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泳
摘 要: 圖表是一種很好地將對象屬性數據直觀、形象地“可視化”的手段,能夠促使學生用英語組織信息、表達觀點、發表見解、開展閱讀和寫作活動,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圖表設計通俗易懂,圖表教學應用的基礎是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圖表有著自身的特性,具有文字和言辭無法取代的傳達效果。圖表經過師生的設計,可以應用到單詞教學與記憶方面、語法方面、文章結構脈絡方面等。本文探討了圖表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 高中英語 圖表 教學應用
1.單詞教學與記憶方面
One forgets words as one forgets names.Ones vocabulary needs constant fertilizing or it will die.—Evelyn Waugh.雖說辭海無涯苦作舟,單詞記了又忘,忘了又記,然而在指導單詞記憶時,我們可以用圖表把英語單詞分成各種類別,從而幫助學生記憶。英語詞匯量龐大,浩如煙海,對單詞先進行分類,有助于學生快速地掌握英語詞匯,提高記憶效率。英語語言專家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分類學習詞匯比不分類詞匯效率高出1倍。利用圖表可以把分類后的單詞變得更直觀、更明確。比如:記憶關于人的單詞。我們可以先進行分類,分成4類:(1)外貌特征,(2)性格與行為特征,(3)人體與動作,(4)家人、朋友與周圍的人等。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外貌特征”為范本,設計圖表如下:
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此類單詞可以不斷地添加進去。這樣,詞匯量在無形中龐大起來。課后,可以布置學生把其他方面寫人的再繼續完成。根據個人的實踐證明,學生喜歡這個作業,之后的單詞聽寫和寫作都反映出他們在關于“人”的方面單詞記憶準確,遣詞造句別出心裁。
同樣,一些比較龐大的功能性單詞也可以這樣進行教學。介詞是英語中最活躍的詞類之一,使用頻率相當高,用法多而雜,一個介詞可能有多種不同的用法;一個相近的意思又可以用不同的介詞表達。如果教學中我們對介詞進行分類,然后畫出如上圖表,就可以幫助學生比較輕松地記下來。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已經建立的各類單詞圖表,對高中英語每單元的主要閱讀語篇(Reading)進行英語詞匯教學,開展以合作、自主、探究為基礎的綜合性活動。在學生閱讀的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在閱讀語篇中要求掌握的詞匯,讓學生找出這些英語詞匯,不斷地添進已經建立的單詞圖表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師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英語詞匯含義和用法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能力。利用各種方面形成的單詞網,可以引導學生形成記憶鏈,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關注、理解與掌握這些常用、常見的新的英語詞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拓寬他們的詞匯量。
2.語法學習方面
英語語法一旦掌握規律并不難理解,我們同樣也可以進行知識網的構建。語法復習的有效策略:以語篇為依托,以主干知識為主線,構建相對完整的知識網絡。高中階段英語語篇含18種語法知識。
有了這張圖,再結合文字,一目了然,淺顯易懂。
教師可以利用這張網幫助學生歸納語法規則,然后以此類推,其他17個語法知識點也可鼓勵學生進行類似地畫圖并加以歸納總結,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法的習慣。
3.語篇教學方面
圖表在語篇教學中一樣可以發揮大作用,文章的脈絡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來。文章結構簡單,最常見圖表:總—分—總,總—分。但是,一些科普類的文章,涉及比較多的要點,專業術語多,學生閱讀起來難度大,理解困難,這時如果采取圖表的方式,特別有幫助。因為平時不斷地訓練學生用圖表剖析文章,所以到了高三,針對BOOK9,BOOK10兩本書中經典的文章多,不進行授課覺得可惜,如果要按照精讀教學又沒有時間。這個時候,我就布置學生用圖表(比如思維導圖)進行文章結構的分析。一方面學生的閱讀量上去了,另一方面鍛煉了他們歸納主題、抓住文章中心、關注細節的能力。這個作業,開放性強,圖表的樣式選擇面廣,學生都很樂于完成。
有些文章結構比較復雜,以BOOK9 UNIT4為例,我使用如下的圖表,教學過程中,我先選填一些內容,其余的發動學生一起參與完成。
經過調查,這些教學方式深受歷屆學生的歡迎,他們覺得這種方式更能激發參與的欲望,對英語的各個模塊有很清晰的概念,而且最關鍵的是完成圖表后很有成就感。總之,在教學中,經過不斷摸索,師生共同合作,挖掘彼此的創造力,取長補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定能做到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