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凌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4.083
摘 要:結合多年的高職體育教學經驗,通過分析高職公共體育存在的問題入手,認為在高職體育教學中采用微課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得出一條適合高職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微課教學能夠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來進行體育技能的學習和練習,便于學生課前自學,課中導學和課后鍛煉,提高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課微課 微課設計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a)-0083-02
1 高職公共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公共體育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生體育態度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將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學好就可以,所以很多學生雖然平時也參加體育課,但是沒有形成體育思維思路,習慣于被動接受,反映出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部分學校對學生產生了思想和管理上的錯位現象,學校仍然保持陳舊觀念,注重學生的理論成績和職業技能成績,而忽略了他們其他科目的學習,導致無法培養出合格的全面發展的高職畢業生。有的學校甚至為了追求學生的就業率,直接取消了高職學生的體育課,導致學生無法學習體育。學校沒有加強管理,安排課程方面存在著巨大的缺陷和不合理性,沒有進一步啟發教育學生的學習,也沒有對成績差的學生進行文化課的輔導和幫助。另外,學校沒有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導致學生壓力過大,沒有很好地緩解壓力和挫折,無法克服對于體育課學習的恐懼心理。
2 高職公共體育開設微課的優勢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微課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課程小型化,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微課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微課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于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通過微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讓學生更快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去,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能力。借助微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同時教師在微課教學中要注意確保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地位,還要突出教學內容,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等原則。才能在此基礎上運用微課教學來做到教學相長。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微課教學的理論教學主要以視頻為主要載體來展現教師的技能操作細節,教師不需要反復講解和操作,學生也能快速掌握技能,效果比現場教學好。
3 高職公共體育微課設計策略
建立教師的電子檔案,高職院校在體育教研組網頁上建立體育教師和外聘教師的電子檔案為學生的選課建立起直觀的感念,為學生的電子選課系統鋪設基礎,使學生的網上選課成為可能。把自己專項所需要的學生和這方面特別有天賦的學生通過雙向選擇先選到自己所擔任的專項課內,然后通過網上課程報名系統進行選課編班。每班最少20人,最多不超過28人,每次對相應的班級開設7個項目的課程,如果班級選擇某一項目的學生比較多的時候,老師采取考核的方式擇優錄取,其他同學進行調配的方式進行,力爭讓同學們都能選擇一項適應自己身心發展和興趣的項目作為自己專項化發展途徑進行身體鍛煉。
專項課時間安排和班級數量:按“1+2”模式(每周1節30 min體育常規課和身體素質課+1節30 min專項技術課)進行教學組織安排。微課教學開展教學的時候,學校采取是為教師同時進入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按學生興趣選項分班,一個微課教學班不超過28名學生。具體安排如下:(1)部分同學通過教師上體驗課程時選擇進入相應的班級;(2)教師個人介紹和教師對學生的要求的資料,引導學生選擇相應教師和相應的課程;(3)根據項目人數限定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專項的選擇;(4)對于學生熱門的項目采取開設多班并進行分層的方式進行教學;(5)專項班級根據項目的特點有些項目男女分班進行教學,有些項目進行男女分班教學。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如果同一項目報名人數眾多進行選拔性的分層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專項課的項目設置,根據學校場地和師資情況,在保持學校傳統的體育特色項目基礎上確定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網球、乒乓球、形體與健身7項作為學生選項的主要課程,其中籃球項目、羽毛球項目、網球項目學生選擇比較多,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其他項目由于學生的選擇比較少則采用一班一教師的方式進行教學。
微課教學在體育體育教學的實踐最適宜的課程時間是30 min,也就是現行課程的2/3節課的時間。這樣看來,目前高職院校一節課程45 min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不合理的。教師們私下也在談論,今天上的課到下星期過來基本又都還給老師了。不得已,教師有時又要從頭開始教學生原有的動作,這樣在體育教學浪費的時間是太多、太多了,教師們在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勞動,而且勞動的效率是低下的,體育課程教學的成效是有的,但如何保證高質量教學確實是目前最關鍵的問題之一。因此教師們也質疑目前體育教學的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在反復查閱資料后,發現其中一篇有關材料中提到將課程安排為:“30 min+10 min+30 min”的教學方式,單次課時的減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兩節微課之間安排一個10 min的課間休息,有利于勞逸結合。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也比較適合學校微課教學改革的積極開展。
要推進“30 min+10 min+30 min”的教學模式,應該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掌握好教學節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認識,轉換課時觀念。制定契合高職院校的“30 min+10 min+30 min”體育教學計劃。教師通過3年的技術教學,不僅要是使學生獲得體育基本技能和相關體育理論知識,積累體育技能的實踐經驗,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促進身體、心理向全面、主動、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還要在體育文化素養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逐步形成一條“普及-提高”循環發展的趨勢,在實踐和反思中探索后備人才的培養機制。使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使用所學的技能去進行身體鍛煉,參與業余或專業的比賽,通過體育技能打開視野,逐步樹立科學的生活觀和積極進取的人生觀,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4 微課教學的設計要求
對于高職公共體育的教學,要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進行體育理論學習和體育訓練的興趣與教師有極大的關系,對于一門科目的喜愛往往建立在對老師的態度上。因此教學內容要盡量“生活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素質全面、個性完美、人格健康、擁有自由開放的精神和開拓創新的意識的人才。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作為老師,必須在現有的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理論課學習和體育訓練、心理輔導和調節相結合的框架模式。這些都需要體育教育工作者鉆研體育課體育教學,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閆立亮.體育特長生文化成績差的原因及其對策[J].山東體育科研,2002,11(9):311-313.
[2] 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6(4):15-18.
[3] 胡鐵生,黃曉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11(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