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良
[摘要]鄉鎮旅游服務業是基于鄉鎮歷史文化環境及資源條件下所產生的重要產業,是鄉鎮產業結構調整探索的重要方向。鄉鎮旅游服務業是低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對輻射帶動鄉鎮其他服務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鄉鎮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然而必須正視鄉鎮旅游服務業的現狀問題,積極探索新的出路,才能助推鄉鎮旅游服務業健康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鄉鎮旅游;服務業;紅色旅游;現狀;發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257
中國是農業大國,鄉鎮經濟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舊以農業經濟發展為中心[1]。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鄉鎮旅游服務業開始顯現優勢。一方面鄉鎮旅游服務業依靠于區域性文化環境及其資源條件,投入少、產出高,成本相對固定,受市場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產業格局以點向面擴張的形式展開,適合鄉鎮經濟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對鄉鎮以旅游服務為中心的整個服務體系拉動力較大,容易形成合力,經濟價值體現明顯。雖然鄉鎮旅游服務業優勢明顯,但在資源的整合能力、服務質量的提升等方面依舊缺位。
1 柯渡鎮旅游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露涉偩嚯x省城昆明85公里,昆轎旅游專線(二級路)、省道7204公路穿境而過,屬滇中產業新區規劃發展范圍。
二是旅游資源稟賦濃郁。1977年10月省政府在丹桂村建立了紅軍長征紀念館,至2013年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境內的丹桂清真寺和回輝村清真寺內的紅軍標語、丹桂村楊氏宗祠等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久遠,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三是旅游景點初具特色??露涉傊饕劳械す鸫宓募t軍長征柯渡紀念館,加快柯渡鎮紅色旅游項目的開發,打造了丹桂紅軍村。2007年,啟動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主體修繕工程,并引進企業開發丹桂紅軍村,2014年實施丹桂美麗鄉村市級示范村建設,為柯渡紅色旅游文化品牌建設奠定了硬件基礎。
四是接待服務功能增強。初步調查,柯渡集鎮周邊現有餐館可容納1000人次就餐,住宿旅店共有床位300個,經營面積在800平米以上的小型超市有2個,可以滿足游客的一般需求。
五是農特產品較為豐富??露杉偞硇陨唐酚信8砂汀⒋竺?、早春洋芋、三七、鮮銷蔬菜、板栗、核桃等。每個季節都有農產品上市,游客購買比較方便。
六是旅游服務日益劇增。柯渡鎮紅色旅游文化成效逐漸凸顯,2015年,到柯渡鎮參觀旅游的人數達10.6萬人次,帶動了柯渡集鎮及周邊餐飲、住宿、農副產品的快速發展,實現旅游服務業收入800萬元。
2 柯渡鎮旅游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柯渡鎮紅色旅游文化起步雖然較早,但資源缺乏合理有效利用,產業互聯性不足;其次,服務水平滯后難以滿足旅游服務發展要求;同時,旅游產品的宣傳推廣不到位,起色不佳。
(1)基礎設施滯后,資源利用單一
基礎設施也缺乏完善,雖然轎子雪山旅游專線建成通車,但從轎子雪山旅游專線至先鋒六甲的金柯公路坑洼不平,柯渡集鎮至丹桂紅軍紀念館道路狹窄,大型旅游客車通行困難,制約柯渡鎮旅游發展。
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雖然是一張珍貴名片,但僅以此作為柯渡鎮旅游服務發力點,后勁不足。尋甸境內建成的具有較強參觀內容的紅色景區主要集中在先鋒、柯渡兩鎮,景區內除了紅色文化景點,無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風景名勝。作為市級文物保護的丹桂清真寺,以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回輝村紅軍標語和丹桂楊氏宗祠,游客知曉率不高,景觀資源不足。
其次,紅色旅游難以實現“門票經濟”,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及先鋒六甲之戰紀念塔內多為展示類,無法實現門票收入。而且旅游活動形式較單一,多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學生群體的參觀學習,參觀停留時間短,對周邊經濟帶動不足。同時,在景區規劃、建設的過程中,未將當地的歷史、文化融入景區的建設,未對當地文化、藝術的傳承進行充分資源整合。難形成合力,因此帶動性缺乏,成長緩慢。
(2)服務模式落后,專業發展不足
受工作環境的影響,大多數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并不愿意接受工作形式相對單一的服務工作。勢必導致鄉鎮整體旅游服務能力無法滿足現代社會游客的要求。以講解員為例,青年工作者對歷史事實感興趣者少之,其次對紅色旅游文化的認知不夠,而柯渡鎮紅色旅游面對的游客普遍歷史知識豐富,認知面較廣,講解員向游客講解時照本宣科,無法提起游客興趣,在實際工作中服務質量不足;若以年長者接任講解員,而大部分是非專業人員,講解時有人甚至使用方言,講解形式單調,內容乏味,難以滿足年輕游客的心理需求。而除紅色旅游主體相關的服務外,其他服務提供群體大部分為當地居民,非專業化市場運作的服務模式在當地居民生活中根深蒂固甚至形成習慣,難以將服務提升到專業化服務水平的高度。
(3)資源整合不夠,產品包裝缺乏
丹桂村是見證紅軍長征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村落。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至今共接待全國各地觀眾100余萬人次,近年來年均接待觀眾10萬余人次。但現代旅游者崇尚自然,以生態旅游為主,享受自然風光成為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文物古跡觀賞及紅色旅游景點觀光處于劣勢,從市場反應來看,趨勢越來越明顯。目前柯渡鎮旅游資源開發還未形成規模,而紅色旅游景點資源難以轉化成“商品”,缺乏包裝,無賣點??露涉偟耐撂禺a基本處于零散經營的狀態,如:柯渡街上有4戶商戶經營麥粑粑,外觀及口感無異,未能形成特色產品,吸引力不強。同時,柯渡集鎮附近僅有吃住的餐館,沒有游玩的農莊、沒有可供購買的特色小商品,紅色旅游產業與農業產業的關聯度不高。
3 柯渡鎮旅游服務產業發展建議
柯渡鎮山川秀麗、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兩次經過柯渡鎮[3]??露涉倱碛械锰飒毢竦馁Y源,柯渡鎮作為省級貧困鄉鎮應積極探索新的出路,努力發展鄉鎮旅游服務產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1)堅持政府主導,合理規劃利用
政府牽頭組織,為旅游開發創造條件。一方面明確重點,建設“特色村”,逐步健全村內基礎設施,修繕損毀建筑物,改善其他輔助設施,增加特色內容,諸如積極組織回族開齋節、苗族花山節、彝族火把節等民族節慶活動,組建民族文化表演團體、推廣民族手工藝品、宣傳民族文化[4]。另一方面圍繞紅色旅游文化為中心積極挖掘“商品”,將歷史人文融入景區的建設,合理利用地方文化及藝術,加大發展鄉村旅游、民族手工、特色農業等服務業,支持發展特色農產品,豐富旅游產品形式。同時,積極開發大疊水瀑布群和松林草山等自然資源,并注重長效發展,開發諸如建成集特色農業、自然風光和生態休閑為一體的生態林果園,把旅游景點拓寬至3~4個,把現在半天的旅游時間延伸為1~2天,形成看、玩、吃、住一條線,將柯渡旅游服務打造為旅游有保障、有內容、有特色的鄉鎮旅游精品服務產業。
(2)堅持提質增效,健全服務功能
加強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大力加快集鎮基礎設施、商貿服務、旅游接待等為一體的精品集鎮建設,保障通水通電以及網絡覆蓋,加大路面硬化、街道綠化、亮化工程建設。實施柯渡鎮濱河道路二期建設,打通集鎮通往紀念館的第二通道。積極爭取實施紀念館綜合服務大廳建設,保證基本旅游接待服務功能。同時對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娛”“購”的配套服務進行完善。如,在“購”方面主推特色產品,并進行精細化包裝,如對柯渡牛干巴實行0.5公斤、1公斤的真空包裝零賣。同時,提升旅游內容的質量,整合餐飲、民族節目表演,在餐館就能觀看民族節目表演,通過創新挖掘“商品”,積極探索游客需求,并對項目內容進行科學改善。加強餐飲、住宿等旅游服務行業監管,凈化旅游市場;提高旅游景區專業服務人員的專業服務水平,如加強專業銷售、導游、表演等專業培訓,建立專業服務人員及單位考評制度,以及考評持證上崗。保證旅游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
(3)堅持抱團發展,注重宣傳包裝
以鎮為起點,廣泛宣傳紅色旅游建設的意義,號召全民參與宣傳。積極組建以民間民族表演團隊為載體,以在“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和“十一”國慶節等節假日為契機舉辦各種民族文化活動,充分宣傳旅游文化張力。同時結合文明村創建工作,積極制作墻報、標語進行廣泛宣傳,建立健全村內各種規章制度,提升人文精神風貌。同時,通過制作畫冊、照片,播放紀錄片、專題片、宣傳片等形式對柯渡紅色旅游進行網絡、電視、報紙宣傳。營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氣氛。同時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將“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柯渡紅軍烈士陵園”“先鋒六甲之戰紀念塔”等“紅色尋甸”重要景區納入到全省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并重點選取可塑性較強的項目進行包裝營銷。依托昆明市委黨校、云南民族干部學院建立教育教學實踐基地,擴大對柯渡鎮紅色理想信念教育、高原特色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廣推介,提升柯渡乃至尋甸旅游品牌知名度。如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車身廣告、頭條等媒介精心策劃主題鮮明兼具社會影響力的旅游產品,對柯渡鎮旅游服務產業以軟硬廣告或文藝作品形式進行宣傳。以政府政策為導向,積極與旅行社合作,采取以團隊游客為主、散客為輔的營銷方式,與周邊景區形成票務互聯,景區合一。同時,加強與品牌企業的合作,將現有生態資源產品向品牌化打造。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方式,推進柯渡紅色文化旅游建設,實現紅色旅游大發展。
4 結 論
柯渡鎮是紅色旅游名鎮,大力發展鄉鎮旅游服務產業是柯渡鎮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中重要的一環。其健康發展對當地服務行業具有拉動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資源整合,挖掘豐富的旅游項目,打造旅游精品,才能實現鄉鎮旅游服務產業出精品,從而帶動相關服務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勝梅.農業經濟發展中生態農業的重要性分析[J].北京農業,2014(12):275-276.
[2]林玲.烏當區特色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0.
[3]梁鋒培,孔慶樂,何顯輝.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模式、問題與推進路徑——基于日照市的實證分析[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13.
[4]易弘鍵.贛州市紅色旅游綜合開發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