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琳芝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大專院校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革,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大專畢業人才的需要了。構建多樣化的大專數學教學方式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建立多元化的大專數學教學管理模式;根據不同專業建立相適應的數學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為目的。建立多元化的大專數學教學體系必須以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基礎,將大專數學教學與現代非常發達的網絡資源相結合,以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關鍵詞]多元化;大專數學;管理模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傳統的數學教學體系結構單一,而社會需要適應經濟發展的綜合性的人才,因而需要建立靈活多樣的數學教學體系以適應專業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
一、大專數學教學需要多樣化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非數學專業的大專生已沒有必要學習數學了,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大專院校的管理者。數學課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越來越發揮不出數學的基礎性功能了,常常被人們誤認為“大專數學無用”、“大專數學可開可不開”,大專學生只要把自己的專業學好即可。而事實上,大學數學的作用是強大的,它不僅能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而且它的應用性是非常廣泛的,在生產生活領域以及各專業領域,數學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的管理者首先應重視大專數學,要想將大專數學的功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必須建立靈活多樣的大專數學教學管理模式,不要時時想到拿來主義,要從學院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組織討論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數學教學管理模式,組織實施、進行信息反饋并及時完善。
二、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建立大專數學教學體系
目前還有不少的大專數學教學的目標是“考試”,沒有把培養人才作為學校的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嚴重脫節。這種“應試教育”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這種教育模式,特別是對一些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學習枯燥無味,毫無樂趣。“學高數的孩子傷不起,搞笑畢業照網絡瘋傳”從某個角度揭示了“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學習高數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種負擔,會讓他們產生反感的情緒,也不會讓他們正確的認識到數學對未來發展的作用,這如何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又怎么能夠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專業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建立靈活多樣的大專數學教學體系,必須摒棄以“應試”為主的傳統教學體制,建立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為目標的新的多元化的教學體系。
三、建立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
將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教學模式延伸為“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不要局限在課堂中學習,允許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地方學習,在老師布置好任務之后,學生可以在比如圖書館、數學實驗室,或者到生產實踐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尋找老師所布置任務的答案,學生可以選擇與教師在一起,也可以選擇脫離教師的視線自主學習。不管何種學習方式,最終學生都要把所得到的結論交給老師,老師要對每位學生做好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可以將這些結果以作業的方式交予老師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講解自己對問題的認識,教師要做好對每一組學生課堂綜合評價。
大專數學教學應該實行小班教學,這樣便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看似好像是浪費資源,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這種小班教學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客體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教學效果是大班教學不能比擬的。
四、開展多樣化的數學課程
將大專數學課程分為公共必修模塊、公共選修模塊和專業選修模塊。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學專業的需要和個人的喜好,選擇除必修模塊以外的任何一個或者多個模塊。
同時,在大專學院開設數學建模課程是非常必要的。數學建模是向學生傳授綜合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培養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數學建模的培訓和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豐富靈活的想象能力、抽象思維的簡化能力、與時俱進的開拓能力、學以致用的應用能力、團結協作的公關能力等。開設數學建模課程,就是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的“美”,體會數學的強力功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主動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將大專數學教學與多樣化的網絡資源融合起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信息化教學資源,就是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各種數字化素材、課件、教學材料、網站和認知、交流、情感激勵工具等等,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新的理論教學模式的出現,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較的優勢,充當著更多的教與學的中介和角色,對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教師工作強度。
長期以來,大專數學教學很少用到信息化教學手段,是因為大專數學教學重在“教學生做題”,而教會學生做題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粉筆 + 黑板”手把手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反而會讓數學教學顯得更加枯燥,沒有活力,沒有更多地提供時間給學生思考,沒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最多能演算幾道題,其他收獲甚微。
數學教師要大膽創新,將大專數學教學與多樣化的網絡資源融合起來,善于發揮并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比如,制作動態的電子課件,制作網絡課程或精品課程,在數學實驗室進行教學等。當然,這些教學方式都可以輔之一定的“手寫”方式,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