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許多農村人口到城市務工,他們將子女留在農村給老人照顧,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使得留守兒童心理與生理的健康發展都受到了影響。本文就是基于此點,闡述音樂美育對留守兒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影響,并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增加他們的幸福感指數。
【關鍵詞】留守兒童;音樂美育;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91-01
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留守兒童群體龐大,他們大多由非直系親屬照顧,在成長中因沒有父母的及時愛護和引導,在對世界的認識上容易產生偏移甚至偏激,很多留守兒童還遭受過侵害或是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在這種情形下,給予他們正確的人文關懷,來陶冶情操尤為重要,而音樂美育就能起到這樣的效果:音樂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情感和道德調劑品,它能升華人格,提高生活質量,通過音樂學習可以愉悅情感、釋放壓力、修身養性。
一、留守兒童幸福感現狀
留守兒童長期處于身心發展不利的環境中,已是城市現代化發展中必須重視的大問題。提升留守兒童的幸福感指數務必要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學三方面去協調落實,在這其中要突出音樂美育的輔導功能。家庭教育對兒童的影響非常重要,家庭是兒童成長中首先接觸的環境,兒童需要父母的陪伴呵護,需要家庭成員給予情感上的溝通交流。單純只用物質去滿足孩子,孩子會匱乏精神上的素養,造成孩子心理隔閡、叛逆、偏激等不良品性的養成。
城鄉經濟的不均衡發展,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發展和社會教育水平。沒有好的學校和社會教育環境是除了家庭環境因素外,制約留守兒童幸福感構建的又一問題。留守兒童多是老人監護,他們多數都沒接受過教育,對孩子又寵愛,所以在學習上無法對孩子起到督導和輔助左右。在學校,教師對學生又沒辦法一對一施教,這些都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長,造成學生厭學,滋長不良習慣。如果孩子們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以及社會教育的關懷,就會造成他們心理孤僻、不合群,他們只能依靠自己對生活和學習的不成熟理解,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發展自己的性格,于是道德素質偏低、學習差、有心理問題等就不可避免地發生在了他們身上,嚴重影響了他們幸福感的建構。
二、音樂美育對留守兒童幸福感指數的提升
(一)完善教學內容,實現多元化教學
音樂教育資源廣泛,內容多元,它既能將古今融合、世界與民族融合,又能讓音樂符號與人文關懷融合,傳遞著人類精神經驗中最本真的真善美,它能夠通過表達正確的價值追求而引起情感共鳴,所以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對于身心正處于智力和能力發展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而言。
幸福不能單純地依靠物質滿足,它更需要人文關懷。幸福感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是人類對生存環境的主觀反映,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音樂美育對留守兒童幸福感的提升主要表現在:它通過美妙的節奏與自身蘊含的文化意義影響人的情感,從而陶冶人的情操,讓留守兒童懂得去發現美,在情感上體驗美,從而喚醒他們積極對待生活的態度。具體地說,音樂美育通過選擇優秀的作品,使學生對音樂認識更生活化,讓音樂正確地影響他們的生活,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在音樂教學方式上,教師應該采取探索、啟悟、引導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參加音樂表達和音樂實踐,這樣還能增強學生自信,幫助留守兒童合群,走出自我孤僻。在音樂教學評價環節,也要多鼓勵學生,尊重他們的感性體驗,讓他們得到更多學習上的關懷。音樂教師尤其要意識到,音樂對聽眾的感染可以幫助人們宣泄和抒發感情,減輕心理負重,這些優點對于消除留守兒童偏激、消極的心理有非常好的效果。
(二)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音樂教學上,教師不能僅僅將自己對音樂本身的認知和體驗填鴨式地傳授給學生。音樂美育教育應該在注重傳授音樂技能的同時,更多地關注音樂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節作用和引導效應。尤其是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或者設計音樂活動,讓音樂成為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干預的切入點。特別是音樂活動,它是人們進行內心交流的重要渠道,通過讓學生個體或群體參加實踐表演,來驗證自我的體驗,從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自信。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處于交流缺位的環境里,他們普遍存在交際困難,沒有合作意識,所以通過音樂活動可以更好地加強他們與群體之間的交流,培養他們的協作能力。
三、結語
總之,音樂有多種功能,通過音樂美育可以讓留守兒童抒發情感,釋放內心壓抑,幫助學生融入群體,提高學習興趣,尤其是音樂蘊含的人文關懷能夠及時補位父母關愛的缺席,幫助提升留守兒童的幸福感指數。
參考文獻:
[1]付渝濤.音樂教育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疏導的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215.
[2]皮玲萍.用音樂滋潤留守學生心田[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3]夏小玲.音樂教育有助于農村留守兒童心身健康的調查報告——來自咸寧市咸安區橫溝中學和橫溝小學的證據[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02):12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