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玉梅 孫靜
摘要:目的 通過對200例患者進行臨床病歷分析,討論子宮內膜癌綜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根據200例患者所采用的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綜合組(手術+放化療+激素)80例、對照組(手術+化療)70例、參考組(手術)50例,對比三組的最終療效。結果 綜合組和對照組患者局部復發率及遠處轉移率均低于參考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參考組(P<0.05);綜合組要稍稍優于對照組,但其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治療對子宮內膜癌具有明顯的療效,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綜合治療;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為我院于2008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200例子宮內膜癌患者。這200例病例均是經過了手術病理或者組織細胞學的相關檢查最終確認為子宮內膜癌。200例患者的年齡在31~69歲,平均年齡46歲左右。在子宮內膜癌的臨床分期上面,屬于Ⅰ期的一共有142例,屬于Ⅱ期的一共有38例,屬于Ⅲ期的一共有20例。在病理類型上面。一共有134例屬于腺癌,剩下的66例屬于非腺癌。在腫瘤范圍方面,只侵入到子宮內膜的共有41例,侵入到淺肌層的共有129例,剩下的30例腫瘤已經侵入到了深肌層。最后,根據患者所采用的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了3個小組,分別為綜合組、對照組和參考組。其中,綜合組的80例患者采用的是手術加放化療再加激素的治療方式,對照組的70例患者采用的是手術加上化療的治療方式,參考組的50例患者只采用了手術這一治療方式。
1.2方法
1.2.1參考組患者治療方法 對于參考組中的50例患者,只采用了手術這一治療方法。結合每名患者的實際狀況,充分考慮其臨床分期、當前身體情況等因素來選擇其手術方式。所采用的手術方式主要有次廣泛/廣泛全子宮切除手術、盆腔淋巴結清手術、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取樣或清掃術。在通過術中腹腔沖洗液發現癌細胞的同時,需要進行大網膜切除手術。
1.2.2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法 對于對照組中的70例患者,采用的是手術加上化療的治療方式。在對這些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病理類型、病理分級等因素。在患者手術完成后,輔助性地進行化療,其化療方案為TC/TP(TAX 135~175mg/m2,CBP AUC=5,DDP 60mg/m2),重復進行21 d,一共4個療程。
1.2.3綜合組患者治療方法 對于綜合組的80例患者,采用的是手術加放化療再加上激素的治療方式。之所以要對這80例患者進行綜合治療,主要是因為他們具有淋巴結轉移、深肌層浸潤等特殊的高危因素。針對這部分患者,進行放療的計劃包括:①全盆野:以4~5腰椎水平為上界,以閉孔下緣為下界,以股骨頭中線為外界,放療劑量為6MV X線DT45~50Gy。在手術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免疫組化。針對那些孕激素受體呈陽性,并且可以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患者,需要對其輔助進行激素治療。同時采用的化療方案為TC/TP(TAX 135~175mg/m2,CBP AUC=5,DDP 60mg/m2),重復進行21 d,一共4~6個療程;②激素治療:如果患者已經處于子宮內膜癌晚期階段,不能直接進行手術切除;或者是患者尚處于年輕階段,希望保留生育能力,則可以考慮采用激素治療。其激素治療的方案為200~400mg/d的甲羥孕酮或者500 mg酸孕酮,進行2次/w。也可以在服用孕激素的10 d以后讓患者口服他莫西芬,服用量為10~20mg/次,服用2次/d。
1.3隨訪 對接受治療后的200例患者進行定期隨訪。隨訪的頻率為:手術后的2年以內,每個季度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在手術后的2~5年內,每半年對患者進行隨訪1次。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統計軟件主要SPSS20.0軟件,同時輔以Excel進行統計數據的處理。對于計數的檢驗,主要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則表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反之則沒有。
2 結果
2.1三組患者局部復發與遠處轉移發生率對比 通過對三組患者局部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發生率的對比可以發現,參考組要明顯高于其他兩個組,并且這一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即P<0.05。而綜合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在局部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率上面綜合組要低于對照組,但這一差別則沒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具體數據如下:①局部復發率:綜合組1(1.5),對照組4(7.3),參考組8(20.0);②遠處轉移發生率:綜合組1(1.5),對照組3(5.5),參考組6(15.0)。
2.2三組患者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對比 三組患者中,綜合組和對照組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率要明顯高于參考組患者,這一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而綜合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在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率上面綜合組要高于對照組,但這一差別則沒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具體數據如下:①5年生存率(%):綜合組55(84.6),對照組42(76.4),參考組21(52.5);②中位生存期(月):綜合組40.7,對照組32.8,參考組18.4。
3 討論
在手術治療方面,我們要掌握患者的實際情況,以患者臨床分期為考量,結合患者身體狀況,選擇手術方法。在進行手術前,也要注重該醫院對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情況和術者的操作水平,因為預后質量的高低和初次手術治療效果有密切的關系。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方法有放療,這個可以具體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術前放療或是術后放療。一般情況下,患者在手術前后進行聯合放療,能顯著提升生存幾率,有效防止腫瘤復發或者轉移。現在來說,術后放療被廣泛推廣,將它作為一種輔助性治療,也是對手術治療的補充行為,有效防止腫瘤復發。一般情況下,對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時,明確判定患者臨床分期和病理級別,并加以術后補充治療,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提升患者生存率。若對患者采取綜合性治療,若是早期患者,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后對患者標本采取免疫組化的措施,對陽性患者加以激素治療;若患者存在盆腔外轉移或是存在高危轉移可能性,那就要實施放化療措施,讓患者有效并且充分的得到治療,同時也要考慮患者的健康情況,適當采取全身治療,以便給患者最佳治療措施。本文研究中,我們可以從結果中得出,對患者實施綜合治療手段,可以明確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有效降低局部病情復發率和遠處轉移幾率。
所以,我們就以上分析作出總結:治療子宮內膜癌,綜合治療方法具有明顯效果,治療過程中,以患者實際狀況為參考,對其采取手術、放化療、激素治療等多種方法結合治療,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生存幾率,這種治療方法可以在臨床治療上展開運用并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秦煥娣.兩種診斷方式對子宮內膜癌腹腔沖洗液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5).
[2]侯玉梅.不同方法治療子宮內膜癌130例回顧性分析[J].河北醫藥,2012,30(7).
[3]牛海云.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和治療新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3(7).
[4]張克強,江寧,沈光耀.子宮內膜癌的綜合治療及臨床特點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3,22(3).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