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兒科護理安全隱患的相關因素及有效防范措施。方法 對我院兒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以來收治的兒童患者進行實時跟蹤和詳細記錄其臨床護理表現并對其臨床表現進行分析總結。結果 兒科護理安全的主要影響因素是護理人員的責任和技術水平以及護患溝通問題等。結論 只有認真落實各項制度措施,不斷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加強護患溝通等才能消除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提高兒科護理的質量。
關鍵詞:兒科護理;安全隱患;護理;防范;服務態度
兒科的患者均是兒童,由于其年齡原因,無法準確的描述自身病情,且病情變化較快,意外事件的發生率較高[1]。這便導致該科室的工作性質是具有高風險性的。
1 護理安全隱患分析
1.1護理業務水平 部分護理人員未牢固掌握專業知識,缺乏精湛的操作技術和較強的溝通能力,欠缺臨床護理經驗等都會造成在臨床工作中的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以及對患者全身心的護理不能準確、及時地完成,這些也會造成護理糾紛的發生[2]。
1.2責任心方面 輸液過程中沒有加強巡視,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如穿刺部位液體外滲引起腫脹;回血堵塞針頭或液體未及時添加;有的護士未嚴格按照醫囑要求調節輸液滴數,僅憑經驗估計,而出現輸液過快或過慢問題,過快患兒肺水腫,心臟負荷過重;有的護士工作緊張繁忙時就產生急躁情緒或急于下班,在交接班時不認真仔細。
1.3護患溝通交流方面 工作繁忙,護士緊張,導致沒時間和精力傾聽患兒及其家長的傾訴,各項治療、護理和宣教的解釋工作不到位,缺少溝通交流。也有護士的自身原因,服務態度生硬,不注意說話方式和語氣,回答問題簡單,導致家長不滿。
1.4家屬方面因素 家屬情緒異常緊張、焦慮、擔心,既想迫切治療,又擔心孩子受苦,甚至有些家長情緒失控。家長寵愛患兒,平時對孩子百般呵護,來到醫院就變成對醫務人員醫療和操作技術的要求苛刻,如事與愿違,極易發生糾紛[3]。
1.5患兒方面的因素 兒科患者是一個特殊群體,大多數患兒還無法完善表達或完全不能表達自身發生的病痛,這也使護理工作的難度有所增加,若患兒病情出現變化,護理人員未對患兒進行及時地巡視,未對病情變化進行仔細觀察或因護士欠缺臨床經驗,未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和及時處理等,延誤了患兒病情,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引發醫療糾紛。
1.6藥品和設備方面的因素 醫院廣泛應用各種新設備、新技術和新藥品,也會導致安全隱患的發生,護理人員在使用新設備、操作新技術時不夠熟練,不能掌握新藥品的不良反應以及設備性能不穩等,都使藥品、設備存在安全隱患,容易引起醫療糾紛的發生。
2 兒科護理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
2.1提升業務能力,加強護士職業素養:護理工作依法管理的基礎是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術能力,只有精通護理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本專業技術操作能熟悉掌握,才能在繁忙的護理工作中鎮定自如,避免發生差錯。鼓勵護理人員學習心理、人文等知識全面提高自身修養,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水平,充分認識到自身責任,改變服務態度,強化業務能力,為患兒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2.2加強護患溝通技巧 在護理工作注重細節,適當延長護患關系交流時間和次數,將交流溝通貫穿在護理操作過程中,縮短護患間的距離,增進感情。對于靜脈穿刺較難的患兒,給予家長含蓄預警信號,讓家長做好心理準備,以便工作的順利實施和得到家長的密切配合[4]。虛心接受家長的建議,不斷改進工作主法和改善工作流程,以便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其次,作為護士應以愛心、耐心、同情心理解家長心理,使用一定的語言技巧和委婉的方式進行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取得家長的理解和合作。
2.3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 “三查八對”看似簡單的查對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很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工作繁忙時,在執行靜脈穿刺過程中一不小心,容易導致吊瓶錯用,張冠李戴。
收取患兒藥品時,認真核對執行單及藥品是否相符,查看藥品劑量并向家長交待相關事宜,收取藥品后在注射單右上角上注明:已核對,收藥天數,并簽名;液體配制者再次核對執行單與藥品是否相符,檢查藥品質量,有無配伍禁忌,配制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查八對,掌握無菌操作原則,藥品配制做到現配現用,避免藥品放置過久出現藥效下降和不良反應。為了防范差錯,對每天輸液患兒進行編號管理;為患兒穿刺前,護士再次做好三查八對,確定無誤后再執行穿刺。收藥、配藥、穿刺三個環節的護士嚴格把關,并進行簽名負責制,做到層層把關,各負其責[5]。
2.4嚴格做好藥品和儀器的安放和檢查工作 安排專人管理兒科專用藥品與急救器材,在固定位置放置,保證儲存量充足,用后要及時補充,對藥品過期失效事宜要及時檢查;定期維護、保養搶救儀器并及時維修,減少儀器故障,延長儀器的壽命,保證急救儀器時刻處于備用狀態。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使其對急救儀器的操作能夠熟練掌握。
2.5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患者滿意度 護理人員要提升服務理理念,嚴謹工作態度,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論,對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診斷、用藥、護理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數。護理人員要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善待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改善工作態度,提高責任意識與業務能力,從而減少兒科護理安全隱患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兒科護理質量。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觀念,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為對護理環節進一步調整、補充、完善,才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溫馨、安全、滿意的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劉顯峰.護理差錯調查分析及防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0).
[2]徐敬芬.兒科護理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當代護士,2011,17(3):88-89.
[3]蔡曉燕.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01).
[4]馮娟.兒科護理安全管理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1,35(9):230-231.
[5]羅敏.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03).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