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 師陽 周旭坤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與直視下取石治療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膽囊和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數量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使用直視下取石術治療,觀察組使用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術治療。結果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為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使用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的方法對膽囊和并膽總管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明顯優于直視下取石術。
關鍵詞: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直視下取石;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
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因此及時有效并安全可靠的治療手段極為重要[1]。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微創手術的理念開始進入到了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手術中[2]。本次研究分析了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與直視下取石治療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差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膽囊和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數量10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X線平片或CT等影像學手段對其進行診斷,均得到確診。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齡30~65歲,平均(52.23±3.23)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30~63歲,平均(51.32±3.01)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33~65歲,平均(53.23±4.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治療方法,即直視下的取石方法對其進行治療。在臨床對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在腹腔鏡下直視患者的病灶位置,并對患者實施取石手術的治療,在術前準備上和傳統的開腹取石術方法相同,也不需要放置導尿管。在取石的過程中,需要在腹腔鏡的直視下進行取石處理。在手術治療后,可以對患者實施常規的預防感染治療。
1.2.2觀察組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使用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術的治療。首先對患者實施常規處理,即先完成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在將膽囊切除完成后,調整患者體位為平臥右斜約15°,并在劍突下方約10 mm的位置將轉換器放置在肝部下方的間隙位置,將肝下間隙進行顯示,并使用紗布將網膜孔進行堵塞,避免出現膽汁的滲入。根據解剖標志將患者的膽總管進行辨認。經穿刺辨認清楚膽總管后,然后在其前壁切開約1 cm的切口,切口平行于膽總管長軸,避免切開膽總管前壁常見的血管,切口部位避免在十二指腸的上緣切開。若患者膽囊管擴張顯著,可通過膽囊管探查膽總管,則在其匯入膽總管稍上方切開膽囊管,并插入膽道鏡對其進行相應的探查處理。在探查處理完成后,可以進行常規的留置T管治療,若經膽囊管膽道鏡探查后可不必留置T管,在取石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膽道鏡的手段對患者的膽道和膽囊內部進行觀察,并對其實施相應的取石處理。
1.3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的體征以及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使用影像學方法檢查后發現無任何殘留結石。有效:患者癥狀和體征有明顯好轉,使用影像學檢查后發現出現非常少的殘留結石。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無任何好轉,使用影像學檢查后發現患者仍出現嚴重殘留結石。并需要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以及治療完成后的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對本次研究中的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率62%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率30%,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0%。同時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2%,差異均為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膽囊結石(cholelithiasis)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女性患者多發于男性患者,同時在40歲后的發病率也會不斷的提升。在結石的性質上,往往是膽固醇結石或是膽固醇為主的混合結石,另外膽色素結石也較為常見[3]。膽囊結石的發病原因較多,妊娠、肥胖、高脂肪飲食、高脂血癥、糖尿病以及長期腸外營養均極有可能導致患上膽囊結石。而膽囊結石會導致患者出現膽絞痛、上腹部隱痛、膽囊積液以及膽總管結石等情況[4]。
有研究顯示,微創手術治療是目前在對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治療過程中最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患者有著重要意義[5]。但目前較多的微創手術仍然是直視下的腹腔鏡治療。這種治療手段雖是微創治療,安全可靠,但仍會導致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出現無法觀察到所有結石。基于這一點,使用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就顯得極為重要[6]。通過使用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治療的手段,能夠在膽道鏡的觀察下,將患者所有的結石進行相應的清除處理,因此能夠起到非常有效的治療效果。尤其是在使用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方法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也能夠降低膽道殘余結石以及降低對患者造成創傷的幾率。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宋新.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與內鏡聯合腹腔鏡治療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3,(6):1082-1083.
[2]魏林.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與直視下取石在膽囊并膽總管結石治療中的對比研究[J].腹部外科,2014,27(3):218-221.
[3]王躍珍.腹腔鏡下纖維膽道鏡取石與直視下取石在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治療中的對比研究[J].吉林醫學,2014,35(8):1612-1614.
[4]李鵬,杜鋒,陳乃金,等.內鏡腹腔鏡聯合與腹腔鏡下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臨床分析評價[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1,34(17):13-15.
[5]吳健,丁巖冰,鄧彬,等.同步或序貫腹腔鏡內鏡聯合手術治療膽囊合并膽總管結石的對比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11):996-999.
[6]孔源,邵峰,姚寒暉,等.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治療老年膽囊及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3,21(2):124-125.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