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冉東
[摘 要]口語交際教學是指通過語文課程實施的,以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它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還注重培養人際交往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日常生活中,人們無時不在表達心意,交流情感,傳達信息,可見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要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和發展。
[關鍵詞]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辈⒅该髁恕半p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主要特點。它的核心是“交際”,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學生在生與生、生與師的口語交際實踐中,互相啟發、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在雙向互動中實現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因此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要會教
1.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所以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的語法知識。此教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聽話”、“說話”練習,而是師生心靈間的對話與交流。只有營造輕松自如的交際氛圍,學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開“話匣子”。
2.倡導積極肯定的評價方式,激勵交際信心,讓學生敢說。
《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边@就要求教師要從積極的角度去肯定學生,激勵每個學生交際的信心,具體做到:
(1)欣賞成功的學生,讓他們感受成功。對于表達能力和欲望強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對他們的發言表示祝賀,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當成功被同學們所欣賞時,他們會感到巨大的成就感,也會看到自身的價值。
(2)鼓勵沮喪的學生,讓他們保住尊嚴。在課堂交際訓練中,難免有學生答非所問,勢必會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在無形中他們的身心會受到傷害。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要微笑著走到這個學生的面前,用手輕輕地撫摸一下他的頭,面向全班同學,給他以鼓勵:“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你回答問題很積極,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回答得很完美!”這樣,他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誤而喪失交際的積極性,相反,他會激動不已,力爭下次表現更積極、回答更完美。
(3)喚醒自卑的學生,使他們發現自己。班級中有一部分學生喜歡獨處,沉默寡言,常常陷入顧影自憐、自我封閉的境地,對任何事情總是謨不關心、熟視無睹。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要專門為他創造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并沒有遺忘自己,而是時刻關注著自己。即使回答并不完美,哪怕答非所問,也要及時給予鼓勵,并不失時機地專門為他講述演講大師的成長故事,他一定會從中受到啟發,從而喚醒一個自卑的學生,信心倍增,轉自卑為自信。
2.正確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會說
由于小學生生活經歷少,口語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說話顛三倒四或漫無邊際的情況。因此,教師應進行方法指導。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發展能力的口語教學過程,做到層次清楚,要求明確。這樣學生才可能“順藤摸瓜”,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次,當學生能夠確定說話主題后,就要讓學生說話有條理、有重點,抓住事情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細節具體講述,這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好談話的內容。最后,對學生的語言進行嚴格把關,做到口齒清楚、條理清晰、說完整的話,同時恰當運用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用語,做到自然和諧、不生硬,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說話技巧。
二、從教材出發,圍繞課本知識,挖掘我們身邊的教學資源
1. 以教材為依據,挖掘教材 的訓練因素。
(1)借助插圖,想象“說”?!皥D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課標實驗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兩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這些圖畫常能喚起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如教學《小小的船》第三句時,指導學生觀察:小女孩劃著小船,在無邊無際的藍天下遨游……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和思維,有效地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2)借助插圖,表演“說”。表演是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非常喜愛的語文活動。如教學《想飛的烏龜》,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做好小鳥、烏龜的頭飾,四人一組表演。學生表演得很投入,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把烏龜飛起來的高興勁兒和從天上掉下來的無奈、痛苦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表演不但復現了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組織演出的過程中,也是學生進行交際、合作的過程。
2.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貼近生活的話題,可以激起學生傾聽和表達的欲望,同時,選擇生活中的話題,更利于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實踐能力。農村的孩子,沒有經歷游山玩水的樂趣,但是但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大自然,如鄉村芬芳的泥土氣息、千姿百態的魚蟲鳥獸、美麗的花草樹木;他們沒有擁有太多的芭比娃娃、海綿寶寶、玩具手槍、陀螺……但是他們親手制作玩具的快樂感和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我們與其讓他們介紹他們擁有的玩具,不如讓他們說一說制作的過程,既動手、動腦又口,何樂而不為!我們與其教她們要熱愛勞動、愛惜糧食,不如讓他們說一說親身經歷的勞動過程,說一說種植到收獲的不容易。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的確,我們可以適時的根據學生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這樣既能讓農村的孩子樂說,而且也能讓他在他成功的面前更加自信,更有表達的欲望。
3.口語交際是聽說讀寫的整合。在人們日常的言語活動中聽占45% ,說占 30% ,讀占16% ,寫占9% , 聽說,占到了 75%,我們也可以利用課前小演講,說成語故事、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書或電視節目等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其次,據此數據顯示,我們應重視課堂上的朗讀,有基于農村孩子方言化比較嚴重,所以長期的朗讀訓練不僅可以積累豐富而規范的語匯,而且能增強語感,促使學生水到渠成的準確用語。
三、有效開發、利用家庭與社會的學習資源
學生口語交際表達能力的缺乏不僅僅是學校教育不當所致,而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造成的。因此,解鈴還須系鈴人,需要三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生活當中處處都是課堂,家長和學校之間應當形成互動,有效地開發生活當中的學習資源,特別是家庭活動當中有意識地去訓練自己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這種主動交流能力培養的情境還可以搬到課堂上,通過情境再現的形式,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語言行動提出必要的指導。教師愛應當多關注身邊的資源,向家長推薦一些適合孩子學習同時學生又特別感興趣的書籍、報刊或是電視節目等,以此來讓學生模仿學習,提高口語交際表達能力。家長也可以通過網絡來豐富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農村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農村小學教學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應提高認識,不斷探究,我們不僅要憑借教材,把握課堂這一學習的主陣地,還應該把說話訓練的領域延伸到教材規定的內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農村特有的教學資源,讓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堂顯出他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