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齊
?
英國學生與中國國際學生果蔬攝入的調查研究
潘天齊
果蔬的攝入能為健康帶來一系列益處,而世界上許多人卻果蔬攝入不足,導致了膳食纖維、維生素、植物營養(yǎng)素攝入量的缺乏。在利茲大學校園內開展了一項對比中英兩國學生飲食習慣、果蔬攝入及相關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結論表明,該校英國學生比中國學生有更高的每日蔬菜攝入量,飲食文化的差異使他們在對果蔬的購買和烹飪方面有著較大不同。
英國學生;中國學生;果蔬攝入量;飲食習慣
不同的水果蔬菜所含的營養(yǎng)素各異,在膳食中將它們合理搭配對人體有極大的好處,且攝入較多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許多慢性疾病的發(fā)病風險,例如,癌癥和心血管疾病。[1]如今,許多18至24歲在校大學生的不健康生活習慣尤其值得關注,他們正從在父母的監(jiān)督之下向獨立生活過渡,而他們的果蔬攝入量卻常常不足。為此,英國發(fā)起了一些大型公共健康運動推動“5-F&V-portions-a-day”計劃的進行,其中一個portion代表80g的果蔬攝入量,即幫助學生們的每日果蔬攝入量達到5個portion,并建立起健康的飲食模式。[2,3]近年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數(shù)量增長快速,他們的飲食習慣也有著不健康的改變,例如,不吃早飯、愛吃零食和果蔬攝入的減少。[4]
這項調查研究開展于英國利茲大學校園內,目的在于對比校園內中英兩國學生的飲食習慣,研究他們的果蔬攝入差異和影響因素,嘗試找到能夠提升學生果蔬攝入的方法和途徑,從而確保膳食纖維、維生素及植物營養(yǎng)素的攝入。研究通過問卷和24小時膳食回顧的方式收集數(shù)據(jù)并進行統(tǒng)計處理。
該調查始于2015年2月,為期兩個月。利茲大學的參與者們被要求完成24小時膳食回顧和一份食物頻率問卷。應用STATA軟件對所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攝入量單位按portion計,一個portion為80g。
樣本量:根據(jù)Ransley[5]的一份研究提供的模板,結果(果蔬攝入量)的標準差(S)應為2.04。臨床承認差量(δ)為2。應用公式計算標化差值(standardizeddifference)[6]:

得出標化差值為0.98,應用Altman[7]的諾模圖,power被設為0.8(80%),得到每個目標人群的樣本量約為30,則中英學生參與者總數(shù)需要60。最終為確保數(shù)據(jù)準確,參與者人數(shù)被定在70人。
24小時膳食回顧:應用一款“Myfood24”軟件對參與者進行24小時膳食回顧的數(shù)據(jù)收集。
食物頻率問卷:應用一款“Surveymonkey”的線上軟件發(fā)出食物頻率問卷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文化背景、生活方式、飲食行為和果蔬攝入。
統(tǒng)計分析:用Excel確定每日水果、蔬菜和維生素C的平均攝入量。用STATA軟件進行t-test統(tǒng)計分析兩個目標人群的數(shù)據(jù)之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回歸分析用于評估維生素C攝入和果蔬總攝入之間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關聯(lián)。在回歸分析中,維生素C是一個因變量,果蔬總攝入是自變量。

表1 每日果蔬和維生素C平均攝入量

表2 蔬菜烹飪方式

表3 影響購買果蔬的因素

表4 維生素C和果蔬總攝入量的回歸分析
結果顯示,利茲大學中英兩國學生的水果攝入量沒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但英國學生的蔬菜攝入量顯著高于中國學生。由于兩國的飲食文化差異,中國學生更傾向于煸炒蔬菜,這種烹飪方法中維生素C的流失較少,英國學生則更傾向于水煮與生食。由于水果為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而英國學生非常青睞的水煮蔬菜的方式又極易造成維C的流失(流失最高可達95%)[8],所以英國學生雖因攝入蔬菜更多從而攝入了更多的維生素C,但和中國學生的維C攝入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表4可知,維生素C攝入量與果蔬總攝入量之間呈正相關,關聯(lián)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且相關系數(shù)說明每提升1g的果蔬總攝入會造成0.17mg/day維生素C的攝入量增加。
調查顯示,英國學生的平均果蔬總攝入量達到了英國政府推出的推薦攝入量(5-F&V-portions-a-day),但中國學生未達到,并且有48%的中國學生認為自己來英國后所攝入的果蔬量相較于在中國時減少了,91%的中國學生認為英國和中國的果蔬可選種類和每日推薦攝入量有較大不同。從表3可看出相較于中國學生,英國學生在挑選果蔬時更關心價格,這可能是由于英國人基本都在社區(qū)超市購買果蔬,而超市里的果蔬選擇性固定,品質有保證,且都按固定量提供,因此他們會更傾向于選擇那些打折的果蔬商品,對其他方面無需做多考慮。但中國學生往往覺得英國超市中果蔬的種類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特別是蔬菜,選擇少且沒有中國人經常食用的蔬菜,所以他們有時更愿意去離家較遠的集市或中國超市采購,這些地方價格不高且種類豐富,但學生們在挑選的時候需要注意所選果蔬的品質。Guo[9]的研究表明,烹飪技巧和烹飪時長會影響中國留學生的飲食習慣,他們中有的太忙碌而無暇烹飪,有的不會炒菜,而有的則較懶惰不愿做菜,而若經常去中國餐館又會導致開銷過高,因此他們的果蔬攝入量相較于在中國時下降了。英國學生則習慣于一些簡單的方式,如生食、水煮和微波爐烹飪,得益于此,他們有較高的蔬菜攝入量。
利茲大學的英國學生比中國學生有更高的每日蔬菜攝入量。雙方因飲食文化的差異在對果蔬的購買和烹飪方面有著較大不同,而這些因素也可能正是導致中國留學生來英國后果蔬攝入量下降的原因。對英國學生來說,可以適當減少水煮的烹飪方式從而減少維生素C的流失;對中國學生來說,可以適當?shù)仄穱L在英國當?shù)爻R姷氖卟耍绺黝惿恕⒛鄄げ巳~等,并采取較為簡單的蔬菜沙拉的形式處理,從而增加對蔬菜的日常攝入量。
[1] SERDULA M K,GILLESPIE C,KETTELKHAN L,et al.Trends in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mong adultsin the United States: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1994-2000[J].American Journal ofPublic Health,2004,94(94):1014-8.
[2]RICHARDSA,KATTELMANN K K,REN C R.Motivating 18-to 24-year-olds to increase their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J].J Am Diet Assoc,2006,106(9):1405-11.
[3] COX D N,ANDERSON A S,LEAN M E J,et al.UK consumer attitudes,beliefs and barriers to increasing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J].Public Health Nutr,1998,1(1):61-8.
[4]PAN Y L,DIXON Z,HIMBURG S,et al.Asian students change their eating patterns after l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J].J Am Diet Assoc,1999,99(1):54-7.
[5]RANSLEY J K,GREENWOOD D C,CADE J E,et al.Does the school fruit and vegetable scheme improve children's diet?A non-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Epidemiology&Community Health,2007,61(8):699-703.
[6] KING M.Practical Statistics for Medical-Research-Altman,Dg[J].J Psychosom Res,1992,36(6):603-.
[7] ALTMAN D G.Medicine and Mathematics-Statistics and Ethics in Medical-Research.3.How Large a Sample[J].Brit Med J,1980,281(6251):1336-8.
[8]SOMSUB W,KONGKACHUICHAIR,SUNGPUAG P,et al.Effects of three conventional cooking methods on vitamin C,tannin,myo-inositol phosphates contents in selected Thai vegetables[J].J Food Compos Anal,2008,21(2):187-97.
[9] GUO S.Eating Habit of Chinese Students in Rochester[J].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學系)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