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防+孫偉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指導小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初步了解、學習語言,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其中朗讀課本范文是訓練小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進行創新、改革,打造有效的小學語文朗讀課堂。
[關鍵詞]小學;朗讀
中國有句俗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實際上朗讀課文的過程,也就是語言實踐的過程,無論課文范文的詞匯是多么的豐富,語言是多么的優美精彩,在反復朗讀后,這些東西也就會潛移默化的轉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是學習基礎語言的重要階段,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對于鍛煉、發展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傳統的朗讀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朗讀訓練,并沒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導致朗讀教學效率、質量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進行創新、改革,打造有效的小學語文朗讀課堂。
一、當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很好的理解并合理運用語言,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由此可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強調學生朗讀的數量,同時也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朗讀的質量,應該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自主學習,張揚自己的個性,充分發揮自我,讓學生自己體驗朗讀帶來的樂趣,慢慢積累智慧。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僅僅將朗讀作為一個教學過渡環節,指導學生們一同大聲朗讀課文后,教師就開始逐句、逐詞的翻譯、分析,學生只是機械式的完成朗讀過程,并沒有引起心靈和情感的碰撞,無法鍛煉學生的思維,自然也就體會不到朗讀所帶來的快樂,學生的表現力、興趣力、學習力以及思考力低下,課堂教學效率較低。
二、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相關建議
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應設定層次化的朗讀教學目標,盡可能在教學資源允許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最大的語言發展空間。具體而言,教師應根據每一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設定相應的朗讀教學目標,當然教學目標設定應遵循最近發展區的原則。同時,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應盡可能貼近小學生的日常實際生活,突出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其次,教師應實際教學中應靈活運用多種朗讀教學策略,并且注重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反應,總結學生的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指導學生在初次朗讀時整體感知課文
一篇文章必須反復朗讀才可以深入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意圖,其中初讀非常重要。在初讀課文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如何整體感知課文,通過閱讀課文,帶領同學們學習重點字詞,使學生掌握整篇文章的大體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初讀時,要求學生必須能夠準確的發音,并且對于每一個詞語的含義應理解正確。其次,應引導學生理清整篇文章的脈絡以及作者的寫作思路,使學生準確把握文章大體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布置給學生相應的朗讀任務,使學生們帶著問題,一邊朗讀課文,一邊思考問題的正確答案。而且,教師應對學生限制一定的朗讀次數,如果文章較短的情況下,應自主朗讀5~6遍,若文章篇幅較長,需要自主朗讀3~4遍。當然,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生自主朗讀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困難,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適時的給予一些指導,讓學生們在閱讀時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或者疑惑的地方劃上標記或者用筆圈出來以示區別,最后再向教師提問一些難點問題,在課堂上大家一起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
比如: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問,“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故事是什么,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出現這種事情,你認為這篇文章中最感人的細節是什么,有哪位同學可以有感情的向全班同學朗讀這篇文章?”在提出這些問題后,讓學生們自由分組,分別來朗讀這篇文章,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點評。教師在學生們分組朗讀時應該經常巡視,一旦發現學生們出現朗讀錯誤,應立即進行糾正。
2.再讀深入思考,三讀找出正確答案,指導學生欣賞課文
學生們在初讀后勢必會存在很多疑問之處,在學生提問后,教師不能馬上向學生們講解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會大大扼殺小學生的自主探究、思考興趣,形成一種懶惰的學習態度,不能鍛煉、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應給予學生一些提示,引導學生從某一個思路思考,再次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深思,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自己總結正確的課文朗讀方法,使學生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在再次朗讀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文章的紋理結構理清楚,并且分析各部分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總結文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探索作者的寫作意圖,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主題。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之前疑惑問題的見解和想法,嘗試著自己總結答案。這樣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仔細品讀課文,使學生的情感體悟充滿個性化
仔細品讀的作用主要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盡量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使讀者和作者實現心靈的對話,進行心和心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陶冶學生的情感。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情感交流,僅僅通過欣賞課文的語言文字,很可能不會產生非常直觀的感悟,教師應指導學生結合文章描述的內容進行想象、聯想,將一些單調、乏味、枯燥的文字轉化成一幅幅動態的意境畫面。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傳統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小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應轉變教學思維,不斷創新朗讀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朗讀,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親身體會朗讀的樂趣,從而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