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全會
摘 要: 文章通過《汽車制造技術基礎》教學過程、平時測驗、學生反饋和期末試卷分析,發現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從學生的思想動員、課堂的教學形式、加強校企合作和增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思路的探索,為課程的發展建設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并為培養新一代應用型汽車人才提供指導。
關鍵詞: 《汽車制造技術基礎》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一、引言
《汽車制造技術基礎》是我校車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在教學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課程主要圍繞汽車零部件加工工藝制訂和汽車整車生產工藝方面的知識開展教學,為學生將來從事汽車產品設計、制造、試驗、檢測維修、售后服務等相關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該課程涉及汽車零部件整個加工過程質量的控制、汽車整車四大生產工藝的工藝方法等內容[1-2],具有非常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性,不僅包含了最基礎的加工、裝配知識,而且涵蓋了實際生產過程中最先進的零件加工、汽車制造工藝。課程的教學內容較多,其本身的邏輯性、關聯性、系統性較差,有許多知識并不是通過理論學習可以讓學生吃透的,總體來看課程知識的重點太多導致無突出重點。下面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改革思路進行探討。
二、《汽車制造技術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平時測驗、學生反饋和期末試卷分析,發現本課程的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課程枯燥,學生興趣不濃。
本課程教學內容較多,理論性和實操性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理論知識覆蓋面廣,不易理解。本課程中零件加工質量的分析,零件加工中的定位誤差分析,零件加工尺寸鏈的分析等都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需要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說零件加工中的影響加工誤差的因素分析,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是系統幾何誤差還是系統受力、受熱或者綜合因素引起的,并不能單純套用課本上的概念。這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理論課程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
另外,課程前半部分講解汽車零件加工的知識,很多學生認為零件加工、制造不是汽車制造的重點,而且前一學期進行了金工實習和材料加工等課程的學習,認為自己已經對零件加工有所了解,所以學生對零部件加工知識的內容不夠重視,導致基礎學的知識不夠扎實,影響了后續的學習。
(二)教學方式固著。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國高校多媒體教學方式已經十分普遍。多媒體課件具有可操作性強,圖文并茂,節省板書書寫時間,復雜圖形的完美呈現等優點,受到了高校老師的青睞。但是在課件講解過程中,課件的翻頁速度比板書快,內容相應較多,有很多重點難點對學生的強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另外,多媒體課件所呈現出來的學習內容和習題解答都很容易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一定的框架內,不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和主觀能動性的提高。
(三)實踐教學項目不完善。
目前的教學項目中缺乏與工廠的實際生產的結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應對實際生產過程的能力。從以下兩個小的方面進一步簡述:
1.課程中涉及較多的加工、裝配、汽車整車工藝,雖然工藝規程是用來指導生產的,但是這些工藝規程都是來源于生產實踐,我們在課程學習中,如果缺乏相關的實踐教學,制訂的工藝規程將是空中樓閣。
2.汽車整車制造工藝中的總裝工藝,里面不僅涉及若干個裝配工段、數百個工序,而且不同的汽車制造企業和不同的汽車類型其總裝工藝都是不同的。教學過程中僅依靠理論的學習很難讓學生深刻理解。
三、《汽車制造技術基礎》教學改革思路
《汽車制造技術基礎》這門課對汽車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了解汽車制造,那么與汽車相關的研發、生產、管理、售后等工作都無從談起。為了更好地開展本課程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培養,完善教學實踐條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改革能夠培養出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滿足企業需求的畢業生。
(一)課前思想動員。
任課教師在開始本課程的教學之前,應當拿出一定的課時量結合課程的緒論部分對同學們進行引導和動員。
1.從整體介紹汽車制造,激發學生興趣。當前社會,汽車已經遍布于大街小巷,但是真正的汽車生產過程卻很少有人能夠了解。教師在課程開始前可以從整體上給學生介紹汽車生產,可以選用奔馳或者寶馬汽車的整個制造過程(包括零部件生產加工及整車生產工藝)的視頻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對高新技術的熱情;介紹目前世界上的先進技術與我國的現狀,激發學生努力學習新技術、為國爭光的學習動力。
2.從機械加工大類學習向專業的汽車零部件加工引導。雖然很多同學都進行了金工實習和材料加工等課程的學習,但是汽車零部件作為一種特殊的機械零部件有獨特的性質。教師要講清楚汽車零件以前面機械基礎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這樣學生對進一步的新知識學習就會比較順暢。
(二)啟發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相結合。
1.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在采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會使很多同學產生思維局限和“犯困”的感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提問、多引導,課件僅僅起到拋磚引玉的功能,更多的要讓同學們的思維“動”起來。比如在講解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概念和組成的時候,如果直接按課本講述,那么學生們就生硬地記住了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包括工序、安裝、工位、工步、進給這些過程,并沒有完全理解。在講解書上的概念之前,采用一個簡單的階梯軸加工的實例,讓學生采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機械的基礎知識說出加工思路,可能概念的準確度不夠,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思考考慮這個階梯軸是如何加工出來的,然后老師引出準確的概念,這樣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掌握就會非常深刻。
2.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教師不僅是老師,而且要和學生做朋友,積極了解學生的需求、想法。在課堂上不僅是老師講,學生聽,還應當和學生相互交流,老師要積極聽取學生對上一個知識點的意見,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完全平等的,對教學內容可以隨意交流,甚至一些知識點也可以由同學來講解。在汽車非常普及的今天,有些學生可能對某一項汽車技術非常喜歡,也有較深的研究,可以請學生就某一汽車制造技術進行講解,同學們可能更易于理解,也能增強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同學們的成就感,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加強了同學們對教學知識的掌握[3]。
(三)加強校企合作。
學習培養人才的目的無非是要滿足企業的需求,如果學校的課程學習脫離了企業的生產實際,那么將無法輸送給企業合格的人才。
1.增加實踐教學基地。汽車的生產、裝配工藝會隨著不同的車型和企業實際情況而不同。學校應根據地方企業狀況,選取多個不同的主要零部件生產企業(發動機、變速器等生產企業)及整車生產企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學完理論知識,借助企業平臺進行實際技能的培養和訓練。
2.增加實操訓練。學生如果要真正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相結合,那么必須親自動手訓練,除了在學校進行的一些拆裝、機械加工的實驗外,進行企業實際生產的操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一定要避免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實踐。參觀實踐對學生的整體認知會有一定提高,但是對實際生產、裝配的真實狀況的了解還不夠,在真正的實際操作中才能發現問題。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引導者,自身要有過硬的業務素質,才能夠更好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教師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而且要與企業技術人員經常溝通,年輕教師也可以到企業進行一定時期的鍛煉,通過實際的訓練過程,再與自己的科研和理論教學結合,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能夠更加自如。對于教學的實踐環節,學校可以聘請企業工程師與老師一起擔任指導教師,強化實踐教學效果。
四、結語
通過對《汽車制造技術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學生的思想動員、課堂的教學形式、加強校企合作和增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思路的探索。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在探索的道路上要不斷增強教師的業務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精神,把學習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驅動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一屆一屆學生的傳遞,畢業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工程實踐能力、創新開發能力將會得到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1]宋新萍.汽車制造工藝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何耀華.汽車制造工藝[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3]曠英姬.互動式教學在《汽車制造技術》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2(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