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劍
摘 要:基于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教學的內在改革需求,文章通過對省級“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的做法進行深入分析,分別從創新平臺建設,打造藝術設計創新訓練基地;加強創新平臺改革,構建面向社會的實踐教學體系;組織設計創新競賽,創立藝術學科特色品牌;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建立企業化教學為輔的實踐教學模式;突出地方特色,服務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五個方面對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訓練;教學改革
一、依靠創新平臺建設,打造藝術設計創新訓練基地
湖南科技學院開展的藝術設計創新訓練教學改革主要依托省級“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來進行。該訓練中心是湖南省教育廳設立的“2012年省級實踐教學建設項目”,2015年順利通過驗收。由于建設效果良好,2016年訓練中心又獲得了評轉為省級“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的資格。該項目依托湖南科技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在原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及藝術教學實訓中心的基礎上建立而來,是為培養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建立的創新訓練中心。
訓練中心以“注重實用,適度超前”為理念,通過整合優勢資源,最大化地發揮教學儀器設備在藝術教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訓練中心構建具有創新能力培養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確立以創新教育學分制度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同時以重點實驗室為龍頭,使部分課程形成優勢和特色。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訓練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創新人才”的務實風格,在培養藝術類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創新、自主創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突出專業特色的同時為區域社會發展和經濟繁榮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加強創新平臺改革,構建面向社會的實踐教學體系
創新訓練中心將具備專業知識、技術能力、職業素養以及較寬知識層面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基本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為學生提供更多課程開放實踐機會的方式,提升其專業技術應用的技能,進而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培養發散型思維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發掘他們潛在藝術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創新訓練中心將四年本科課程設置為通識核心課程,通識拓展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等六大類。以創新導師制為核心、設置不同層次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以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采取開展小課題項目或參與導師課題訓練形式,加大開放實驗室力度,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通過以上不同形式的訓練,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模仿實踐向創新實踐轉變,學校專才培養向通才培養轉變、課程教學向能力教育轉變。這一教學改革措施已成為我校一項重要的校園活動,同時也在學界和業界之間架起橋梁,也成為學生畢業進入企業或公司的踏腳石,并為業界輸送成品人才,充分展示實踐教學效果,獲得了師生和業界的一致好評。
三、組織設計創新競賽,創立藝術學科特色品牌
近年來創新訓練中心依托各類項目成功組織師生參加了國家級和省級的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大學生廣告藝術設計競賽、臺灣時報金犢獎、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芙蓉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等賽事并在大賽中均取得了優秀的成績。3年來先后獲得“芙蓉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最佳組織獎”一項和“大廣賽”湖南賽區優秀組織獎三項;學生獲得國家級金、銀、銅和等級獎等十余項、湖南賽區一等獎7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二十余項、優秀獎三十余項的優異成績。
此外中心的教師指導學生積極申報各類學生科研課題,三年來共獲得立項課題53項,其中“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8項、“湖南科技學院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33項、“湖南科技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12項,結合課題研究以學生為第一作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展開設計方案200余項,獲得專利1項;學生還積極參與各類科技創新發明競賽、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賽事,獲得湖南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銀獎一項、銅獎三項。
四、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建立企業化教學為輔的實踐教學模式
1.“請進來”的特色課程體系。聘請資深設計師到校授課、講學和與師生座談,縮短與社會的差距。另外還改變策略鼓勵師生在創新訓練中心里大力開展開放創新的實踐教學和學術講座,3年來共邀請教授、專家舉辦學術講座共計12場。
2.“送出去”的特色實踐環節,建立穩定的實踐基地,讓就業成良性循環。訓練中心不僅在校內有良好的教學條件,還積極實施與社會接軌的策略,依托企業化教學為輔的實踐教學模式,縮短與社會的差距。
五、突出地方特色,服務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
近年來訓練中心教師的科研和教學創新緊緊圍繞“服務地方經濟,突出地方特色”來進行,設立了特色創新實驗室,成果較為突出。其中,訓練中心負責人陳彥卿副教授主持的《女書的藝術傳承與設計應用研究》獲得了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立項,她設計的《女書·印象》成功入選全國第十二屆美術作品大展,是學校所在地永州市迄今為止獲得該項大展入選的首件藝術設計作品。中心還為了配合永州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和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政策,從專業特色出發新建了“永州旅游紀念品創新設計實驗室”,著手設計和開發具有永州歷史人文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并推廣;同時以“江永女書”這一永州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為研究對象立項了多項省級科研課題,其他的多項省級科研課題也以永州的地域文化為研究內容。
綜上所述,在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的教學改革中,全局的規劃和平臺的依托,以及在實踐教學中形成體系化的模式是我們的一些實踐體會,但是由于各校實際情況等因素的存在,以上對藝術設計專業創新訓練教學改革的一些做法有其值得商榷之處,同時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學改革實際中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罡.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3(11).
[2] 張新榮,王繼開. 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實際項目法”教學模式探索[J].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4(5).
[3] 王紅.對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在設計教育教學實施中的思考[J]. 藝術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