入情”。
三是形成學生“煉字”的習慣。俗話說:“十分作文,七分修改。”但實際生活中,學生往往對自己的作文很少修改,一方面是緣于懶惰,更重要的是沒有形成習慣。我在平時作文教學中,立下了一條“硬規定”:所有寫好的作文,都必須讀給同桌聽一遍,然后同桌提出意見,再進行修改。通過閱讀自己的作文和同桌的提示,學生往往就能發現遣詞造句中的一些不足,并加以錘煉。這樣長期反復地訓練,就能使學生形成一種“煉字”的慣性思維,并固定為一種習慣,內化成一種品質。
感悟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是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而“煉字”就是讓學生在充滿魔力的文字王國中浸染文化氣息,能夠“進得去”(準確理解),又能夠“出得來”(合理表達)。重視“煉字”教學,教會學生“煉字”,是當下語文教育應該傳承、思考、研究的一個命題。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夾溝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