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煜濤
摘要:在全媒體出版飛速發展的時代,編輯工作不再僅僅局限于一支筆、一張紙,而是拓展到互聯網、多媒體等更廣的出版領域。本文通過簡單介紹全媒體出版的發展,闡述了如何通過重構編輯的全媒體出版素養,實現角色轉變,主動融入全媒體出版環境,從而提高編輯的綜合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全媒體出版;素養;角色轉變;新技術;編輯
中圖分類號:S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1—0083—02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微博、微信、平板電腦等新媒體、新載體以其信息量大、傳播迅捷、互動性強、覆蓋面廣、攜帶方便、使用便捷等優勢對傳統出版業造成了猛烈的沖擊,使人們的閱讀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讓傳統出版業望塵莫及,深刻改變著傳統出版的格局。2008年,以紙質圖書、在線電子圖書、手機等終端閱讀等幾種表達形式同時推出的作品《非誠勿擾》被認為是“全媒體出版第一書”。2009年英國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原著以全球全媒體出版方式與電影同步首發。隨后,更多圖書開始跟進,如《狼圖騰》《小時代》等,紛紛涉足全媒體出版……全媒體出版的時代狂歡似乎已經來臨。
1全媒體出版的概述
何謂全媒體出版?與傳統圖書出版相比,全媒體出版是一種更加立體化、全方位的出版方式。它將零散的內容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供更全面、形式多樣的內容;或者根據讀者的需要將某一本圖書碎片化處理,讀者可以從中萃取對自己有用的內容進行輕閱讀、淺閱讀;同時,為了迎合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在原有出版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增加如聲音、動畫、圖像、視頻等配套元素,實現與讀者即時互動、資源共享,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閱讀服務。全媒體出版以數字化新技術融合了傳統出版和新媒體出版的優勢,又強調個性化、差異化、專業化、集約化、精細化,通過手機、互聯網、數字化圖書館、電子閱讀器等數字設備以多種媒體同時發布,滿足信息技術革命時代下大眾按需、隨時、隨地的高品位、高品質和高審美的閱讀需求,將給傳統出版帶來革命性的沖擊。
2重構編輯的全媒體出版素養
在全媒體出版時代,編輯工作不再僅僅局限于一支筆、一張紙,而是拓展到互聯網、多媒體等更廣的出版領域。因此,編輯只有重構全媒體出版素養,才能在洶涌而至的全媒體出版革命浪潮推動下獲得新生。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構編輯全媒體出版素養:
一是要具備思想文化張力,能夠及時捕捉各種思想、思潮的變化,大處著眼、小處人手,策劃和出版反映時代變化的優秀出版物。
二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用全媒體視野去審視現代出版,并在傳統出版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尋求新的發展。
三是增強自我學習信息新技術等知識的意識,結合全媒體出版時代凸現的新特點,正視數字革命的必然性以及給傳統出版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紛繁蕪雜的信息海洋中,練就一雙能快速擷取精華的“火眼金睛”,以滿足全媒體出版的全方位要求。
四是樹立全媒體出版的新觀念,對原有產品以及新產品全盤謀劃,提高產品的立體開發和利用率。
五是強化全媒體出版的經營意識,創新全媒體出版的理念,創新經營模式,擺脫傳統出版經營模式的束縛,以一個正真企業人的視角和態度對待出版事業。
3實現角色轉變,主動融入全媒體出版環境
在全媒體出版語境下,傳統的出版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出版社的定位在發生變化。此時,編輯的工作重心在變化,從側重于紙質圖書的選題策劃、文案的加工、營銷推廣等轉變為對相關出版資源的全面整合、立體策劃、多種數字化出版物的開發,編輯不再是“為人做嫁衣者”,而是作為一名全媒體出版的編劇、導演和新技術的應用者。
3.1轉型為全媒體出版的編劇
全媒體出版語境下,讀者的閱讀觀念在轉變,內容需求形式因人而異,編輯的工作范疇在不斷擴大,不再只限于單一的選題策劃、文稿的編輯加工的“園丁”,而是轉變為一個具有創新意識、整體設計理念的編劇。全媒體出版的語境賦予編輯更多的創意空間,此時,編輯不再只是來料加工的廚師,而是一個針對眾多的選題信息、作者資源、出版形式、讀者需求、表現形式、營銷策劃、盈利模式以及后續產品的開發等多方面,來確定全媒體出版物總體規劃的編劇。全媒體語境下的出版物最重視獨特性、個性化、互動性和原創性的大融合,這對編輯的“編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紙質圖書的策劃到全媒體的出版,從手機出版物的定制服務到電影、電視等的運作,從成本投入預算到盈利模式的選擇等每一個環節都能體現編輯進行產品開發的編劇思路。編劇根據自身的全面策劃,敏銳的洞察能力,通盤考慮產品的每一個生產環節,從而推出提供完整的生產方案,為后面全媒體出版物的成功推出奠定基礎。
3.2轉型為全媒體出版的導演
要拍一部好戲,有了好的劇本固然重要,但是導演的水平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全媒體出版物的生產過程中,編輯前期的大量編劇工作為后續的生產做了很好的鋪墊,而如何導演這部劇就顯得更為重要了。這時,編輯角色定位又有了變化,不再僅僅只是一名編劇,而是多擔當了導演這一個重要角色,他是出版物制作整個過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把出版物推向市場的總負責人。全媒體出版語境下,編輯是具有組織和協調出版社、工廠、承銷商等的相關人員以及溝通作者,發揮他們的才能的功能,使眾人的創造性勞動融為一體,為全媒體出版的整個過程提供最好服務。編輯就好比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全媒體出版物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指揮官的素質和能力,加上讀者的口味日新月異,這就要求編輯在數字化產品層出不窮的時代背景下,徹底地改變單一的、傳統的編輯思維方式,努力熟悉并掌握新媒體技術、數字化技術、互聯網和其他移動網絡技術,在選題策劃、信息篩選、審美意識、多媒體形式、市場營銷、品牌策略等方面都應該具備與網絡時代相匹配的創新理念及多元化思想,從而成為全媒體出版語境下一名合格的出版物“導演”。
3.3轉型為全媒體出版物的制作者
在全媒體出版時代,編輯的工作應是“超文本結構”出版物的制作,也就是說,出版物不僅要有文字,而且還要有聲音、圖像、Flash甚至是影視文件,這對編輯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編輯要轉型為全媒體出版新技術的應用者,就要讓自己成為學習型編輯,對于當今成熟的數字化轉換技術、網絡社交新技術、多媒體應用技術等要進行必要的了解甚至能熟練運用,讓自己成為一個全媒體出版的全能手。
一是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出版流程的整合、集約數字內容服務,把現有的紙質出版物資源碎片化、數字化處理,為后面的全媒體出版提供資源儲備。
二是利用好出版社原有內容資源和作者資源,結合數字化信息技術進行多種形式的立體整合深挖和拓展。喚醒沉睡的內容資源,讓它們不再是躺在書店的某一角落讓讀者冷落的圖書,也不僅僅是掛在網絡上只供下載的電子產品,而是一種紙質圖書、電子圖書、在線閱讀產品、廣播電視電影產品甚至動漫游戲產品融合發展,具有多種用途和表現形式的閱讀產品甚至產業。充分利用作者的影響力以及后續產品,為內容資源的立體開發服務。
三是利用全媒體新技術,創新挖掘作者的方式,通過網絡的多種渠道關注作者博客、與作者及讀者進行互動,從而獲得第一手出版資源。
四是充分利用新載體、新媒體、數字化技術,把信息新技術滲透到出版的每一個環節,為出版物的銷售及其衍生品開發、新的盈利模式開拓等服務,從而成為全媒體出版的體驗者、應用者、引導者和受益者。
4結語
綜上所述,編輯作為出版的主體,尤其是一直從事傳統圖書出版的編輯不能不未雨綢繆,理性思考行業未來的發展,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主動讓自己融入全媒體出版潮流,在堅守傳統出版的同時,創新出版理念,重構編輯的全媒體出版素養,實現自我的角色轉變,主動融入全媒體出版環境,提高全媒體出版的綜合編輯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