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瓊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優質護理在腸鏡檢查中對患者護理的臨床療效。方法以2012年2月~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腸鏡檢查的100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資料,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行常規的護理方式,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行系統全面的護理干預,實行優質護理。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腸鏡檢查依從性、檢查成功情況、檢查滿意度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研究組患者完全依從例數50例;對照組患者完全依從17例,部分依從19例,不依從14例,依從率為72,0%,兩組依從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6.28,P<0.05);研究組患者耐受程度I度、Ⅱ度為32例和16例,總滿意率為96.0%;對照組患者耐受程度I度、Ⅱ度為18例和22例,總滿意率為80.0%。研究組滿意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滿意度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06,P<0.05)。研究組中50例患者均成功進行腸鏡檢查,成功率為100.0%;對照組中成功例數為41例,成功率為82.0%;兩組患者成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89,P<0.05)。
結論在腸鏡檢查中,采用優質護理相對于一般護理,能夠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適度,使檢查得以順利進行,改善護理服務質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腸鏡檢查;臨床應用;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3-140-04
腸鏡檢查是經肛門將腸鏡循腔插至回盲部,從黏膜側觀察結腸病變的檢查方法。是目前診斷大腸粘膜病變的最佳選擇,目前多采用電子腸鏡進行檢查,具有準確率高、可視性強、創傷小等優點。但是患者檢查時,讓多數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不適應,部分患者對刺激反應較為敏感,對疼痛忍受度較差,再加上伴有嚴重的心理恐懼和焦躁不安,往往不能很好的與醫生配合進行檢查,從而導致疾病無法得到及時的診治。為了緩解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緊張心理,使檢查順利進行,我院自2012年起采用優質護理實行人性化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接受腸鏡檢查的100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資料,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齡(35.2±4.9)歲,行常規的護理方式;研究組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齡(37.7±3.8)歲,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行系統全面的護理干預,實行優質護理。所有患者都是首次進行腸鏡檢查,排除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患者,以及經腹部手術后腸道可能存在粘連的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受教育程度以及遺傳病史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表示對研究內容充分了解;本次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執行。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的護理方法,包括為病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檢查環境,積極引導緩解患者心理緊張不安情緒。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系統全面的護理干預。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心理護理加強對患者腸鏡檢查的宣講,幫助他們了解整個檢查的流程和相關知識,消除患者對腸鏡檢查的一些錯誤認識。接待護士應和藹可親,多與患者進行交流,積極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告知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或者一些他人順利檢查的案列,緩解他們緊張恐懼的心理,獲得患者的信任,從而樹立積極向上樂觀的態度,逾越心理上的橫溝,為接下來的檢查做好充分心理準備。
1.2.2檢查前護理檢查前三日進少渣或無渣飲食(避免綠葉蔬菜、番茄、西瓜等有籽菜類。不限制牛奶、豆漿、肉類及淀粉類食物),檢查前口服安慰劑1粒,tid,連服3d。檢查當日禁早餐,晨7時飲20%甘露醇250mL,15min內飲完。再飲2000mL水,2h內飲完。大部分患者可于12:00前排出數次大便。最后一次多為清水樣便。
1.2.3檢查過程中護理腸鏡的檢查過程中,需要暴露出患者隱私的部位,尤其是女性患者,應盡量避免暴露,保護患者隱私,給予患者足夠的自尊需要。房間光線明亮,可播放一些輕音樂,緩解患者緊張壓力,協助患者在診床上保持安全、舒適的體位姿勢。囑咐操作人員動作輕柔緩慢,檢查過程中多與患者進行言語交流,一方面了解患者的感受,另一方面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若檢查過程中出現腹部不適,護士采用按摩和采用手托、按壓的方法,以減輕患者痛苦。
1.2.4檢查后護理術后患者多有腹痛、腹脹等癥狀,囑咐其進行腹部按摩,協助患者如廁,一般經腸道排氣后,可緩解。同時詢問是否有便血存在。對于虛脫體弱患者應及時安排病床給予休息。
1.3觀察標準
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腸鏡檢查依從性進行統計和分析,對兩組患者腸鏡檢查成功情況進行統計;對兩組患者腸鏡檢查滿意度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
1.4評價指標
對服藥耐受程度分級:I度指藥物口感好,順利飲完清腸液,無惡心、嘔吐,容易耐受;Ⅱ度指藥物口感一般,基本按時飲完清腸液,輕度惡心,無嘔吐,勉強耐受;Ⅲ度指藥物口感不能接受,不能按時飲完清腸液,有惡心、嘔吐,難以耐受,以后拒絕類似經歷。滿意率=I度+Ⅱ度/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l9.0統計學軟件對100例患者收集的臨床數據進行統計學的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腸鏡檢查依從性比較
兩組患者檢查依從性情況如表1所示,研究組患者完全依從例數50例,占100.0%;對照組患者完全依從17例,部分依從19例,不依從14例,依從率為72.0%。對比發現兩組依從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6.28,P<0.05)。
2.2兩組患者腸鏡檢查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研究組患者耐受程度I度、Ⅱ度為32例和16例,總滿意率為96.0%;對照組患者耐受程度I度、Ⅱ度為18例和22例,總滿意率為80.0%。研究組滿意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滿意度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06,P<0.05)。見表2。
2.3腸鏡檢查成功率比較
兩組患者腸鏡檢查成功情況,研究組中50例患者均成功進行腸鏡檢查,成功率為100.0%;對照組中成功例數為41例,成功率為82.0%;兩組患者成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89,P<0.05)。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發生了較大改變,導致腸道內科疾病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且發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護理部門成為了各大醫院的重要部門之一,承擔著科室患者的護理服務任務,研究表明,優質的護理服務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具有積極意義。目前,醫療衛生知識得到了廣泛普及,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對護理服務的要求日益提高,這就給護理工作帶來了較大考驗。
內科是各大醫院的重要科室,涉及疾病較多,且病情常較為復雜,若未對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則會造成嚴重后果。消化內科患者在臨床診療中常采用腸鏡檢查,患者多具有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若在檢查及手術過程中未給患者注射麻醉劑,則患者在胃腸鏡檢查過程中及手術過程中會產生疼痛、不適等感覺,這加劇了患者不良情緒反應;此外,由于患者產生的不良情緒干擾了檢查及手術的順利進行,檢查和手術就不會如原本預期的順利,這就更導致了患者發生疼痛、嗆咳、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優質護理近年來逐漸興起,在各大醫院被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在大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仍存在一些問題,這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不利影響。所以,分析優質護理的臨床應用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改進措施尤為重要。
電子腸鏡檢查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加上較差的舒適度,較久的檢查時間,以及對檢查結果的擔心,部分患者難以接受或者堅持完成檢查。在對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我們采用優質護理,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處處為患者著想,有效降低患者緊張、恐懼心理,穩定情緒,減少疼痛不適感,提高了檢查的配合率和成功率,并且術后對檢查有較高的滿意率。大力倡導人文關懷,實施人性化優、系統全面的優質護理,是醫學發展的必然結果,人文關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首先要在思想和理念層面上發生轉變,堅持以患者為核心,提高護理質量,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從本次研究結果中可看出,腸鏡檢查中優質護理的應用能有效改善該技術在病患中的應用效果,優化患者檢查情況。本次研究我們針對患者腸鏡檢查中患者對檢查依從性、檢查滿意度情況以及成功率進行調查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2、3中所示。研究組患者在檢查前后均實施優質護理,對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均進行輔導,從結果中可看出,患者無論從檢查依從性(100.0%)以及滿意度(96.0%)等方面均有顯著性提高,說明了護理的有效性,對于腸鏡檢查患者提供優質護理能顯著改善患者對于臨床腸鏡的認知,通過檢查前、中、后三個時期的護理,提高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的舒適程度,減輕痛苦,因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對其心理進行安撫,以期提高患者滿意程度,這與臨床相關研究結果類似;與對照組患者數據(依從性為72.0%;滿意度為80.0%;成功率為82.0%)相比較,依從率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滿意度方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檢查成功率差異比較具有顯著性(P<0.05)。
綜上所述,在腸鏡檢查中,采用優質護理相能夠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適度,使檢查得以順利進行,改善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生存質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