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510288)黃媛清 陳鳳霞
腹腔鏡下手術與傳統的開腹手術比較,具有創傷小、痛苦少及恢復快等優點。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技術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1]。但是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仍可能出現感染和發生相關的并發癥,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術后恢復。如何有效的對腹腔鏡術后感染進行預防和處理成為醫護人員急待解決的問題[2]。本研究對不同護理模式干預的腹腔鏡手術患者進行比較,觀察優質護理干預應用于降低腹腔鏡術后感染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至我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90例患者列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所有患者均分為觀察組45例、對照組45例。45例觀察組中有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在17~66歲之間,平均為(41.25±11.68)歲;45例對照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在19~38歲之間,平均為(39.78±13.1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等經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需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在手術前,檢查患者的凝血、血型、血常規、超聲、肝腎功能、心電圖等均無異常,并排空腸道,做好手術準備[3]。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為在患者結束腹腔鏡手術后,護理人員根據醫囑對患者給予護理。觀察組采用的是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其具體實施如下:①術前醫護人員協助患者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囑咐患者術前禁忌事項,并協助主治醫生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法,讓患者充分認識腹腔鏡手術的優勢,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主動配合醫生進行手術。②在手術時,護送患者進入手術室并與巡回護士核對患者信息,通過介紹手術室環境、手術醫生等與患者溝通交流,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協助麻醉師對患者實施全麻,維持手術室的無菌環境。護理人員對手術方法及過程應充分熟悉,以協助主治醫師順利開展手術。③手術結束后,讓未清醒的患者取枕平臥位,頭向一側偏,預防患者將嘔吐物以及分泌物吸入呼吸道。患者清醒之后讓患者改成半臥位,并給予低流量的吸氧和心電監護。跟蹤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感染或疼痛、皮下水腫、嘔吐、腹脹及喉頭水腫等術后并發癥[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患者腹腔鏡術后出現感染及并發癥的情況,術前術后SAS和SDS評分情況。
1.4 評價指標 選擇焦慮自評表(SAS)和抑郁自評表(SDS)評價患者的焦慮、抑郁水平。兩組均有20 個項目,每項分值為1~4分,得分越高則表明焦慮、抑郁程度越高[5]。
1.5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17.0來統計分析,數據運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分別使用χ2檢驗和t檢驗來比較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若P<0.05,則可視為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感染和并發癥的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術后感染1例,并發癥3例,感染率為1.11%,并發癥率為6.67%;觀察組出現術后感染8例,并發癥14例,感染率為17.78%,并發癥率為31.11%;觀察組術后感染率和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比較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患者腹腔鏡術后發生感染和并發癥的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腹腔鏡術前術后SAS和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均有所降低,觀察組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附表2 兩組患者腹腔鏡術前術后SAS和SDS評分比較(n=45,±s)

附表2 兩組患者腹腔鏡術前術后SAS和SDS評分比較(n=45,±s)
組別 例數 SAS評分 t值 P值 SDS評分 t值 P值術前 術后 術前 術后觀察組 45 51.46±7.69 34.33±4.5612.85310.000066.45±4.3335.28±4.4233.79300.0000對照組 45 53.58±6.33 48.21±4.684.57600.000065.98±5.2151.33±7.3610.89840.0000 t值 1.4278 14.2496 0.4654 12.5409 P值 0.1604 0.0000 0.6439 0.0000
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治療方法,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對患者的創傷輕,術后恢復速度快等優勢,越來越多的受到醫護人員、患者及患者家屬的青睞[6]。目前腹腔鏡手術治療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不能完全杜絕術后感染及并發癥。患者在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可能會出現出血、腹脹、疼痛、惡心、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的癥狀,致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不佳,影響患者的康復及對醫院的滿意度,因此預防腹腔鏡術后感染及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
據有關研究報道,心理應激反應會對本人的免疫系統功能造成影響。經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可能由于心理焦慮、緊張等情緒,引起自身免疫系統改變,增加術后感染發生率。常規護理措施是醫護人員單方面的向患者傳遞信息,較少或者沒有考慮患者的意見、感受,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難以得到緩解。而優質護理是醫護人員和患者進行雙向溝通交流,充分考慮尊重患者的意見,重視患者的感受,使患者充分了解所患病癥以及采用的治療方法,用專業和精細的護理為患者的手術治療創造良好的環境,預防和避免腹腔鏡術后感染及并發癥。
本研究對優質護理干預應用于降低腹腔鏡術后感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觀察,結果顯示,優質護理干預組腹腔鏡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率為8.89%,常規護理干預組的感染和并發癥率為48.89%,可見經優質護理干預的患者出現腹腔鏡術后感染和并發癥的情況好于經常規護理措施干預的患者(P<0.05);雖優質護理干預組和常規護理干預組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與干預前均有所降低,但優質護理干預組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可見對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情況,從而大幅降低腹腔鏡術后感染率及并發癥率。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在降低腹腔鏡術后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