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作賢
摘 要: 怎樣才能培養好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作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引發課外閱讀興趣;建立班級圖書角,提高課外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閱讀興趣;教給讀書方法,保持閱讀興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興趣培養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基本途徑就是閱讀。閱讀是學習之母,是智慧之源,是教育之本。《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閱讀從一年級開始便有明確的要求,要求1至6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50萬字,可見培養好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尤為重要。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所以,只有讓農村小學生產生課外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積極主動地閱讀,還能在閱讀過程中漸漸培養課外閱讀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那么,教師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建立閱讀與樂趣的密切聯系,就顯得至關重要。怎樣才能培養好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筆者在二十多年的農村小學任教,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條途徑實現。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引發課外閱讀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常常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簡介,向學生推薦與課文相關聯的讀物內容,也可以常常利用課文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設置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或者通過課堂教學后,引導學生擴展、延伸等,這些做法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七冊《卡羅納》一文后,就引導學生說:“《愛的教育》這部書中,記述了發生在四年級學生中的一百個動人的故事,《卡羅納》只是其中的一個動人的故事,同學們課余時間可以去看看這本書,感受到小說中的主人公對祖國和人民、對父母和兄弟、對老師和同學深厚而真摯的愛。”結果發現很多學生課后真去學校圖書館找《愛的教育》這部書讀。可見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則是課堂閱讀的延伸與豐富,教師應該善于抓住課堂教學中的有利契機,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方法,由課內閱讀帶動課外閱讀,這樣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升華了課外閱讀興趣的價值。
2.建立班級圖書角,提高課外閱讀興趣
農村小學生沒有課外書看,造成精神上的“營養不良”,不僅影響了他們現在的知識面和學習能力,而且拉大了貧富地區學生基礎素質的差距。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學生沒有課外書讀已經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從小學生跨進學校大門后,根本不可能像城里學生那樣,有機會在書店或圖書館看書,只能從教科書中獲取有限的知識。沒有豐富有益的課外書閱讀,就缺乏必要的知識積累,綜合素質就不可能提高。所以,建立班級圖書角,為學生添置適合其閱讀的書籍。讓學生一進教室,就看到書柜上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其閱讀的欲望就會油然而生。比如在我校就采取這種辦法,每個班級建立一個圖書角,書的來源一方面可以從圖書館里面借,另一方面發動學生把自己買的書拿來讓學生借閱,這樣書的品種、類型就多了。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養成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而且不定期地進行檢查、評比,看看誰讀得多、讀得好,特別是對讀得多、讀得好的學生還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充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充分發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讓“圖書角”成為一眼不斷流動汩汩清泉的水源,長久地保持學生鮮活的閱讀興趣,漸漸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
3.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可幫助學生盡快駛上讀書快車道。所以,我們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常言道:言傳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讀書興趣的培養也是如此。只有熱愛讀書的家長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孩子,只有熱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所以家長、老師就是很好的榜樣,課余時間,我一有空就拿取課外書看,當學生看到老師經常閱讀,會不自覺地模仿,逐漸地走上閱讀之旅。此外,我還利用召開家長會的有利時機,向家長灌輸這種理念,建議家長們有空多與孩子陪讀,共享閱讀的快樂,分享閱讀的感受,給孩子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領著孩子從多種角度感知語言文字,并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或感悟深入淺出地傳遞給孩子,使孩子在不經意中受到啟發。
4.教給讀書方法,保持閱讀興趣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這樣才可能事半功倍,讀書也是如此。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后,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閱讀,但是單憑讀物、環境等外在媒介的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不會長久的。要使學生的閱讀興趣長久地保持下去,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關鍵。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必須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知道了怎樣去讀,才能保持閱讀的興趣,使閱讀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樂事,而不僅僅是一時的好惡。讀書方法很多,可以精讀課外讀物、略讀課外讀物、精讀與略讀并重、寫讀后感、制作讀書卡片等,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博覽課外書籍,就要先千方百計地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興趣,學生才會對課外閱讀產生強烈的需要,才會主動積極地遨游書海,甚至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因此,教師應責無旁貸地承擔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責任,不斷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達到“我想讀”、“我會讀”、“我還要讀”的境界,促進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對事物的辯證認知,而且對學生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健全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