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玲
摘 要: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國家長遠發展,因此有必要對貨幣政策予以長期性的深入性研究。本文基于此就貨幣政策(英文簡稱MTP)目標以及有效性內涵進行著手分析,之后站在宏觀經濟層面上分析我國四個階段MTP有效性,以期為后續關于MTP方面研究提供理論上的參考依據,更為國家穩定與強盛獻出自己的一份研究力量。
關鍵詞: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有效性
我國從建國以來國家利用MTP來實現經濟方面的宏觀調控,進而為國內物價穩定以及充分就業和相應的經濟增長提供了保障,可以說不同發展階段中實施的MTP各不相同,但是均具備一定有效性。
一、初探MTP目標及有效性內涵
1.MTP目標
通常來講MTP目標主要是集中在操作目標以及中介目標和相應的最終目標三方面,首先從操作目標來講,其屬于MTP近期性目標,指的是央行利用MTP工具即可實現目標變量的控制,近期目標具備相關性以及可測性和相應可控性三大內在特點,而近期目標變量則包含了銀行實際準備金和基礎貨幣以及市場利率;其次從中介目標來講,其屬于MTP遠期性目標,指的是相較于MTP工具較遠而又最接近MTP最終目標的一個過程,而中介目標將貨幣供應量和相應的利率以及通貨膨脹、匯率包含在內;而最終目標是指央行利用MTP最想實現目標,最終目標又被稱之為是政策目標,當國家處于不同歷史以及發展階段的時候政策目標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講政策目標主要是將平衡國際收支以及充分就業和相應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包含在內。
2.MTP有效性內涵
現今研究者對于MTP有效性方面的內涵予以了不同定義思考,部分學者認為MTP是否具備有效性是要看對國內經濟變量有沒有產生直接影響,表現在三方面,其一是否影響經濟產出,其二是否和產出構建穩定關系,其三貨幣當局是否對貨幣予以良好控制;還有學者認為MTP有效性屬于意義層面上的研究,與國家總收入以及總需求具有緊密內在關系,而有效程度則取決于MTP對通貨膨脹和相應產出帶來的影響。而無論是哪一種定義總結而言MTP有效性內涵均包含了兩方面內容,其一是MTP對經濟增長以及物價穩定等宏觀經濟性變量實際產生的影響,簡單來講就是MTP對于國內經濟運行真實作用力的大小;其二是央行有沒有于適當時機利用MTP達到預期宏觀經濟方面的良好調控效果。
二、站在宏觀經濟層面分析四階段MTP措施及有效性
1.1998年到2002年MTP
在1998年到2002年之間從整體宏觀經濟方面來講國際環境不佳,金融危機出現促使我國經濟走下滑路,央行在此種宏觀經濟背景之下采取了以下幾方面MTP措施并保證了措施有效性,促使此階段社會需求良好擴大同時消費與投資不斷提高,公開市場發展明顯增速。此階段MTP具體有效措施為:其一將利率大幅降低,五次降息不僅調整了利率水平,而且還調整了利率結構。其中商業銀行對相應存貸款方面利率予以了較大程度降低,五次次降息中存款利率從5.66%實際下降到2.24%,而貸款方面利率則從8.66%調整到6.38%,降幅程度之大。而在2002年最后一次利率調整中將中長期以及短期相應存貸利率進行了調整,中長期實際存貸利率方面下降幅度更大。該種降息方式極大化的將有效需求快速提高,尤其是對居民投資與消費起到了較大的刺激作用,帶給居民長期物價穩定的良好預期進而降低經濟波動;其二是對公開市場強化操作力度,人民銀行在此階段中將公開市場予以了債券交易放開,由此交易對象從以往22家增長到30家,此外還擴展了交易工具并豐富了交易品種,靈活的對公開市場相關業務予以良好操作,促使公開市場發展實現良好增速。
2.2003年到2007年MTP
在2003年到2007年之間從宏觀經濟方面來講國內經濟增長勢頭較為明顯,同時信貸增長也開始良好提高,國家為了實現經濟穩定發展防止經濟過熱因此改革利率市場化并取得了較好效果,此階段中無論是信用社還是商業銀行均對貸款利率予以提升,其中商業銀行將貸款利率實際上調至基準利率1.6倍,而信用社則上調至基準利率1.9倍,同時更加對結息以及貸款利率實際確定方式予以放開,2005年央行還專門制定了再貸浮息方面相關制度,而該制度對于理順借款人與央行兩者之間利率關系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對MTP間接調控以及利率形成實際機制予以了良好完善。2006年國家還構建了貨幣市場方面基準利率系統,該系統由高等級銀行構成并具有自主定價權利,由此個人住房方面的商業性貸款利率從0.9調整為0.82,實現了個人住房方面貸款定價實際空間的擴大。到了2007年隨著物價開始迅猛上漲,央行則在2.24%存款利率基礎上調整為4.15%,貸款利率也從6.38%調整到7.48%。而從上述這些MTP措施上來講無疑是對經濟過熱予以了靈活控制,有利于投資以及信貸方便合理增長,既能夠對居民通貨膨脹合理要求予以正確引導和有效調節,又能夠將價格水平實現穩定維持。
3.2008年到2009年MTP
在2008年到2009年之間次貸危機迅速蔓延到全世界范圍之內,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相關國家均深受其害,尤其是危機由金融領域迅速蔓延至實體經濟,在該種環境背景之下我國出口受到發達國家需求疲軟影響進出口實際總額下降14.1%,由此工業產出下降,企業獲取利潤速度明顯降低,該階段為了較好緩解經濟危機對國內經濟影響實施了利率連續調低以及調整存款方面準備金MTP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從利率調低來講,2008年央行對基準利率實際下調0.28百分點,此外依據長期少調以及短期多調的原則對其他貸款檔次利率進行了相應調整,該次利率調整從本質上將為非對稱調整,即央行僅僅是對相關金融機構實際貸款方面基準利率予以了實際降低,但是并沒有針對存款利率予以任何調整。其次從調整存款方面準備金來講,2008年央行除了不調整五大商業銀行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下調了存款方面準備金1.1百分點,之后在2009央行又一次將其他金融機構存款方面準備金下調0.6百分點。在上述一系列MTP操作之后國內經濟趨于穩定發展,將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影響予以了較大化降低。
4.2010年至今MTP
2010年至今可以說全球經濟均實現了一定復蘇,而我國在該階段中經濟回升較為明顯,在該階段中通過合理對存貸款方面基準利率予以調整同時優化MTP工具強化公開市場方面利率彈性則能夠為國內經濟長足發展予以保證,從存貸方面基準利率實際調整來講,為了實現通脹預期穩定并對利率杠桿調節作用予以充分性發揮,人民銀行于2012年以及2013年進行了存貸款方面基準利率三次有效上調,基本上一次上調幅度集中在了0.24百分點,此外為了國家還對金融機構相應存貸利率予以了浮動區間的良好調整,如對金融機構在存款方面利率實際上調至1.2倍,而對貸款利率則下調0.6倍,而該種存貸款方面實際利率的浮動調整促使金融機構能夠擁有較大的定價空間,這對于資金價格而引導以及強化市場競爭起著積極影響作用,更加有助于調控房地產方面效果的鞏固,對于經濟發展有著積極影響,促使居民合理配置自身財富。此外國家還強化信貸方面政策引導,對信貸結構予以良好調整,尤其是對于文化產業以及高新產業、節能減排領域予以信貸優惠政策等等。而開展具備積極性以及寬松性MTP措施也促使我國實際GDP實現了10.8%增幅,尤其是進入2014年之后央行對于MTP確定了走穩健型發展道路,而MTP也從以往反危機狀態回歸到正常發展狀態,雖然穩健型MTP放緩了GDP增長實際速度,但是國內CPI則明顯上升,而這也充分的展現了央行MTP措施具備有效性。
三、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各項政策的良好出臺,尤其是對于MTP而言,其出臺以及及時調整能夠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方面的穩定,從上述內容中不難發現我國對于各個階段實際經濟發展狀況予以了不同MTP措施,同時也取得了較好效果,而由于受國際環境等方面影響,還需要對后續MTP予以優化調整。
參考文獻:
[1]邱崇明,黃燕輝.通貨膨脹預期差異與貨幣政策區域效應--基于我國31個省份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2:37-44+172.
[2]張敏鋒,王文強.基于DSGE模型的我國宏觀審慎政策規則有效性研究--以貸款價值比為視角[J].上海金融,2014,03:68-72+118.
[3]鄒昊,姜纓紅.淺析金融創新下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基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視角[J].東方企業文化,2014,10:230-231.
[4]陳旭東,何艷軍,張鎮疆.貨幣政策、銀行信貸行為與貸款損失準備--基于中國商業銀行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4,10:64-74.
[5]王偉.政治關系、金融發展與貨幣政策有效性--基于我國民營上市公司銀行貸款視角[J].管理評論,2016,06:52-64.