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榮
[摘 要]近些年來,關于小學課程改革一直是社會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在小學課程中最關鍵的部分便是課程組織,課程組織水平的高低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都會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當前的小學課程科目的特點便是種類多,很分散,綜合性與包容性較差,要想扭轉這一現狀,小學教育工作者就必須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適時做出科學有效的調整,滿足不同地區、不同性質、不同需求的小學學校的課程需求,進而滿足每一個小學生真實的價值需求。本文將就小學新課程改革中的問題及優化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新課程改革;問題;優化策略
自古以來,我國就高度重視教育的作用,教師是國之根本,小學是一個人學習生涯真正開始的地方,也是最基礎最關鍵的階段,小學階段的教育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都會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國對于小學教育的投入比重也是呈現出日益增長的狀態,小學課程改革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縱觀當前的小學新課程改革,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標準,并沒有保證滿足每一個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教學與管理經驗,深入分析小學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自己的幾點優化策略。
一、當前的小學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課程改革認識不足
部分教師在改革中呈觀望姿態,在國家課程改革的號召下,不少教師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培訓,包括對新課標、新方法以及新理念的學習。但是,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了理論學習,并不能將理論知識系統化,對這些理論的學習也沒有太強的針對性,所以很多時候無法很好地將課程標準理論應用到自身的教學實踐中來。另外,一部分教師甚至對小學課程改革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對新的教學觀念和新的教學方法理解膚淺,以至于無法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教學,只能繼續采用老方法。這么一來,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古板而陳舊,課堂上只要端端正正坐上一節課就算完成了任務,一節課下來幾乎全是教師在講,學生的發言機會以及和教師的互動機會少之又少。這種教學方法一旦長久下去,勢必會對學生的主體性造成影響,使學生的思維出現僵化現象,并會降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出現厭學、逃學的狀況。
2.小學生精理論、少實踐
眾所周知,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特點。小學生非常的活潑好動,對于很多新鮮的事物都想去嘗試,去挑戰,去親身感受一下其中的滋味。小學的學習活動本來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且非常豐富多彩的精彩過程,但是當前實際的小學教學并不是如此,小學生很少有機會去真實體會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各種事情。更嚴重的是,有的小學教師上課要求非常之多,并且時刻用嚴謹過度的態度來進行教學,小學生在課堂上都會產生恐懼心理,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膽量來進行無限的思考,小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本性特征很難得到展現,小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要解決這一現象。但是,有一部分小學教師并沒有真正理解到新課程改革的真諦,并不明白新課程改革要改的到底是什么,只是機械地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嘗試和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從表面上看,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的確活躍了很多,但是深入探究其實質,也只是將小學課堂變得更加形式化了而已,小學生還是學習不到真正的知識,看似提高了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的情況下,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小學生所參與的學習活動還是以收效甚微來結束。教師不能引導小學生來配合自己的教學,不能與教師實現良好互動,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活動的實踐效果。此外,有些教師設計的活動目的性和針對性都不是很強,活動中所涉及到的范圍太廣,讓小學生在參與了一場學習活動之后根本不知道活動的價值與意義,學習活動的實效性非常低。
二、關于小學新課程改革的優化策略分析
1.轉變對小學課程改革觀念的認識
傳統教學觀念受學生升學就業的影響,注重知識傳授卻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有些學校或教師為了追求升學率,把整個課堂都用來教授新知識,導致課堂內容重點不明,學生無法真正掌握知識,越來越像無法思考的軀殼。所以,隨著小學課程改革的推進,學校領導和學校教師都應該轉變對小學課程改革的認識,更新課堂教學模式,拋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迎合新時代的需求,進行全新的教育。事實上,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在小學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師通過積極學習而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再局限于理論學習和死記硬背,而是通過適當提問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與創新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還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2.創新與優化課堂教學方式
要想保證小學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完成和實施,廣大小學教師就必須要及時創新與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小學生對于新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敢于嘗試多種教學方法,并且不斷的做出調整與優化,讓小學生始終都能感覺到新鮮感。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盡各種辦法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環節的設置上都下功夫,時刻注意小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做出調整,不同的教學方式必然會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只有多嘗試才能找到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小學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了,雖然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但是這些并不能成為我們懈怠的理由,我們必須要正視在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困難和挑戰,積極應對,提出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不要害怕出錯,要敢于嘗試,正視一次次的問題,分析其原因,進而找到優化的策略 ,為小學生的學習提供更高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易立瑛《亞太教育》 - 2015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分析.
[2]婁秀雷《新課程·上旬》 - 2015小學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建議.
[3]明佑清《新課程:小學》 - 2015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學優化策略.
[4]李淑梅 《學周刊》 - 2015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課堂教學方法優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