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富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70
摘 要:健身氣功已經不是老年人的運動專項,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逐步發展,健身氣功的文化精髓已經逐漸地被社會認可,較多的年輕人也進行了實際的鍛煉中,通過身體、心理和氣息的調節逐漸形成健康的體魄,也促使了良好情緒與優良品格的形成,在高職院校中的推廣已經有了顯著的成效,并對社會人才的培養和經濟建設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文章對健身氣功的健身功效進行了分析,并詳細地總結了健身氣功在高職院校中推行的校園意義,以及對于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健身氣功 高職院校 推廣意義 心理調節
中圖分類號:G852.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a)-0070-02
健身氣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通過氣息、心理和身體運動的調節,能夠實現很好的保健作用,在促進身體健康的同時,還塑造了個人的形象氣質與文化涵養。在現代化的建設中,軟實力建設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統一發展,推崇中國傳統文化積極的一面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健身氣功在高校的推廣,不僅有利于人才的身心培養,還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形成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1 健身氣功的健身功效分析
“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健身氣功順應天時地利、練養結合、防患于未然、剛柔相濟、動靜結合的獨特身心鍛煉方法,以自我鍛煉為基本手段,動作緩慢、柔和,十分注重氣血的運行呼吸、意念的配合,不但注重形體的健康,還關注著心理的健康。
健身氣功通過自我內心的塑造,促進了身心健康的形成,將個人的身體素質與道德素質都提高到了另一個高度。通過自身的休養生息調節,促進人與社會的融合,同時也構建了和諧的社會生活氛圍。健身氣功是取之于文化傳統,而用之于繼承文化傳統的人,有利于中國精髓文化的弘揚,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2 在高職院校推行健身氣功的校園意義
構建和諧校園是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通過健身氣功的教育實施,較多的大學生群體能夠靜下心來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凈化個人的思想,增強學生們的體魄,端正學習和生活的心態。通過中國傳統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精華吸收,了解中國哲學思想,并應用于實際的為人處世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和交流的心態,形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規律。從總體上說,在高職院校推行健身氣功,有利于和諧校園的建立,從而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立。
3 健身氣功在高校推行的社會意義
3.1 健身氣功促進心境平和,減緩生活壓力
在健身氣功的鍛煉中,其核心部分就是氣的鍛煉,也就是心境和情緒的控制,只有平和的心態和舒緩的情緒才能進行健身氣功的鍛煉。在具體教學中,學生們按照教師的一步步引導進行情緒的調節,起初都是帶著疑問和好奇的心理進行,隨著心情的舒緩,身體、心理與思想進行鍛煉、洗滌和凈化后,學生們能夠緩解較大的心理壓力,達到放松的狀態,在東方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梳理個人的煩惱,這種行云流水的意境感受促進了平和心態的長存。通過身心的融合能夠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通過健身氣功的鍛煉提高心智的成熟,促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3.2 運動場地不受限制,便于開展學習、生活和工作交流
健身氣功其基本運動原理與國際上的有氧運動比較相似,都是在緩慢的動作中進行身體機能的調節,從而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長時間鍛煉,有利于疾病的去除和壓力的緩解。與有氧運動的不同是,健身氣功具有明顯的中國傳統文化涵養,更適合中國人內心情感與思想的建立。另外,健身氣功不需要復雜的健身器材,只需要通過自身簡單的肢體運動就可以達到運動的效果,通過健身氣功的使用,排解生活中的困苦,并且可以通過集體運動的形式,增加團隊之間的友誼,培養淳樸的性格,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通過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包容生活中的阻礙和煩惱,實現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健康交流。
3.3 促進全民運動健身
運動在傳統的意義上說是具有劇烈肢體動作的一種行為,而對于喜歡靜養的人群,健身氣功就能夠較好地適用。從而,通過健身氣功與競技運動的結合,能夠實現全民運動健身的局面。健身氣功不用耗費資金和運動器材,只要能夠掌握運動原理就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的運動,并且不受年齡和心理素質的影響,不同的年齡階層都可以進行身心鍛煉,通過傳統哲學思想的熏陶逐漸培養內心思想建設。
3.4 有利于中國軟實力建設
健身氣功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為基礎,通過身體、心理和氣息的調節來實現身心鍛煉的。在運動鍛煉中,潛移默化地進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其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舒緩的心境體驗、包容平和的治世之態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健身氣功的鍛煉,能夠在噪雜的社會中獲得一片凈土,增進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弘揚中國中庸包容的治世之道。國家的綜合實力建設不僅僅是科技事業、教育事業和軍事實力之間的較量,更是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精髓的軟實力競爭。因此,在高校開展健身氣功的鍛煉十分必要,通過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逐漸提高我國的軟實力文化培養。
4 健身氣功在高職院校推行的具體建議
4.1 健身氣功俱樂部
建立健身氣功健身俱樂部,不但便于健身氣功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還能促進校內外交流和合作。健身氣功俱樂部的建立,有助于健身氣功融入高校體育課程體系,能充分利用更多的資源開展健身氣功活動。
4.2 積極開展健身氣功比賽,加大宣傳
在校園多開展健身氣功比賽,以促進該項目的推廣。不但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而且能促進學生對這項運動的愛好與參與,達到擴大健身氣功的宣傳效果。
4.3 開設有關選修課或選項課
高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需求,開展健身氣功選修課程或選項課,通過課堂指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養生理論以及相應的養生方法、技能和技巧,以此增加學生對養生文化的領悟與實踐。
5 結語
在高校中推行健身氣功的課程,不僅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年輕一代人的需要。在健身氣功的運動鍛煉中,較多的年輕人能夠磨練心智、舒緩心情、降低學習和生活的壓力,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還能夠促進文化精髓的發揚,從而提高了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通過自身修養和素質的提高,進一步豐富自身的學識,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在健身氣功的指導教學中,必須進行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中心,努力構建和諧校園,同時也促進了和諧社會的建立。
參考文獻
[1] 吉莎麗.高校開展健身氣功課程的意義及教學組織形式分析[J].成功:教育,2013(24):280.
[2] 黃曉華,盧建新.健身氣功在建設和諧校園中的作用及意義[J].當代體育科技,2012(26):75-76.
[3] 陳繼巖.長春市高校開設健身氣功課程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2012.
[4] 張彤.高校健身氣功課程開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求知導刊, 2015(22):32.
[5] 張彤,楊嘉民.高校健身氣功推廣的文化審視與思考[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